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回顾妈祖信仰在马来西亚传播的情况。分析了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妈祖信仰的特点;(一)妈祖庙与华侨宗乡会馆有密切联系;(二)妈祖信仰与祖先崇拜相互促进;(三)海南华侨华人经常把妈祖与水尾圣娘、108兄弟公等神明一起供奉。  相似文献   

2.
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是一支素质高、潜力大、富有生机与满活力的新生力量。培育好、保护好、发展好侨力资源,是侨务部门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而新华侨华人应是我们海外侨务工作中的重要对象。本文认为做好新华侨华人的路径主要有:支持新华侨华人在海外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推动海外和谐侨社的构建与完善;增强新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和祖(籍)国的认同感;鼓励新华侨华人为翻开两岸关系新页做贡献,充分发挥新华侨华人在民间外交和民间关系中的作用。总之,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侨务”战略,借助社会力量,聚合侨力资源,切实加强对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社团新力量的工作,培育侨力新资源。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李登辉、陈水扁大搞“台独”,分裂祖国的行径,激起华侨华人的极大义愤。他们纷纷拍案而起,在世界各地建立众多的反“独”促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掀起一个反对“台独”,促进祖(籍)国和平统一的运动。这是一场由华侨华人自发组织、自愿参加的政治运动;也是一场以民间力量为主导,得到各界华侨华人大力支持、广泛参与的全侨性运动;从而形成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之后,华侨华人的又一次爱(祖籍)国主义浪潮。这个运动在祖(籍)国和平统一政治斗争中,发挥了“以侨制‘独’”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间信仰既是广大民众想像人生与来世的解释体系,也是民众创造社会秩序的手段,是民众从民间宇宙观出发对人生问题作出的自我界定,是民众精神生活的体现。华侨出国谋生、发展时,也把中国民间信仰带到国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哪里有华侨华人哪里就有中国民间信仰。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华侨华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常年生活于国外,但又和祖籍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观音是海外华人社会中最为流行并最有影响的中国民间神祇之一。华侨华人很早就将观音信仰带到海外,并传播到全世界,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二战后,海外观音信仰呈现在地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特点。华侨华人大多是在世俗化和民间化的寺庙中奉祀观音,同时,华侨华人佛教道场通常也都会敬奉观音。另外,一些混杂释道儒三教的民间教派也奉祀观音。秉持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华侨华人观音庙往往是慈善道场。基于观音信仰,闽粤等地侨乡与海外华侨华人之间建立了较为密切的文化联系。以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为纽带,在“再华化”因素推动下,海外华人既加强了对观音信仰的情感认同,也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八桂侨刊》2011,(3):76-76
由国务院侨办与华侨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1年《华侨华人蓝皮书》首发式”8月15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研讨了海内外华侨华人的现状和发展,剖析了华侨华人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积极贡献等新侨情,并正式发布了首部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1)》。  相似文献   

7.
佛教不但由印度传入中国,而且随着历史上我国僧人的出国弘法巡礼,以及后来华侨的赴海外谋生,又把我国的佛教信仰,传到日本及南洋一些国家。于是佛教便作为日本和南洋一些国家华侨、华人的传统信仰,成为早期华侨社会的精神支柱之一。本文拟就日本华侨、华人的佛教信仰与中日文化交流问题作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以及各种身份的中国人合计有50~60万人(包括华侨华人约30万,留学生、就学生和研修生10多万,非法居留者约15万人)。历史悠久是东北亚华社的第一大特点。朝鲜和日本,均是中国人抵达并定居最早的国家。中国人在此繁衍生息,与当地人和睦相处的历史延绵两千余年。他们为促进当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增进居住国与中国的多领域友好交往曾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东北亚华社的第二大特点是尚未当地化。在数十万东北亚华侨华人中,华人仅占15%,华侨仍占绝大多数。独立于当地教育体系(朝鲜除外)、以华侨为主要教育对象的传统的全日制华侨学校依然存在着并很具活力。以华侨为主体的华侨社团依然存在,并在当地华社依然发挥着骨干作用;东北亚华社的第三大特点是祖籍地多样。与海外华侨华人80%以上祖籍地为广东、福建的总体情形相比,东北亚地区华侨华人祖籍则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且主要省区籍人士(如上海、台湾、黑龙江、辽宁、福建、山东、河北等省市)人数比例相当;与台湾岛内联系密切是其第四大特点。日本华侨华人中,祖籍为台湾者占20%。韩国华侨华人,虽90%以上祖籍为山东,但各家各户几乎均与台湾岛内有着血缘、业缘、姻缘等联系。一、日本侨情...  相似文献   

9.
闽台地区供奉妈祖的信仰香火向来兴盛,而上庙求签之举在华人社会虽已时贯千余载,至今尚仍历久不衰。是故,本文的研究对象,乃以闽台数百年来历代的妈祖古庙所采行之运签为主,并参考相关的文物古籍、文献资料,期能以此非全面普查式的重点类型研究,概括梳理出妈祖信仰分布最密集的闽台妈祖宫庙所采运签之主要组别、特色,进而探讨影响签诗传播演变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红 《八桂侨刊》2014,(4):53-53
来自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李红):12月2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侨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4)》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何亚非,国侨办有关司局领导,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教授,华侨华人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吴小安教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教授,华侨大学校长、蓝皮书主编贾益民教授,华侨大学副校长曾路教授等出席发布会。《华侨华人蓝皮书(2014)》分人口分布篇、财富变化篇、投资发展篇,  相似文献   

11.
《八桂侨刊》2013,(3):79-79
《八桂侨刊》(前身为《八桂侨史》)创刊于1987年,由广西华侨历史学会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本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刊发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成果最多的专业期刊之一,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享有声誉。自2000年以来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来源期刊、ASPT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12.
骆凡  张宪国 《统一论坛》2010,(1):F0003-F0003
2010年1月11日至20日,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秘书长王冀军率团访问日本、韩国。访问团先后与全日本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日本)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大阪侨界、韩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联合总会、仁川华侨华人和平统一促进会、大邱市华侨华人和平统一促进会、安山市中国侨民协会等举行座谈。  相似文献   

13.
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简称澳洲统促会)于2000年7月在澳大利业悉尼市成立,宗旨是团结海外华侨华人共同努力推动和支持中国海峡两岸的统一,增进澳中两国的友好关系和促进两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成员包括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马米西亚、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中的非洲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中的非洲华侨刘新粦在世界五大洲中,非洲华侨人数历来是最少的。据《世界华侨华人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1989年的统计,非洲约有华侨华人10万人。非洲华侨人数虽然少,但他们的爱国热忱,在抗战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积极性并不亚于世...  相似文献   

15.
徐云 《八桂侨刊》2012,(3):6-11
本文在分析华侨华人信息资源的种类、特点和作用,华侨华人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基础上,对网络环境下华侨华人信息资源建设的创新研究提出了:基于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理论研究;基于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基于LA理念的信息发布平台的构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妈祖是中国的第一女海神,又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海洋文化现象。千百年来,妈祖信仰从沿海向内陆扩展,之后传播到全国各地,最终伴随海外贸易又影响了世界,成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之一。在妈祖身上。体现了东方文化精神。妈祖信仰的产生、本质及其传播源流,对理解妈祖信仰、妈祖文化的发展是极为必要的。妈祖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海外华侨华人社团被誉为海外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维系华人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组织形式.浙江籍华侨华人号召力强,在各时期表现优异,但是在发展传承过程中,浙江籍华侨华人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换届竞选不规范、年轻成员比例不高等问题.为解决现有问题,浙江籍华侨华人应朝着华侨华人运行合法化、华侨华人建设规范化、华侨华人负责人年轻化、华侨华人评估体系化等方向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8.
交流交往     
《两岸关系》2006,(12):62-63
“潮汕文化在台湾传播与发展”论坛在汕头举行;潮乐声声系两岸 台北中华业余潮乐团到东山县进行艺术交流;台湾妈祖信众莅汕寻根进香 开创汕台两地妈祖信仰文化交流首航之旅;台湾知名人士陈德伦一行访问桂林;临澧县台办邀请“鼓王”慰问台胞台属;  相似文献   

19.
明初中琉朝贡关系建立,妈祖信仰传播到了琉球,在明清两代持续对琉球产生影响,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在地化。然而,随着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并,短时间里琉球妈祖信仰迅速衰弱,甚至一度陷入沉寂。究其原因,除了妈祖信仰传播到琉球的历史特殊性之外,日本幕府蚕食乃至最后吞并琉球,成为琉球妈祖信仰衰弱的直接因素,由此折射出妈祖信仰在琉球传播与发展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余彬 《八桂侨刊》2013,(3):51-57
津巴布韦华人朱惠琼生活史个案分析采用了一种局内人视角的传记法研究。生活史研究的“TEST”基本结构包括:运用时间轴线和经历分期研究生命史;运用事件集合和生活要素的基本逻辑研究生活史;运用历史一社会结构限制条件研究社会史;运用认识结构的经历一感知与叙事一反思双重层次分析法研究思想史。其中,海外华侨华人在生活史基本结构每一维度上存在一种族群认同的自我证明程序。通过海外华侨华人个体生活史资料的积累性过程可以形成海外华侨华人国别史研究初级资源的一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