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12)
关键是改变观念我是《南风窗》的忠实读者,在广西工作。说真的,比起广东,广西很穷,而最令我感到悲哀的是,我身边的某些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穷,接受了这种穷,不思变革。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和广东人打交道。拿广东人和广西人比较,我感到我们“穷”就“穷”在观念上,穷在不思进取上。十年前的广东人便有了领先的观念,有了不甘于“穷”和必须改变“穷”的危机感,所以广东发展起来了,广东人富了。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的国药中药,广东人一直情有独钟。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历史上,广东是有名的地道药材产地,广州陈李济是全国四大药厂名铺之一。然而,中药的命运究竟如何?广东人也许还不知道,这束悠久的自然生命之花,目前正面临着凋萎的危险。“中医将毁在中药上”,这已经不仅仅只是“杞人忧天”的夸张了。你从远古走来岁月上溯五千年。鄂西原始莽林间。大地蛮荒,瘴气肆虐,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3.
呛倒南来北往的客炎炎夏日,广东人的饭桌上肯定少不了冬瓜汤这道菜。它清热、祛暑,几乎每个广东人都会煲。但另外一种“冬瓜”,广东人就“煲”得令人不敢恭维了,那就是说普通话——广东人习惯称之为“煲冬瓜”。这另一味“冬瓜”,不知呛倒了多少南来北往的客。 1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经济建设成就辉煌,使外地人不得不对“老广”们刮目相看。但是,几乎所有到过广东的外地人,对广东取得的成就作出一番赞扬和惊叹之余,都总是对广东普通话的普及程度表示遗憾和不满。北京一位经常来穗的生意人告诉笔  相似文献   

4.
广东,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是近几年的事。谈起广东,人们大多注意到商品经济的发达,诸如“认钱不认人”,“买什么有什么”,等等,而对于文化的问题却是不屑一顾,以至说“广东没文化”——“没文学”、“没理论”、“没根可寻”。对此,广东人表现得很冷静很宽容,不在乎人家如何评价,也不急于为自己作辩解,听其自然顺其自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中国正统的文化,是黄河流域以及长江流域的封建文化,龙、长城是该种文化的象征物,经过几十年的扬弃,它仍然是中国人精神上的依托。在早熟的宗法血缘关系基  相似文献   

5.
广东大举行动扫除“黄赌毒”,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这些“人渣”,该治一治了! 人之初,性本善。广东人贬为“人渣”的那些家伙之所以还有资格享受一个“人”字,这说明了他们刚出娘胎时也曾天性善良。但人有七情六欲,“黄赌毒”三  相似文献   

6.
蒋将 《法制博览》2011,(1):32-32
将“无厘头”出自广东俗语,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言行不循常规,没有来头,毫无意义,让人莫名其妙,匪夷所思。这类搞笑情景在很多香港影视剧中常常可以看到,尤以周星驰的表演将此诠释得淋漓尽致。不过他们的“无厘头”比起明末农民军首领张献忠来说,也只能自叹不如,甘拜下风。  相似文献   

7.
“三无老板”为什么●张友生(59岁,广东龙川人,广东福寿仙保健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自幼出身贫寒,小学辍学后到地质队工作数十年,官至处级。1986年“下海”进中信广东公司,后筹办广东福寿仙保健品公司,自1992年起,福寿仙在广州畅销不衰。有人说我是“三无老板”(无手机、无秘书、无小车)。没有手机嘛,我们现  相似文献   

8.
(去年底,天津市70多位宣传干部组团来广东考察学习。大多数同志都是初次来粤,怀着各种既有的先见。从见闻中他们又有些什么新认识呢?记者在一次座谈会上采录了若干发言,感到这些看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北方人的广东观“,值得思索。加●后均是各人所言。) 上与下来广东之前,我自己思想中存有这样几点看法:广东是“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下来了”;“物价上去了,人心变散了”;“广东富了,外地穷了”等等。到广东来一听一看,我又有了几点新看法:这  相似文献   

9.
自“邓旋风”刮过广东,广东人立刻陷入了成千上万的“考察团”、“取经团”的冲击之中。广东上下官员为此忙得不亦乐乎。忽有一日,广东的香味也传到了海峡彼岸。台湾“海基会”向大陆“海协会”提出,想看看广东,到底好得怎样,比比台湾又如何? 双方文来电往,6月15日,台湾“海基会”珠江三角洲考察团一行7人,加上随团台湾各大传媒24名记者一起“登陆”深圳,展开为期10天的考察活动。中央高层官员南下协调“海基会”赴珠江三角洲考察一事,惊动了中央高层部门。有关负责人事先南下深圳亲  相似文献   

10.
广东,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是全国经济的先行者——它今天的地位,你怎么看?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经预测道:“七八十年代亚洲有‘四小龙’,下个世纪将是‘九条小龙’。”何谓“九条小龙”?李光耀先生认为,“领头的是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这四条过去的小龙,其次是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这三条80年代新兴的小龙,还有越南、中国的广东这两条未来的小龙。”广东的腾飞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的前10年,广东的国民生产总值以13%的年递增率迅速增长,成为全国增长速度最快、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进入90年代以后,广东人感受到了一种压力。压力来自资源、交通、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等方方面面。而从全国的经济地位来看,广东已不再独领风骚。就如何看待广东地位的问题,本刊采编汇集成如下的“话题拼盘”,以飨关心广东未来的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1.
20年来,广东珠三角在经济上“以港为师”,打造了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也坚定了中国人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可以说,广东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符号意义一直是举世关注的焦点。在即将加入WTO、“第二次改革开放”马上展开的背景之下,粤人能否继续保持“改革先驱”的形象和虎虎生气,在新世纪中继续走在前头?广东和港澳能否超越民间合作的层面,携手并进,打造出太平洋西岸最有活力的大珠三角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北呼应,成为中国新世纪腾飞的两翼?  相似文献   

12.
1994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改革的攻坚年。然而,当先行一步的广东全社会都在关注财税、外贸等攻坚热点时,广东人却做梦都不会想到,“9403”号强热带风暴给这块改革热土带来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 天有不测 热带风暴是广东的常客,去年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人像炒股一样热炒广东话近几年来,日本突然杀出一批人数不少的“广东话迷”,NHK 电台连续几年播放“广东话讲座”,使广东话刹时走俏东瀛三岛。这批人以年轻女性为中坚,学起广东话来如痴如醉。日本各地许多有名的外国语院校、文化中心,接连推出广东话课程以吸引生源。据统计,这几年以营利为目的,开设广东话课程的外国语院校、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4.
希望的起点     
最近一段时间,上海浦东开发与广东进一步开放,成了国内外注目与议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浦东开发表明改革开放战略东移了吗?广东与浦东是否存在“对峙”?浦东“外热内冷”是怎么回事?广东在90年代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就这些问题,本社社长曹淳亮、编辑部主任谭启泰与正在广东调查的《上海法苑》杂志副总编项文忠、执行编辑李浩明进行了一次讨论式对话。有这么一种说法,浦东开发意味着中央整个开放部署开始东移,广东过去十年独占鳌头的优势将被上海取代,因而有一种“失落感”。  相似文献   

15.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百万民工下珠江”的民工潮几乎每年都要震撼广东一次。谁也说不清在广东的打工仔外来妹到底有多少,但谁都明白,如果今天他们突然走了,广东成千上万的企业将立即关门。随着广东经济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与技术密集型的转换,广东的外来大军的结构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一批批高等院校的莘莘学子和专门人才,在南下队伍里亮出了新的番号和旗帜。尽管他们人数远不如民工大军,但释放的能量却远非打工仔们可比。这是不同层次的较量,是量与质的两个不同范畴。孔雀南飞,摇动羽翼,振荡出不同韵律和节奏的多重乐曲。“追求保险式的发展”“我是带着我的科研成果,通过组织调到广东来的。”来自山西的韩工告诉我。  相似文献   

16.
2005年9月1日,是中小学开学的日子。对于广东乳源、阳山等16个贫困县的农家孩子来说,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他们平均每人省去了300多元的学费。为此,广东省财政支付了4.4亿元。“和谐广东就是要每个人都享受发展和改革的成果。”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后,广东——这个中国最富裕的省份,终于由官方高调提出“成果共享”这个概念,并迈出了第一步。教育是第一把火,率先拿出真金白银来弥补以前的“不和谐”。据估算,单是免除学费这一项,广东全省就需要拿出60亿元,而这原本只是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7.
人们说:广东是一片热土,热土吸引了一个又一个热潮。而如今,人们又说,这片热土被“炒”得更热了,“炒”股票,“炒”地皮,“炒”楼宇……眼下房改正在铺开,当住宅开始恢复其应有的商品属性,当人们开始接受用钱去买房这一现实时,广东人突然发现:商品房,价格为什么这么高? 知情人说:境内外房地产“炒家”的迅速介入,硬是把广东的楼价“炒”高了。君不见,尽管广州、深圳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住宅售价,在近几年升幅惊人,然而,比起香港的楼价,仍是小巫见大巫,据统计,目前同一大小的住宅,深圳的价格不及香港的1/3,而广州的价格不及香港的  相似文献   

18.
李维明 《法制博览》2008,(12):37-37
有一个笑话,讲四个外星人空投到中国的四个地方。第一个外星人来到北京,马上就有居委会的大妈拿起电话说:“公安局,有空投特务!”第二个外星人掉在上海,上海人挺高兴地说:“这个东西好好玩,应该送到动物园去卖门票,一张票可以卖50块。”第三个外星人掉到广东,广东人说:“没有吃过这个东西,拿来煲汤吧。”第四个外星人掉在成都.成都人说:“师兄,刚好三缺一,来来来,打麻将。”  相似文献   

19.
某报转载来自香港的报道说:一位穿着普通的广东人在广州某大商店让服务员拿一件几千元钱的衣服。服务员不屑地说:“先看看价钱。”广东人突然从衣袋里“拍出一叠人民币,摔给服务员。当结完帐买好衣服时,他拿起剪刀在服务员面前把衣服剪碎,扬长而去,报道说,他之所以这样“花钱”是因为以往没钱时逼人白眼过。三联书店出版 的<美国的历史文献>一书选录了一个从褴褛贫儿最终成为最大富翁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论财富>一文。1889年6月。他写道:“挣钱需要多大本领,花钱也需要多大本领”瞧有如此才能真正有益于社会,他把自己 的全部遗产交给卡内基基金会,赞助文化与科学,“用这种最合算的方式将剩余财富返还大众,给他们带来长期的利益。”帮助那些“剪碎衣服”“比试摔XO”和“撕钞票”的人是那些依然贫困和不富裕的人走上挣钱之路,是我们的期许-为此,我们推出<能挣会花>这一新栏目-  相似文献   

20.
这几个月,“广东”概念在股市迅速走红。先是广州市几家企业的新股认购,征集了数十万股市新兵;接着在深沪两地冲锋上市,有几只“广州概念股”身手不凡,表现上佳。一位股评家将它们串进一句浪漫的歌词:“滚滚‘珠江’翻腾着神‘奇’的‘浪’花,高耸的‘白云山’屹立着‘东方’不败。” 何止是广州,广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随着一些新股登场,“股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