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党内监督的基础性法规.它以发展党内民主为主线;着眼于党内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把"一把手"作为监督的重点对象;首次规定党代表的监督权利和监督责任;并且重视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条例>鲜明地体现了党内监督与权利制约的规律、政党政治运作的普遍规律以及共产党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领导班子的"一把手"成为党内监督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党政"一把手"在党政领导班子中居于主角位置,起着关键作用.其角色的重要性和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一把手"在党内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在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的实践中,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如何发挥"一把手"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将是各级党委和党建理论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多年来,各地为此进行了大量探索,但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与"一把手"在党内监督中角色的多重性有较大关系.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一把手"在党内监督中的角色定位,如何正确处理多重角色间的关系、担负起每个角色的相应责任,是搞好党内监督包括对"一把手"监督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颁布实施 ,标志着我们党的内部监督工作在制度化、法制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大举措。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贯彻执行《监督条例》 ,我们有必要对现实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 ,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从实际出发 ,我们党必须通过强化党内民主意识 ,保障党员权利 ,理顺权力授受关系 ,合理配置党内权力来解决党内监督意识不浓、制度约束力不强、权力过分集中等老大难问题 ,从而使《党内监督条例》发挥应有的效力。  相似文献   

5.
策划导言 作为建党以来第一部党内监督法规,最近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在党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有人称其为"中国共产党制度反腐的重要里程碑",也有人评价其为"党内制度监督的一把利剑".  相似文献   

6.
两个《条例》的五个鲜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党的历史上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关于党内监督和党纪处分的重要法规.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即通常所说的"一把手".所谓"一把手",是指党政领导班子或党政领导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的正职,通常也包含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等.从当前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件和当前党内反腐败斗争的焦点来看,预防和治理"一把手"的腐败,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两个<条例>),是党的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成果,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党内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两个<条例>的颁布,是党建工作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进程方面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实施两个<条例>,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教育,提高思想水平和党性修养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笔者以为,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必须从搞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人手.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17日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监督条例”)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从此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党内监督的强化,必然大大加强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一、党内监督,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谈到权力监督,让人想到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的有关论述:“一切有权力的人  相似文献   

10.
党内监督从本质上讲是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对权力的运行进行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建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贯彻<条例>要从思想建设入手,建立党内监督的自律机制;通过对权力的适当分解,建立科学的权力配置机制;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建立权力运行的责任追究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党内腐败现象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即各级"一把手".把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的监督列为重点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各级党政"一把手"在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负有重要责任.他们必须德才兼备,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组织的信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于律己,为党和人民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文章论述了监督与共产党的关系,监督的重要性及客观性.评价了<条例>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下称《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们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根据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举措。它的颁布实施对于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民主与法制建设,为各级党的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提供了制度保证。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会产生腐败。一些干部的腐败堕落,固然有着他们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原因,但对他们手中的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条例》在总结近几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充实、完善和创新,规定了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为从根本上治理腐败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制度保障。加强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有效防止权力的异化和腐败。党内监督的实质在于监督权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上对下的监督相对容易一些、成效大一些,而下对上的监督却难以真正开展起来,成效也不够明显。《条例》明确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于加强下对上的监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做出了"逐步推行党务公开"的重大决策,并相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法规,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引起了全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对权力的监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重要问题,也是执政党建设首先应该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而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点应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对“一把手”监督问题的提出2005年初,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则进一步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实施纲要》和《党内监督条例》都把领导…  相似文献   

17.
党内监督,是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根本保障。由于“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开展党内监督实质上是制约党的主要领导干部和“一把手”权力的工程,即权力制约工程。搞好党内监督,既是我们党一项长期的、重大的战略任务,又是当前党的建设中较为明显的一个薄弱环节。对此,我们不但要强调全党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还要强调方法得当、措施有力。搞好党内监督,从根本上说要走制度建设和制度管理的道路,即以制度制约权力。现在,我们党关于实行党内监督的制度并不是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18.
第三部分 权力监督缺失状态下的"一把手"腐败 第六章 怎样监督"一把手"(之二):必须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 (一)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是当务之急 "一把手"成为腐败高发人群的严酷现实,"一把手"在各级组织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监督"一把手"必然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和以道德制约权力,是权力监控的主要形式。现阶段党内权力监控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党内以权力制约监督权力机制不完善;党员民主权利未得到真正保障使以权利制约监督权力流于形式;权力主体道德信念蜕化使以道德制约监督权力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因此,加强党内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必须科学配置党内权力,扩大和保障党内民主,着力提高道德水平,从而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强势监控。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内监督制度在监督原理上的创新主要包括了权力制约、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责任担当、惩防并重等四个方面。在监督制度运行模式上的创新体现在从"自上而下"的监督向"上下左右"全方位监督的转变,从依靠党组织、党员监督向依靠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监督的转变。在党内监督制度运行机制的创新上,主要包括了以德治党思想在党内监督制度运行机制中的体现、纪委监督执纪的新形式以及重点监督等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