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8月2日以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所引起的海湾危机与战争成了牵动全局的大事。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第一天开始,中国政府就明确予以反对,认为这是违反国际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的行为,理所当然地要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和坚决拒绝。中国的原则立场很清楚:坚决反对伊拉克入侵并吞科威特的行动;力争和平解决海湾危机。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外交在海湾危机以来的表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了自己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执行联合国十二项决议的名义,经过大规模的空袭和地面战,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并重创伊拉克军事力量,结束了海湾危机。海湾危机的解决与以往地区冲突相比明显的特点是:国际社会团结反对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入侵和兼并,其中尤其以美苏合作最为突出。苏联未向海湾派出一兵一卒,但从危机一开始苏联与美国的合作决定了海湾危机的最终结局。美苏合作占重要地位的海湾危机的解决方式,不仅影响到海  相似文献   

3.
1990年8月2日,萨达姆的伊拉克大举入侵科威特,随后宣布科威特成为伊拉克的一个省,从而引发了举世瞩目的海湾危机。海湾危机最终转变成一场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联合国678号决议的旗帜下对伊拉克开战。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伊拉克不得不在1991年2月28日宣布接受联合国的所有决议,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并与多国部队谈判。美国总统布什也于同一天宣布中止海湾战争。  相似文献   

4.
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把伊拉克赶出科威特,而告结束。曾与美国并称为世界超级大国的苏联在这场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是人们看法的问题。苏联一直坚持伊拉克必须从科威特撤军的立场,同时又积极努力,坚持和平解决海湾危机,制止战争爆发。战争开始以后,戈尔巴乔夫又三次提出和平计划,想及早结束战争,均被布什拒绝。戈尔巴乔夫调停的  相似文献   

5.
海湾冲突指的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由此引起的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同伊拉克的冲突,包括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海湾冲突,特别是今年1月17日到2月28日的海湾战争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心。美苏两国在这场国际冲突中的相互关系也令人注目、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6.
自去年八月二日至今年二月二十八日持续达七个月之久的海湾危机是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大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建立世界新秩序中的一段插曲。从这场国际性危机中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促使未来世界新秩序形成的矛盾、利益差别与力量组合。未来世界新秩序已内在于海湾危机之中。奥地利人说,伊拉克是世界新秩序的试金石。布什说,海湾危机是世界新秩序的第一次考验。海湾危机是世界新秩序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海湾形势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美国主导海湾地区事务。当前乃至21世纪前10年内美国主导海湾事务这一状况将不会改变。(二)美国欲全面控制海湾局势。美国计划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和对伊朗采取遏制措施以达到全面控制海湾的目的。(三)美国在海湾面临着诸方面的挑战:一是世界几大国在伊拉克问题、地区安全安排等问题上的海湾政策对美形成一定的制约。二是伊拉克、伊朗等地区大国对美国的压力。三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美国在海湾的挑战。(四)新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海湾形势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跨入九十年代,日本统治阶层公开提出要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实现第三次开国。海湾危机,对日本提高国际地位的外交努力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一、海部的"大国外交"遭到沉重打击 1989年8月海部俊树上台后提出"世界正处于历史性变化中,日本要运用经济、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海部的外交构想在1990  相似文献   

9.
苏联、斯大林与新中国初期的对日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苏联在重整东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体制的过程中,把中日关系纳入了反美的冷战政治战略;在这种实用主义战略下,斯大林干涉日共内部事务、鼓动暴力斗争,既破坏了日共在国内斗争的地位,也使新中国的对日外交起步便受到挫折;而在朝鲜战争造成台湾问题的困难之后,苏联又背离中苏同盟寻求单独对日议和,陷于孤立的新中国对日外交走上了曲折的"以民促官"之路。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为庆祝北京大学建校93周年,我系研究生和国际政治专业88级本科生于5月4日举行了关于海湾危机与国际新秩序的学术讨论会。有关专业的教师也与会并发言。会议共提交论文30篇,探讨了美、苏、中、日等国在海湾危机中的政策和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等世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际     
《南风窗》2003,(4)
我看到了一个开始。用“取得突破”来形容这次会谈有点言过其实,但这次会谈让我坚信,核查而不足其它的方式,才是解决伊拉克危机的途径。——联合国首席武器核查官市利克斯在结束2月8日、9日伊拉克之行后,宣布对核查前景感到乐观。伊拉克在这次会谈中交出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体系正经历着大转换的过程,和平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国际关系的主题,战争和危机则为大家所弃取。但是也应看到,时代的转折会带来种种阵痛和动荡,导致国际关系的局部失衡。因此,有必要从大战略的高度观察和把握新的动向。这里应解释一下本文为什么把"多极化"和地区主义问题放在一起来谈,并期望引起加倍的警惕和重视。首先,这是海湾危机所导致的逻辑结果。在这场危机中,伊拉克表现了地区主义的政治  相似文献   

13.
海湾战争结束以来,围绕武器核查问题,美伊双方频频对抗,剑拔弩张的形势时有发生。1998年新春伊始,武器核查又生枝节,美伊矛盾激化,使从未平静过的海湾再次笼罩战争阴云.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核查危机的来龙去脉 1991年4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87号决议,要求伊拉克必须完全、彻底公开其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开发计划,并在国际监督下,销毁和拆除所有化学武器、生物武  相似文献   

14.
一、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对第三世界外交的基本态势戈尔巴乔夫上任后,苏联对第三世界究竟采取了什么方针政策,这个问题在国内外学者中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近年来苏联"对第三世界采取了收缩方针",并认为"当前苏联对第三世界采取的战略收缩态势在短期内无力改变"。另一位学者却认为,直至1987年,苏联在军事方面,仍在亚洲、近东、非洲之角及黑非洲"保留着主要据点";在外交及商业方面,苏联和第三世界的"相互联系还是很紧密的"。笔者认为,戈尔巴乔夫上任后,苏联对第三世界的少数地区确实采取了"收缩"的方针,但对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基本上维持了以前的状态,而在其中的一部分地区甚至加强了外交攻势。  相似文献   

15.
<正>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以伊拉克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了对伊战争。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美英联军先后占领了首都巴格达等大城市,进而控制了伊拉克全境,以萨达姆为首的伊拉克复兴党政权被颠覆,伊拉克的萨达姆时代宣告终结。同年5月1日,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宣布在伊拉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美英占领当局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三个主要领域开始重建伊拉克,其中政治重建的目标是对伊拉克  相似文献   

16.
1986年7月,当戈尔巴乔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首次就亚太地区问题阐述苏联的外交立场该地区大多数国家领导人对这种被称之为"新思维"的外交设想只是表示了谨慎的欢迎度,认为其宣传价值高于其现实意义的观点似乎占了上风。随着苏美关系的逐步改善,欧局势的进一步缓和,以新思维为主要内容的苏联亚太新战略开始了顽强的起步:积极推进亚洲地区冲突"热点"的解决、努力缓和地区性紧张局势,以中苏和解为基点全面发展同亚太地区国家的双边关系——所有这些,明显改善了苏联以往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被动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推行以反恐为第一要务的新霸权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战后,美国的外交战略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一、新保守主义势力 对美国外交的影响明显增大 布什政府本来就具有保守主义倾向。布什内阁中的拉姆斯菲尔德、切尼、赖斯  相似文献   

18.
自从二战后形成"冷战"体制以来,以美苏为首的两个敌对的集团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激烈争夺。在地区冲突中,美苏之间进行对抗。1990年8月海湾危机爆发后,美苏两国第一次携手合作。本文试图探讨美苏处理海湾危机的新特点及其原因,并对美苏处理地区性冲突的前景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战争后的海湾出现了新的形势和新的威胁,《简氏防务周刊》的最新报导对这一地区国家适应防务形势变化的努力做出了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仅重点介绍了“海合”会国家的相关情况,伊朗、伊拉克等国则涉及较少,且由于阿联酋军事力量在本期另一篇文章《阿联酋国防力量情报》中已有详述,本文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20.
出征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迅速沦陷。美军旋即做出反应,开始了“沙漠盾牌”行动,大批军队进驻沙特阿拉伯。F-117做为第一批打击部队被部署到海湾。1990年8月20日,内华达州空军基地,第37战术战斗机大队的F-117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