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尹立  王薇 《长江论坛》2006,(2):85-89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有关主权国家为实现区域内外的经济合作、联合或融合而实行的制度安排。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中投资规则的出现是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上各主要区域经济组织中的投资规范的分析研究,审视区域投资安排在吸引外资,促进各区域内投资自由化方面发挥的积极的作用,以及区域投资规范对多边投资法制的积极影响,以期说明我国积极参与建构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投资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中国而言,在区域合作方面,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投资规则的建立,不断积累谈判经验,是明智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何焰  龚超 《长江论坛》2007,(2):41-46
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WTO体制允许的多边主义的一项例外,近年来发展迅速。区域贸易协议突破了传统的货物贸易领域,越来越多地包括了服务贸易的内容。本文以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有关金融服务市场准入的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它的某些成功经验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相关制度的确立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对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综述熊彼特创新理论、弗朗索斯的增长极理论、缪尔达尔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赫希曼的核心区与边缘区理论、弗农的梯度推移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以及国内对区域经济非均衡理论的研究现状,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分析,体现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应用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刘稚  刘思遥 《思想战线》2012,38(1):84-86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边界效应深刻地改变着边疆地区的经济地理区位,也对沿边开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必须找准沿边开放在跨国区域合作中的功能定位,只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沿边开放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才能切实提升沿边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依靠地区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下,应对国际经济新形势所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在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自从中国与东盟签订《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促进彼此的合作,如中国方面实施“早期收获”计划、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推进“两廊一圈”合作、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北部湾地处这些发展中的次区域联结部,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趋势并行,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2002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东盟  相似文献   

7.
与主流文献仅仅在封闭经济中研究区域市场分割不同,本文着重分析经济开放如何导致区域市场分割。研究得出,当国内经济体处于部分分工结构时,经济开放可能导致区域市场分割;当分工组织演进到完全分工结构时,经济开放不再导致区域市场分割,而只会促进国内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从而融入全球化经济。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推出了关于中国区域市场分割的“推一拉”理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周边地区正在建设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和将要形成的中国-东北亚经济合作区都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区域将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民族地区应尽快制定全面实施向外开放,与周边国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战略,抓紧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国家应尽快制定《区域经济合作开拓法》,与周边国家签订《区域经济合作投资保护协定》,建立多级对话与合作机制,推进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实现全方位、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9.
战后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以GATT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下,区域经济组织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坎昆会议失败以来,当前的WTO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本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双重影响,并浅析我国面对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应采取的对策和态度。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和地区的竞争将体现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和水平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形成各城市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有的经济一体化格局,但我国现行体制上存在的诸多制度障碍,却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要建立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导向和机制,必须消除现行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障碍,进行大胆的制度创新,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区域主义视角的区域合作治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公共问题的凸显,使区域内的单一主体无法单独应对各类公共性事务,因而区域合作治理成为一个普遍的选择。新区域主义倡导区域间的开放性、介入性、包容性、合作性,对区域合作治理的推进作用明显。我国在探索区域合作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与不足,因此需要在新区域主义指导下,建立新型的区域合作同盟,完善区域治理政策框架,构建区域利益平衡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程敏  施本植  李思永 《思想战线》2007,8(1):132-136
新地区主义的非传统收益(Non-traditional gain)理论为研究区域经济合作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一方面对我国非传统收益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同时,也增加了中日联系的纽带。面对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我国非传统收益产生的不利影响,我们应当积极加以应对,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Weixing Hu 《当代中国》1996,5(11):43-56
Regionalism has become an interesting phenomenon in Asi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riven by fast grow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Asian countries have developed variegated patterns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a complex level of interdependence among themselves. Although the growing Asian regionalism is very much an economics‐driven process, it has profound impacts on regional political organization. This analysis examines Beijing's 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 Asian regionalism and its policy choice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t is argue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 into the regional structure is promoted by the government as well as driven by market dynamics. Although Beijing has let the Chinese economy develop into the regional ‘flying geese’ structure, the best policy choice for China, as many Chinese scholars have argued, would be a three‐circle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into the world economy and a strategy of ‘market for technology’ i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This analysis also discusses the regional political obstacles impeding co‐operation across national borders. It is argued that healthy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more political will toward regional multilateralism on political issues would be instrumental for future regional prosperity and stablity in Asia.  相似文献   

14.
国际发展研究是反映现实世界变化的窗口之一。最近几年的发展经济学文献对诸如援助的动因、援助有效性等传统议题的研究更为深入,对新议题的探索也逐渐涌现。移民问题、局部地区的战争与恐怖主义活动与援助的相互关系,援助是如何塑造受援国行为及其所产生的效果,是反映援助国政治诉求的现实性研究。除此之外,源自其他学科的新研究方法也丰富了学者们对传统议题研究手段,补充了传统研究方法在诸如内生性等问题上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重新认识发展的意蕴,必须将发展置于经济伦理学的检视之下,回答"发展是什么"、"发展为了什么"以及"如何对待发展的代价"等问题。传统的发展观缺乏经济伦理意蕴,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其结果是发展的代价被普遍低估,而作为发展主体的人却被不同程度异化,社会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要正确理解发展的意蕴,必须赋予发展以新的经济伦理蕴含,把握发展中所内含的反发展倾向,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的代价。  相似文献   

16.
县乡党校是县乡党委直接领导下的一个部门,是培训、轮训基层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县乡党校的作用,仍是我们在建设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2006年6月以来,广西在10个县(市)开展了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为探索新形势下县乡党校的办学新路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澳洲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小说也是如此.本文从创作流派、题材和方法的新角度,详尽论述了澳洲当代小说创作的多元化风格,并对这种风格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这种多元化正是澳洲的历史发展过程的折射.  相似文献   

18.
刘艳 《桂海论丛》2013,(1):102-106
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观的传承和创新具有严密的发展逻辑:在发生学意义上,体现了必然性和应然性的统一,既有渊源深厚的思想根基和实践基础.也存在新时代新境遇的客观需求;在历史流变角度上,体现了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统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终确立则展现出发展的整体性;在演化特征角度上,体现了一脉相承性和与时俱进性的统一,不仅承接“老祖宗”的“根”之脉络.还伴随时代课题的嬗变不断吐故纳新,创造性地吸纳合乎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9.
陈伟斌 《桂海论丛》2002,18(2):15-17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概括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是对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作出的战略性思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新世纪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李富家 《青年论坛》2007,4(4):21-23
青年是虚拟实践的最主要的主体,虚拟实践的崛起为青年人提供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虚拟实践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崛起给青年人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虚拟实践具有技术依赖性,易使青年人轻视人文素养的提高;虚拟实践具有沉浸性,易使青年人偏离现实生活;虚拟实践具有隐匿性,易使青年人形成双重人格;虚拟实践具有"消解权威、去中心"性,易助长青年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