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夏目漱石作为一名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作家在《我是猫》中以很强讽刺手法来品评明治社会中的市侩哲学,是大和民族在明治时期精神反馈的冥思录之一。小说中虚拟手法塑造的主人公"咱家"以对社会的不满、嘲笑、讽刺和大胆地评论,揭示了身处社会边缘的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无奈和苦艾。  相似文献   

2.
进入明治时期以来,近代工业文明给日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贫困与疾病的恶性循环。明治维新与霍乱病的流行密切相关,"殖产兴业"的近代化目标直接导致了肺结核的大范围蔓延,日本军代的近代化进程就是与脚气病斗争的历史。明治政府将公共卫生看做是实现"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对个人身体的管理和改造成为日本实现近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明治时期是日本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在当时日本人试图"脱亚入欧"、发展日本的国力、摆脱欧美列强不平等条约的束缚进而争取与欧美诸国并立称雄于世界的大环境下,欧化思潮是明治时期的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思潮。政治欧化思潮是欧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明治政府政策的实行、对日本国民的启蒙及自由民权运动等方面表现突出。政治欧化思潮对明治政府和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日本的强国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津田梅子是日本近代著名教育家,曾于1900年创办日本第一所私立女子高等教育机构——女子英学塾(今津田塾大学)。津田梅子提出的女子高等教育目标是:培养经济上独立、具有专门知识、品性高尚、体质健全的全面发展的女性人才。并有针对性地以英语教育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导师制、寄宿制等适合日本女性的教育方法等途径来实现该教育目标。虽然自明治以来日本女子教育思想一直以"良妻贤母"主义为主导,但以津田塾大学为依托的女子自立的教育思想却独树一帜,引导着人们对女子教育问题的不懈思考。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中国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也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作为艰苦奋斗精神的源头,井冈山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论述了新教教义对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以及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所起的"理性化"作用,并提出了"理性化"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悖论"。这一理论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问题上的解释在历史观、价值观和对现代化的批判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的思想在此问题上的争鸣与融合对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文化价值体系重建和将儒教精神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全球意识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凸现的一个概念。在干部教育中引入"主体间性"这一方法原则,主张在教员和学员间建立主体间性的关系,目的是倡导用交往的精神来创新现代干部教育,使现代干部教育更科学、更具有人性化。根据主体间性教育的主体的交互性等特点,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应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在教育理念上,从单"主体"走向"双主体";在教育方法上,从"独白"走向"对话;在教育形式上,从"一元型"走向"多元型";在教育内容上,从"单一性"走向"丰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日本明治民法典的编纂、编纂过程中的争论、明治民法典的渊源、明治民法典编别体例、明治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明治民法典编纂的意义及借鉴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依据日本民法典编纂的经验教训就我国民法典的编纂提出了笔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日本明治民法典的编纂、编纂过程中的争论、明治民法典的渊源、明治民法典的编别体例、明治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明治民法典编纂的意义及借鉴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依据日本民法典编纂的经验教训就我国民法典的编纂提出了笔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给我们留下了一种他人无法比肩的"毛泽东精神"。它包括爱国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精神,争取民族独立与平等、自由与幸福精神,国际主义的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独立思考精神,永远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等。毛泽东精神在中国乘"毛泽东热"回归,它将与中国与世界同在。毛泽东精神不仅激励着持有远大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国人,也激励着世界上那些为争取公平、正义、幸福,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人们。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时期不断推进理想信念作为精神动力的实践。从领导核心、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民族关系和民族凝聚力、重点人群等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经验。结合新疆区情,谈了培育民族精神的六点启示:必须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树立国家意识;不遗余力地宣传、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要以利益认同为基础,在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中培育;要在多种形式和各种载体的探索和挖掘中培育。  相似文献   

12.
在法哲学领域当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乃是核心问题之一。在中国的传统中,由孔孟"德主法(刑)辅"之观念塑造而成的是国人重德轻法、重情轻理的处世态度和生活方式,法或刑在孔孟的思想体系中,是一种缺乏道德合法性的、消极无奈的存在。在荀子的观念体系中,孔孟的理论偏差得到了恰当的修正。荀子在"人之性恶"基础上对法律的道德合法性所进行的证定,使德与法之间达成了一种同质、统一的关系形态,德法同行,相辅相成,个体由此可化恶成善,社会据此可正理平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校教师收受学生"红包"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其所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明显和严重,社会民众,尤其是学生家长对之十分反感但又感到异常的无奈。教师收受"红包"行为是否应当入罪,尽管我国现行法律(刑法)并未做出规定,但并不表明不应当和不会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14.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保证军队正确的政治方向,调整的范围是精神领域(理想信念、战斗精神)的问题,产生的效果是精神层面的要素(信仰、军魂、士气、战斗精神)掌握"抢口方向"和支撑军队战斗力。正确评价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础是对"结果和收益"的科学考察,标准是目标评价、成本评价和参照系评价,解决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以满足军人合理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5.
范志云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11):155-156,158
我们可以看到在宋词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词作者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等因素对词的内容,题材,意境、音律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本色"与"诗化"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这二者共生互补,构建为统一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精神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力量之源,也是人民军队的灵魂之源、血脉之源。在这个绿色氧吧、革命摇篮中,我们既在身体上"加氧",更在精神上"补钙"。通过这次"寻根"之旅,亲眼目睹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亲耳聆听革命前辈气壮山河的战斗故事,深刻感到来不来井冈山大不一样,站在先烈用鲜血浸染的地方学习井冈山精神,与坐在教室听讲课、坐在影院看电影,所得到的收获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马小雪 《工会论坛》2009,15(6):152-153
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秀拉》探讨了关于黑人女性的自我成长和反叛精神、爱、婚姻、友谊、善与恶、社区、道德、传统等多重主题,然而对于这部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死亡事件却鲜有人分析,莫里森将死亡事件几乎描写于每一个章节里。本文通过对李子之死、"小鸡"之死、汉娜之死和夏德拉克的"全国自杀节"等主要死亡事件的分析,反映出黑人群体在白人物质精神高度控制下的社会中所遭遇的悲惨境地和渴望自由与平等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经过千百年的沉淀,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标杆的"先忧后乐"文化,已经成为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骨子里一种内在的民族精神和一种优秀的政治文化。它的最终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有着丰富的思想渊源和特定的历史背景。"先忧后乐"文化价值理念的核心是心系天下的忧患意识、本质是体恤民生的民本情怀、取向是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  相似文献   

19.
宋明新儒学的开山祖周敦颐兼采释道的出世精神,提出精神超越层面的儒学新范式:"孔颜乐处",并论证了它的实质是"见大心泰"、"道充身安"的身心和谐状态,人性论基础为"几善恶",实现途径为"无欲故静",社会意义在于"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这是"立言"。更为可贵的是,周敦颐还身体力行,终生践履"孔颜乐处"的思想境界,将其外化为"出淤泥而不染"的实践境界。这是"立行"。周敦颐理论上提出"孔颜乐处"的境界,实践上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是为"立人"。  相似文献   

20.
我院成功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在全党、全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12月5日,我院与解放军报社、西安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成功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