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职位理论是国外对权力监督的一种新的学说。该学说探讨的是官员职位本身与官员行为的关系,其中有两个最典型的理论:一个是“职位叛逆理论”,研究官员职位本身内在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导致官员的不端行为;另一个是“职位约束理论”,研究的是职位本身蕴含的一种对官员不端行为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2.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如何面对“合理避责”问题 ,已成为能否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形势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注意纠正“合理避责”行为中的错误倾向 ,正确认识“合理避责”行为对管理的利与弊 ,不断提高单位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干部责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政府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维度,完善行政责任制度体系正是强化政府组织权威的集中体现.在行政改革背景下,相关决策要素的变动可能产生决策逻辑冲突,进而引发干部避责决策的动机.以"个体决策与组织决策"和"理性选择与规则遵循"为维度进行类型划分,政府内部形成决策相适与决策冲突两大决策类型.干部避责由决策冲突引起,并受到组织结构、信息流通、身份模式、学习方式等决策要素的制约,进而表现为责任规避组织化、信息使用策略化、规则执行选择化、干事创业消极化.受现实条件制约,政府内部采取的治理手段仍存在诸多局限.如何消解当前干部避责困境,是制度权威重塑过程中政府必须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普通官员日常工作行为构成国家运行的微观基础。与现有文献聚焦主要官员行为不同,本文从组织经济学视角研究中国官僚体制中蕴含的普通官员行为治理工具。论文首先从现有文献中归纳出中国官僚体制常规和运动两种治理模式共同蕴含的普通官员行为的三个治理工具:激励强度、行政控制和资源约束,然后以公共危机管理为例,提出研究假设,运用针对地方普通官员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台风灾害和群体事件两类公共危机的常规和运动两种治理模式中,激励强度、行政控制和资源约束均具有显著的普通官员行为意义。这意味着它们是两种治理模式的共同结构要素,并构成普通官员行为的三个稳定的治理工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马拉松赛事举办数量在中国呈现井喷态势,地方政府是幕后的主要推手。通过对H区举办夜间马拉松赛事的过程和结果的追溯分析可以发现,在地方政府的人员编制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推进考核激励结构由原来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多元化的"重点任务"转变,会使得地方政府原本有限的注意力更加左支右绌;再加上政府官员的行为策略由"邀功"逐渐转向"避责",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呈现出两个层面的"名实分离":一方面是他们声称的工作方式和原则与实际所寻求的目的之间的分离;另一方面是他们对外宣传的目标和实际达至的结果之间的分离。"名不符实"的政府行为可能会误导民众,也会引发多目标间的冲突。避责策略的使用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能力和效果;并且,这种分离一旦被暴露会有损于政府的公信力。未来要减少这种名实分离的情况,需要降低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职业风险,改善他们面临的"权责分立"的困境,从而重新激发地方政府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创新驱动已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但随着当前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官员的行为特征已经从"邀功"逐步转向"避责"。在此背景下,在"晋升锦标赛"中政府创新是否能够带来官员晋升?本文以2001至2015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地级城市为样本,构建了经济绩效、官员特质和地方政府创新多维度的官员晋升解释框架。在此框架下,通过数据分析表明,经济绩效、官员特质依然对官员晋升发挥着重要影响,而地方政府创新对地级市官员晋升的影响则呈现阶段性变化,无法发挥持续性的显著影响。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市长与市委书记晋升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文章的贡献在于,考察地方政府创新与官员晋升的关系,从政绩驱动视角深化了对我国地方政府创新动力不足和官员晋升逻辑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从规制异化与晋升激励的视角来看待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外包设置上的问题,以"规制—晋升激励异化"对官员外包行为的影响建立分析框架,以此剖析规制异化与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外包行为设置的机理。研究表明,政府官员在规制—晋升激励二元扭曲时,在公共服务外包设置中更容易偏向工程类,即当决策规制权越大,晋升激励越强时,会有更多官员有意进行工程外包设置。总之,规制—晋升激励二元异化为地方官员外包设置诱发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必要条件,使公共服务外包项目重心偏向于工程类服务,进而损害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旨趣和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区别于私人部门管理,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本体论属性。公共行政的公共性使得公共行政管理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责任性问题。回顾公共行政学的历史发展,责任性问题是公共行政研究的核心旨趣。与责任性一体两面的避责研究是目前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热点议题,对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国内外避责研究文献的述评,本文探讨未来对这一议题进行研究的方向和路径,提出从避责问题研究出发,发展行动研究是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未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浅谈突发事件后的心理危机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种危机事件,尤其是灾害事件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往往会引发个体出现一系列与应激有关的障碍,即心理危机,主要包括调适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极度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以上障碍如果不能及时得到适当的干预,有可能会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因此对突发事件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策略、模式、步骤及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构建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的设想,以期为我国今后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邻避风险作为社会风险,具有发生频率较高、影响较广、参与人数较多等特点,公众的抗议越来越频繁地升级为群体性事件。因此,本文以发生过的邻避事件为二手资料,进行确定性背景和不确定性逻辑下邻避风险演化机理的仿真模拟,通过对Multi-Agent系统的公众行为策略和实验条件假定,还原了邻避事件从"风险-危机-失衡"前三个阶段的演化机理与演化逻辑,为地方政府在国家现代化场域中的有效治理提供了阶段性测量与预防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应对是指个体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平衡自己精神状态所做出的认知或行为上的努力。对重大生活事件的积极应对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及早地对青少年进行应对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避免和矫正消极的应对方式,使青少年顺利地度过生活中的种种危机,获得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以来,在高压反腐态势下,部分官员因怕担责而选择不作为。此类"为官不为"现象不仅源于官员个人主观思想觉悟落后,更在于有效规范"为官不为"的问责制度尚未健全。现行问责制下,单一集中的问责主体、分散片面的问责依据、消极追责的问责方式难以有效防治官员不作为。推动问责制发展,引入公民与媒体问责、完善法律与法规体系、健全容错与激励机制是治理"为官不为"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应对是指个体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平衡自己精神状态所做出的认知或行为上的努力。对重大生活事件的积极应对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及早地对青少年进行应对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避免和矫正消极的应对方式,使青少年顺利地度过生活中的种种危机,获得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邻避危机是由变电站、化学工业企业等邻避设施而引发的公共危机,极易引起当地民众抗争,是城市化进程的衍生物和副产品。目前针对国内城市化进程中的邻避危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该问题的研究需要进行多学科视角的分析。邻避危机是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相伴随的产物,邻避设施本身就是人类通过科技和工业进步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矛盾体,而这一矛盾体的解决必须以民主促民生,将危机处置与源头治理、风险评估与新型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探索、法治思维、协商民主的实践运用相结合,将公共价值、公共精神的引导与公民教育的路径探索结合起来,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邻避危机问题对策及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晋升牵动官员核心利益,为谋取晋升,官员与掌握晋升权的上级之间经常演现理性序贯博弈。上级交替运用常规管理和非常规管理,官员对应采取正式谈判博弈、非正式谈判博弈与"准退出"博弈三种策略选择。正式谈判对于官员实现晋升效率往往不高,或者官员较难掌控;非正式谈判败坏党纪国法,亦有损官员间晋升公平,"准退出"选择则会架空上级政策意图,或造成官员反生产行为。新常态下为将官员激励搞对,进一步激发官员引领改革与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中央或上级立场需要相应采取措施:规引正式谈判,抵制非正式谈判,以及抑止"准退出"选择。  相似文献   

16.
《外交评论》2016,(6):105-130
传统观众成本理论关注领导人在危机谈判中创造和展示观众成本的能力,但是无法解释在观众成本很高的情况下,领导人为何做出有悖于国内观众偏好的选择。为此本文试图建立一个事件关注度和国内惩罚能力的双变量解释框架,并以印度为例考察领导人的危机谈判策略与面临的国内制约之间的互动机制。自独立以来,印度多次面临与中国、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主要邻国的国际危机局面,其采取的国际危机谈判策略往往被认为是不加选择的强硬战略。但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印度危机谈判行为呈现的一味强硬策略并没有违背国内观众成本机制,恰恰相反,这是印度领导人面临有关国内制约的结果,只是在不同时期的国内政治背景下呈现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专利确权行为是对专利授权行为的再次审查,是专利授权行为的延伸,为解决"循环诉讼"问题,学界从传统的私权属性出发,将专利确权行为定性为民事确权行为不符合中国审判实践的需要,应对专利确权行为进行合理界定,即为特殊的行政裁决,以此来指导中国知识产权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邻避抗争实践挑战了经典的社会运动理论。原因在于大部分见诸报端的邻避抗争事件成功地改变了政府决策,但最终却出现了政府邻避决策的回退现象。本文主要研究第一个层面的问题,即分析邻避抗争为什么会改变地方政府的既有政策安排,地方政府采用了何种回应邻避事件的方式来进行政策决策的消极改变。据此,主要从事两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解析邻避事件的抗争过程、结构及其机理;二是阐释邻避事件如何成功改变政府决策行为。前者运用的是框塑理论(framing),后者采用政府回应的四维框架。最后,本文认为,当代中国城市邻避抗争已经严重阻碍了作为国家治理中观平台和区域背景的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步伐。在地方治理过程中,亟需消解当代中国城市邻避抗争的结果效应,重点在于构建协商型地方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应激”和“紧张”两词在英文中都是“STRESS”,但是两者含义略有区别:应激主要指由应激源所引起的集体的超负荷状态,而紧张是指在此状态下所引起的行为反应,紧张是应激的外显。在应激事件作用下,各种认知和行为努力的方式称为应激策略。有效的应付策略可使人战胜紧张(应激)状态,恢复健康的身心状态。如果应激策略无效,则机体大量耗能,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现疲惫,严重的会出现应激的后滞效应,引起心理和行为异常甚至是精神病,给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带来困难。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有必要对学生的应付能力作一番实事求是的调查,进行客观地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及美日印澳借“印太”框架制衡中国的大背景下,南亚地区在中国周边战略中的重要性凸显。中国的南亚地区政策受到中印关系调整及小国战略对冲等因素的影响和挑战。本文以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在中印之间的战略对冲为案例,分析三国面对中印竞争的心态以及进行战略对冲过程中的差异性选择。本文认为,威胁认知和经济预期是影响小国战略对冲的主要自变量,而地区结构、大国竞争的性质和强度、小国相对能力的差异决定了小国的威胁认知和经济预期。在双向对冲的语境下,小国战略对冲的策略组合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双向合作、双向制衡、偏向型合作与偏向型制衡。由于南亚小国对中印两国的威胁认知和经济预期不同,陆锁国尼泊尔倾向于“偏向型合作或制衡”,海岛国家斯里兰卡经历了从“偏向型制衡”到“双向合作”的转变,未来有进行“双向制衡”的趋势,陆海复合型的孟加拉国在中印之间奉行较为稳定的“双向合作”策略。对此,中国应在实践中进一步明晰南亚政策选择,在协调中印巴关系的同时,强化与南亚小国的多领域合作,并超越美印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的冲突与竞争逻辑,通过消极安全配置谋求积极经济利益,推动与南亚国家的制度化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