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加入了第151条的新规定,该条所述及的侦查行为就是"诱惑侦查"范畴下的"机会提供型"侦查行为。因为"诱惑侦查"自身的特点,需要合法规范地行使"诱惑侦查",并且着重保护公民权利。应当首先对"诱惑侦查"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并且对《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的制定和修改过程做简单的梳理,进一步明确该条款的立法意图和立法目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诱惑侦查"的合理、合法实施以及规制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2.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危害国家安全等重大犯罪侦查程序的关键环节,如:技术侦查、隐匿身份侦查、"秘密拘留"措施等作出了规定,填补了《刑事诉讼法》在这些重要问题上的空白,也是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大亮点。然而,在上述问题上的立法,还是有很多值得商榷的。为了保护人权和打击犯罪,刑事程序需要更加严谨的设计,达到二者之间的相对平衡,以保护《刑事诉讼法》最终的立法意图的实现,真正建立起一套既能保障侦查机关依法侦查又能保护人权的侦查程序。  相似文献   

3.
2012年《刑事诉讼法》关于技术侦查的规定,是我国侦查法治的一大进步。但是,由于立法者观念的保守及立法技术的不够成熟,使得法律对于技术侦查措施的相关规定仍然模糊且不够完善。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立法。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侦查机关有权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测谎属于技术侦查措施的一种,认可测谎结论的证据价值的重要条件是必须建立有效的法律规制与制度保障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5.
2012年《刑事诉讼法》新增第76条,对监视居住的监督管理措施方式所作出的规定缺乏操作性.本文拟通过法解释学方法,以第76条为中心,对监视居住监督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监督管理措施的电子监控与通信监控不属于技术侦查措施;(2)监督管理措施的适用目的是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而非变相侦查;(3)监督管理措施的决定主体为公安机关,适用对象仅为被监视居住人;(4)监督管理措施的启动方式为执行机关主动启动,且不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5)通信监控仅适用于侦查阶段;(6)干预隐私权以达到监督管理措施的适用目的为限;(7)需通过审查,对采取监视居住监督管理措施所获的事实材料进行证据意义的定性.  相似文献   

6.
技术侦查写入到刑事诉讼法中,目的是将其向法制化方向转变。新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使得侦查部门可以依法使用技术侦查措施,并将获得的证据直接作为诉讼证据使用。但新刑诉法技术侦查的规定存在局限,使得实际操作缺乏程序依据。立法上应通过规定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原则、范围与条件,明确适用程序,规定救济途径等来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法》规定侦查阶段聘请的律师是辩护律师,那么侦查阶段辩护律师有没有调查取证权呢?对于这一问题,按照文理解释会出现三种解释,不能实现法律解释的功能,弃"文理解释"而择"体系解释",纵观《刑事诉讼法》全文,可知后一说法更可取,立法者不修改此条文,别有他意。  相似文献   

8.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明确的人权保障条款并完善了相关措施、赋予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权并承认证据的可采性、增设外逃贪官赃款没收程序等,对我国惩治腐败和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贯彻实施新《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还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从规范技术侦查、确立"污点证人"制度、确立推定规则等方面入手,继续强化刑事诉讼法反腐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侦查措施是刑事诉讼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侦查措施之新发展体现在侦查理念的完善、传统侦查措施的修改和完善,隐匿身份侦查和技术侦查措施的明确规定等方面。针对这次刑事诉讼法涉及侦查措施修改中存在的不足,建议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诱惑侦查是实践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侦查方式,由于诱惑侦查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伴随着侵犯人权的风险,导致诱惑侦查的争议不断。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出台,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条基本原则出现,在诱惑侦查的使用过程中如何平衡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关系成为一大难题。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来研究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从而使诱惑侦查能有效打击犯罪的同时又不至于侵犯人权。  相似文献   

11.
新《刑事诉讼法》将长期处于隐秘状态的"技术侦查"作为单独一节加以规定,体现了控制犯罪与人权保障的平衡,也是促使侦查程序法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过于原则化的规定使得法律条文急需相关解释加以完善,但是最新出台的司法解释和相关部门规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立法缺陷并未得到弥补。这不仅不利于特殊侦查措施的规范和限制,而且易导致特殊侦查措施成为侦查机关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工具。由此,本文对于特殊侦查措施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安机关的立案报告,是办案人员对重大的刑事案件和反革命案件,报请领导审查决定立案的书面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公安机关立案报告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认定确有犯罪事实,即犯罪事实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第二,必须是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即是说,虽有犯罪事实,但依照法律规定可以免除处罚的,则不能立案。只有犯罪事实确实存在,而且,依照法律规定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才能立案;第三,必须是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8条第1款又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这就是说,立案报告主要是公安机关按照管辖范围行使侦查权,以对案件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为目的的上报审批文书。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第2款规定:"对涉及给付毒品等违禁品或者财物的犯罪活动,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实施控制下交付。"《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有关内容规定,洗钱这类犯罪案件也应当属于控制下交付适用的案件范围。通过对控制下交付在洗钱犯罪案件侦查中运用的法理分析,提出程序正当与程序法定原则、资金安全保密原则、适用性与有价值性原则;建立实施的前提条件、主体、适用条件与对象、实施的目的与核心;进一步提出控制下交付在洗钱犯罪案件侦查中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技术侦查的适用范围、批准程序、所获材料与证据的处理作出了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技术侦查制度要充分发挥其价值,仍需要对其内容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文章从违法使用技术侦查措施的责任追究机制,保障被适用者的知情权和受到伤害时的赔偿请求权三方面予以补充和完善技术侦查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新增的“技术侦查措施”一节是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亮点之一,很多方面的规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在新增的本节当中,几个值得进一步明确或完善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秘密侦查是技术侦查、卧底侦查、诱惑侦查、控制下交付等特殊侦查手段的上位概念,本节以“技术侦查措施”作为标题的合理性有待商榷。秘密侦查行为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将其纳入刑事诉讼法的轨道之上具有必要性,这也是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增加“技术侦查措施”一节的重大进步意义之一。但本节内容较为粗糙,特别是在具体侦查行为的种类、适用条件、批准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致使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欠佳,本节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新《刑事诉讼法》修改前并没有对诱惑侦查进行法律定位,尽管其在实践中已被侦查机关所运用,但出现的问题颇多.为减少诱惑侦查在实践中的负面效应,此次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诱惑侦查,然而新法中规定的诱惑侦查颇为原则化,对诱惑侦查的实施主体、适用范围、原则及合法性应明确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17.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首次确立的技术侦查制度,解决了长期以来技术侦查实践无法可依的问题.但是受囿于种种因素,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技术侦查制度的规定过于简略,既未明确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也未明确技术侦查措施适用的审批程序,从而使相关规定缺乏程序法应有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随着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实施,程序规定过于简略带来的问题都将暴露出来,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与审批程序亟待随后出台的立法、司法解释及部门规章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作为在司法实践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新《刑事诉讼法》颁布后更是名正言顺了,包括《高法解释》、《高检解释》以及《公安部规定》在内的若干文件进一步丰富了刑事和解的内容。从实证角度出发,以《刑事诉讼法》法条为根本探讨侦查阶段刑事和解的现状,分析新法颁布后侦查阶段刑事和解的立法规定及其问题,以期对该制度更好的完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第1款已然将"诱惑侦查"纳入立法规制之中。其实,诱惑侦查在我国刑事侦查活动中早已大量运用,并且在打击犯罪、保障人权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然而诱惑侦查一旦运用不当,就会侵犯公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成为"警察圈套"。侦查程序的高度封闭性、立法规定的空白、裁判者难以作出无罪判决或终止诉讼程序的判决三方面的原因使得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警察圈套抗辩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使用技术侦查的措施进行了法制化和规范化,对于依法规范侦查活动、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推进法治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指出,完善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程序和物质条件势在必行,技术侦查措施不能常态化应用,要严格限制技术侦查措施的申请主体、主体资格、适用条件和审批程序,并增加对非法侦查行为的制裁方式和被侦查对象的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