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次较大的调整.我们应当构建一个"强国家一强社会"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并从塑造强势文化、转变政府职能与培育社会民间组织、建设法治社会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从逻辑理路的视角看,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是通过三个层次的批判而建构起来的,其中对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理念的批判是他们这一思想的逻辑展开,对现实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批判标志着他们这一思想理论化意义上的系统生成,而通过对未来的批判所宣示和展望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则是为了消除由于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和对立而造成的人的本质的异化状态,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创造性地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运用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透过社会组织的发展来分析我国当前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通过组织结构、人员组成等方式"镶嵌"在社会中,这种"镶嵌"发挥着"统帅"社会的功能。政府"型塑"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同时社会组织也从更多方面参与到了社会管理当中,通过将各种体制内和体制外、原有的和新生的组织要素进行重构,从而实现自身能力的重建和组织的扩张。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社会面对的终级话题之一。千百年来人们所进行的政治活动,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国家与社会间的权力关系展开的。本文通过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演变的探讨,对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从“强国家弱社会”到“强国家强社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过分重视国家、忽视了社会,导致国家与社会高度一体化。当前,国家与社会虽然开始分离,但两者的关系仍处于失衡状态。我们要以“强国家一强社会”为目标,切实增强国家的权威性和社会的自主性,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国家管制范围缩小和社会力量增强,逐步向“强国家-强社会”的方向发展。针对这样一个变化,我国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研究模式用来解释和指导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构建,主要有新权威主义说、市民社会说、法团主义说和分类管理说等,这些理论学说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通过比较和梳理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政府管理社会组织的方式长期被作为观察国家与社会关系及其变化的重要切入口。基于组织建构的内在属性,当前社会组织分别按照互益和公益两种逻辑生成,并在国家力量依旧强势的背景下各自形成了"互益性组织公益化"和"公益性组织内卷化"的特定发展倾向,这是有利于强化合法性地位和最大化汲取生存资源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国家与社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科学理论。继而,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决定国家,国家来自于社会;但国家又异化为社会的异己力量,并反过来控制了社会,从而出现了国家和社会的一体化现象;到了资本主义时期,社会开始摆脱国家的控制并恢复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从而出现了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性分化;从最终意义上说,国家终将回归社会,实现与社会的统一。研究和学习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十分独特的社会政治现象。对于转型期突发性群体事件频繁发生原因,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化解群体性事件,必须结合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发展,从现代国家建设和社会建设两个方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阐释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社会与国家之间的悄然分离,分析了目前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同时展望了国家与社会的理想模式,即“强国家一强社会”的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人才强国战略--新世纪民族复兴的重大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世纪民族复兴的重大抉择.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进行人文文化建设,需要对三个相关问题有清醒的认识。第一,在一个民族国家关于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中,虽然科学文化建设比人文文化建设具有“操作上的优先性”,但是,人文文化建设却比科学文化建设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第二,从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传统道德资源的支援看,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的“以德治国”不仅旨在建设现代道德理念,也要活化传统道德资源。第三,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既要创造数以百亿计的文化产业利润,又要力图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审美观传播到全世界,并以这种方式构筑国家文化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3.
侦破题材小说是我国公安题材文学中最具特色的种类之一.侦破小说给予读者的审美感受不仅是对由侦破与反侦破形成的强情节的欣赏,还要借助于侦破小说强情节的特点,引导读者去关注蕴涵于强情节中的社会人生内容.因此,侦破小说不能仅仅局限于侦破犯罪案件中的表层事实叙述,应该深入进去并扩展开来,折射出社会的某些本质方面,通过侦破犯罪案件这一故事载体,尽可能反映出社会人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从而使小说具有一种发人深省、振聋发聩、撼人心魄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和文化是中华民族具有现代社会价值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时至今日,它依然对于我们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节约、环保的新型社会,建设道德与法律相并重、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构建市场运行机制中以儒家“刚健有为”与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为核心的互补共存的两种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代社会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表明,先进的制造业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产业、支撑强国梦的重要根基。具有良好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青年职工是实现强国梦的有生力量。本研究结合对3000名制造业青年职工科技素养研究的结果,分析了青年职工科技素养对产业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探讨了在实现强国梦的进程中运用政策激励、法律保障、平台建设、舆论引导等方式,凝聚青年职工科技创新力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与青年责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成员具备充分的责任意识,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尽到个人对国家和时代的责任。当今,青年的责任意识具体表现为爱国意识、社会参与意识和自强爱学意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批判洛克、孟德斯鸠、黑格尔等人的市民社会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主要内涵包括: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和源泉;经济本质是市民社会的本质;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些启示我们在当前社会管理中,要以服务型政府为指导,正确处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发展非政府组织,促进社会的和谐自治和依法管理社会。  相似文献   

18.
强省文化建设是人的"建设",是对每个个体人文素质的启蒙和培养。文化强省的真义在于民众文化素质的强大,这种素质是包括以博大胸怀、批判精神和价值意义追求为特质的个体自觉。这种由个体担当的、内在的人文素质建设是建设文化强省的起点和归宿,其完成的程度直接决定着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进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必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模式。在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各地通过长期经济实践,逐渐形成了苏南模式、浙江模式、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这些模式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互竞争、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正在生成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于我国地域广袤,各地自然和人文环境差异较大,新的发展模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经济发展的普遍性与各地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探索出一种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科学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国有与民营、基础与创新、计划与市场、强国与富民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超越疏离 走向和谐——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不仅有文化之维,还有自然与社会之维。自然是人类精神依存的家园,社会是生命获取意义的家园,文化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理念,超越现代性所导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传统文化的疏离而走向和谐,是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