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经济与货币联盟是欧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发展阶段。健全的货币法律制度和财政法律制度是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两大重要支柱。欧元的启动和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有效运作使欧盟的货币一体化顺利实现。然而,欧盟财政一体化进程却相对滞后,欧元区部分成员国负债累累的客观现实使欧盟的财政法律制度面临严峻挑战。为应对债务危机,欧盟财政法律制度有了重大变革,《经济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与治理公约》或将进一步推进了欧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继美国在2007-2009年处于世界经济震荡中心之后,自2009年9月开始,欧洲多国相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危及欧元区乃至欧盟的发展和存在,并且祸延世界.危机最主要的成因是福利过度化、产业空心化和欧元区在结构上的缺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匹配.应对危机的举措,一是以受援国实行财政紧缩为条件,提供援助贷款;二是在欧元区内缔结政府间条约,建设财政联盟,实行统一的财政政策的解决危机方案.2013年第2季度终于迎来了欧元区走出了历史上最长衰退期的消息.  相似文献   

3.
拉丁货币同盟是法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于1865年建立的货币联盟。后来,希腊、德国、北欧的一些国家及美国也参加进来。这一货币联盟曾在19世纪的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由于拉丁货币联盟没有规定发行货币的共同规则,没有规定保证体系稳定所需要的黄金储备,也没有控制住信用货币的流通。除了外形、重量、货币大小外,拉丁货币联盟没有任何的货币合作机制。这就造成拉丁货币联盟危机频仍,最后终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而于1928年解体。  相似文献   

4.
《外交评论》2017,(6):74-104
由希腊债务问题引发的欧洲债务危机是二战后欧洲一体化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给欧盟的危机治理能力带来了严峻考验。德国作为欧洲经济最重要的"火车头",在欧债危机治理中的角色经历了袖手旁观、转向介入和发挥领导三个阶段的变化。德国在最后阶段领导欧盟成员国贯彻以紧缩财政、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德国式经济理念,强化了欧元区的财政联盟,并建立了欧洲稳定机制这一新的永久性的区域金融制度安排,大体上平息了危机。德国的政治领导在宏观战略层面体现为展示公信力、塑造向心力和行使强制力,而在具体操作层面则体现为设置议程、构建共识和寻求盟友。在欧债危机的治理过程中,德国的政治领导不仅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区域制度建设的深入,而且强化了德国在欧洲的区域制度霸权。本文围绕德国如何在欧债危机治理中发挥政治领导能力,以创建符合德国偏好的制度安排这一核心问题,对德国在欧债危机中的行为表现进行深入的过程追踪,并且通过对德国如何领导区域制度建设的详细阐述和分析,进一步检验和丰富了现实制度主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风险是地方财政风险的集中体现.这些债务已经对地方政府财政的正常运转产生重大冲击.要遏制这些债务的滋长,地方政府要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建立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从需求和供给两种途径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地方政府自信评估制度,建立私人债券保险制度,设立偿债准备金制度.通过以上制度以实现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结构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ICAPM模型和GARCH-动态COPULA函数,研究了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我国股市的风险定价特点及与国际股市之间融合度的演变过程,并探讨了两次危机在国内股市全球化过程中的不同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国内股市的资产超额收益率同时受全球市场风险溢价、国内市场风险溢价及货币风险溢价的显著影响,样本期内国内股市与国际股市为部分整合关系,且整合程度呈不同阶段特点,欧债危机期间全球风险溢价对国内资产收益率影响最大;(2) COPULA尾部相关系数表明,危机发生后市场间联动性增强,融合度提高,但相比欧债危机,次贷危机对市场间联动及国内市场的风险冲击并不大.  相似文献   

7.
尽管近年来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增加总需求和启动国民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财政政策效力却因我国财政制度、经济体系、货币银行体系等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英国"脱欧"全国公投是2016年震惊世界的大事件,引发人们对英欧一体化进程的思考。英国自1961年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并于1973年加入欧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以来,"疑欧主义"在英国长期流行,英欧龃龉不断。由于欧元区固有的政策协调难题、移民问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导致英国与欧元区国家之间的矛盾日渐显现,最终导致英国选择退出欧盟。中国在参与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应该从英欧一体化进程中吸取经验,尽量组建自由贸易区,避免参与共同市场和经济与货币联盟。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置身事外.面对这一上世纪大萧条以来的最大金融事件,中国应采取何种措施呢?我们应该以更宽广、更严谨的视角来审视当前的局面.我国经济要继续保持20至30年的平均9%的GDP增长率,就要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渗透和扩散的同时,花大力气强化我国的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和优化我国的经济、财政、金融、税收、贸易和产业政策,以确保新中国成立60年后的经济社会真正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0.
欧洲债务危机至今仍在发酵.在一体化和制度转型背景下,主权债务国从过去的发展中国家转向欧元区国家,并以“海啸效应”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欧债危机的因素极其复杂,主权债务形式不同,各国政府缓解危机的办法有限,更突出的是信心崩溃促成危机扩散同时导致国际关系倒退.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危机性质:实体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是决定一国是否存在“问题”的基础,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和制度一体化模式的弊端,全球应对欧债危机做法内含的矛盾——利率上的博弈.危机前景取决于如何完善危机修复的条件,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提高私人投资者的信心,危机将导致贸易摩擦加剧,欧盟将采取政治与财政集权手段避免欧元区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