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根植于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以先进的理论指导人民实现利益之实践。党要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来发展生产力,使我国走向现代化。解决好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利益主体的经济、政治利益冲突问题,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导地位,是党持续执政的关键。一、合法性是党持续执政的本源党执政的合法性在本源上来自于党的领导行为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与支持,而不仅仅是指党的领导地位获得了宪法的确认。社会个人、群体、集团、阶层与阶级,由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自身的利益而支持党执政;同时,由于他们信仰党…  相似文献   

2.
维护群众利益、保障群众利益,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说它是一个老问题,是因为我们党一贯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始终把关心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重要地位;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是因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昕带来的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巨大变革,协调、整合群众利益难度加大.针对这一情况如何在理论上把"一切为了人民"与"一切依靠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时刻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放在首位.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在长期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并且提升自己凝聚社会、整合社会、动员社会的领导核心作用,达到党的巩固执政地位.这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中,合法性是执政党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中共执政的合法性需要和谐的社会利益基础的支撑,但权力腐败现象的存在和蔓延将会削弱中共执政合法性的社会利益基础。构建遏制腐败、维护执政党合法性的利益基础,需要强化"利益代表"的执政理念,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健全"利益综合"机制。  相似文献   

4.
群众利益是政治发展道路的存在价值,群众认可是政治管理的合法性基础,群众支持是政治发展的可靠性力量,群众满意是政治发展成效的衡量标准,所以在保障政治发展道路安全的一系列因素中,群众基础是关键。构建政治发展道路安全保障视角下的群众基础不仅要始终代表群众利益,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善于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自觉行动,在代表群众利益中带领群众前进。  相似文献   

5.
张雨沧  许江梅 《创造》2001,(8):21-22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三个代表”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就是要首先当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就必须从我国处…  相似文献   

6.
谷明光 《湖湘论坛》2003,16(6):46-47
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党的执政资格和执政能力的辩证关系 ,对于我们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 ,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执政资格是执政党必须始终面对的重大政治命题  执政资格即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执政合法性是政治学的一个专用术语 ,指的不是法学意义上的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 ,而是指人民在自由状态下依据传统或公认的准则对执政党及其政权的同意或支持。执政资格的合法性体现为执政党获得的支持程度、领导的合理性、权力的合理性和治理的有效性。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人民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始终坚守和信奉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权力主体、价值主体、实践主体充分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人民主体意蕴。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坚持权力主体的人民性,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察作为执政的根本遵循;始终贯彻价值主体的人民性,将以人民为中心、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党执政的价值遵循;始终坚持落实实践主体的人民性,将激发人民群众主体活力作为党执政的应有之义,将人民群众作为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依靠力量,将人民群众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这充分证明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用实际行动落实以人民为主体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人民主体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艳青 《前进》2002,(5):4-5,11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阶段,目前学术界仍小有争议。然而,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上而下推行的。因而,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从主观方面来说,就在于推行者自身地位的巩固以及执政能力的增强。执政地位的巩固使之有力量维持社会稳定和确保体制改革的推行;执政能力的增强使之有能力推动体制改革朝着顺应时代发展、符合现代化需求的方向前进。世纪交替之际,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思想,要解决的是“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因而从根本上把握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它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理论指导,提出了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所构成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在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关系党的执政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政治理论对公共权力本质属性的表述是: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公共权力赋予的对象是国家政权机构,其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也就是说,公共权力只能是由国家政权机构代表广大人民来行使运用。一个政党获取了执政地位、成为执政党,也就获取了公共权力,但并不代表其获取和运作公共权力必然具有合法性。执政党要取得对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从权力的来源上看,要通过合法程序,符合人民的意志和意愿;从内容上看,应当超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协调、整合各种社会利益,成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从形式上看,只能采用间接的方式,通过国家政权机构来体现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09,(3):95-95
殷啸虎在《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7期撰文认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依法执政理念的提出,是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共产党所依赖的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变化的必然结果。依法执政的内容以及制度建设涉及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执政行为的合法性、执政过程的合法性、权力运行的合法性等方面问题。依法执政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涵,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依法执政作为当前阶段共产党的最重要的执政资源,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权英 《前沿》2004,(12):3-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 ,要全面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就必须把握其内在的逻辑结构 ,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本文从政党执政合法性理论及其社会系统论的角度 ,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逻辑机制 ,指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这三者的理论综合 ,构成了新世纪指导我们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构成了我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针。它既符合了社会主义制度对党的先进性和历史任务的要求 ,也适应了党执政合法性现代结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执政合法性和执政合理性是现代民主政治运行对政党执政进行考量的两个基本向度。执政合法性是政党执政的基本前提,也是政党执政后必须始终重视的重要问题。执政合法性主要涉及执政理念和执政绩效问题,执政合理性主要涉及执政方略、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问题。在现实中,执政合法性和执政合理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都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兰芬 《岭南学刊》2004,3(2):28-30
执政的合法性问题主要是一个政治伦理问题。她折射的是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国家政府与公民社会、权力与权利关系的现实境遇和未来走向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价值渊源和逻辑关系上全面诠释并明证了当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5.
紧紧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成功经验。取得执政地位后,党和国家政权融为一体,党可以利用国家权力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时,就存在着党同人民群众分离的可能性。党在应用国家权力贯彻自己意志时,隐含着党的价值目标、活动方式等与人民群众利益之间出现矛盾,甚至对立的危险。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结构的调整,利益关系的分化冲突甚至于对抗,对党协调社会利益矛盾,凝聚社会各阶层各个利益群体,实现社会整体利益与群众利益结合的最大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始终不渝地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牢把握人民主体性的价值取向,树立权力意识、服务意识、忧患意识,集中、引导、整合并充分代表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不断满足群众利益需要,把党的工作自觉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巩固自己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吴兵  徐林娇 《传承》2008,(22):12-13
党的领导与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是党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形成的。新时期,党掌握国家政权要获得现实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得到社会认同和支持,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利益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党的领导与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是党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形成的.新时期,党掌握国家政权要获得现实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得到社会认同和支持,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利益要求.  相似文献   

18.
娄杰 《桂海论丛》2001,17(6):4-7
"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永葆党的先进性问题.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最终归宿.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执政合法性资源的获取就是执政合法性的建立过程,任何政党要想长久地保持执政地位,都必须不断积累执政合法性资源。从建国到今天,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执政合法性资源以意识形态为主导、以经济绩效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导的三个历史时期。新时期面对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社会矛盾和党风建设的挑战,应当贯彻科学发展和民生绩效的执政理念,巩固党执政合法性的群众基础;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积累党执政合法性的思想资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党执政合法性的制度资源。  相似文献   

20.
社会稳定就是社会的和谐、有序、稳定,表现为党和政府的合法性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政治认同,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支持和拥护。社会稳定是国家政治安全的基础,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失去了党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的群众基础,也就失去了国家政治安全的社会资源。当下的新疆社会政治稳定来之不易,应该采取积极疏导的方式把消极稳定转变成实际意义上的积极(主动)稳定,这取决于我们的社会管理机制是否有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