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韦伯的忧虑     
高超群 《南风窗》2007,(5):85-85
“在民族统一完成以后德国充斥着‘政治厌倦症’,新生代德国市民阶级尤其钟情于一种德国特有的‘非历史’与‘非政治’的精神。”或许他们以为不劳自己费心,经济成就可以自然地克服这一切(社会主义工人阶级的魔影和德皇的家长式专制)。  相似文献   

2.
搔了一痒     
这所学校是由旧祠堂改成的,我家曾住在祠堂右巷一间房子里。‘大革文化命’那年,学生不来上课,住校的老师也都搬走了,庞大一个祠堂只住着我家六口人。不久,一个工作队搬进祠堂前厅厢房。当晚,队长叔叔便来我家拜访。他一进门就走过来拍我的小脑袋,还伸出他那只鹰爪似的手,在我的胳肢窝里搔了一痒。那一痒给六岁的我留下了温暖的印象。工作队把祠堂后巷一间从未住过人的破房子清理一净。打那以后,我便时常听到后巷传来‘说不说’、‘啊——’以及类似硬物碰到皮肤发出的那种音响。我不明白这些音响到底因何而来,于是有一天傍晚,趁妈正忙着炒萝卜干,我偷偷溜进后巷。  相似文献   

3.
现代人追求个性,追求自我发展,却又常常觉得束缚太多,缺乏尽显才华的天地,因而一蹶不振。这与是否该穿制服上班的争论一样,实在是见仁见智。经常听到一些年轻姑娘埋怨:‘我们公司是穿制服的,简直没法子打扮。’根据一项以三百名公司女职员为对象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你满意你的制服吗’的回答,百分之二十三的人答‘满意’,而百分之五十的人答‘不满意’。即每两人中便有一人对制服不满。不满意的理由集中在‘没个性’、‘设计糟糕’两点上。  相似文献   

4.
娄敏 《工会博览》2023,(5):14-17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博物馆,用心感受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的精神内涵,深刻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血液里流淌。春节期间,人们或携家带口,或亲朋好友结伴,去博物馆欣赏精彩展览,体验文化大餐,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春节风尚。据统计,今年春节假期,北京地区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约100万人次。本刊记者在春节假期采访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简称中国工美馆)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简称清华艺博)两位讲解员,让他们讲述兔年春节博物馆里的文化和年味。  相似文献   

5.
声音     
《南风窗》2005,(14)
恐怖的声音7月7日上午,伦敦市中心发生连环爆炸案,截至发稿已造成近70人死亡,700多人受伤。就在一天前,伦敦刚刚赢得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而当天正是八国峰会会谈的关键一天,英国的警力集中在苏格兰的会场周围,没想到恐怖分子避实就虚,让英国“后院起火”。“就好像1秒钟前大家还开开心心地讨论着申奥成功,眨眼的工夫玻璃就碎了,身边的人有许多就倒下去了。”一名身在现场的摄影记者说。“我当时正在那辆公共汽车的前部,听到一声巨响,转过身,看到一半汽车都飞上了天。”一名目击者当时正在被炸毁的双层公共汽车上。  相似文献   

6.
飞向太阳     
‘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位于广州郊区人和大桥旁边的‘太阳岛’乐园,浪喧人笑,欢声满岛……西班牙城堡式建筑的乐园大门口,急急走进了一大群喜气洋洋、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是奔东南亚最大的人造浪池?是登全国独一无二的贴水双环翻滚飞车?不,都不是。他们一行十八人,直奔乐园左侧的空地。空地边,已排起了一列长龙。人们在仰首翘望,人们在侧耳倾听……巨大的缓旋轻转的‘摩天轮’上突然发出了一阵惊喜的欢呼声:‘飞机!’飞机!’金灿灿的阳光下,一架银白色的海豚式直升飞机,在蓝天白云之中尽情地遨游……地面上,刚刚赶来的十八人中的一位中年‘首领’,拉住‘太阳岛空中游览’项目的服务员,焦急地问: ‘同志,今天飞几班?一定要帮忙让我们坐一坐啊,我们是特地来坐直升飞机的。’‘放心吧。一架飞机8人,优待价每人20元,你们18人要包两个半班次,360元钱哪!钱带够了没有?’  相似文献   

7.
一天,江远公司的供销员小李闯进经理室,大声说:‘经理,那批尼龙布有买主了,快发货吧!’说完把合同往桌子上一摊。经理拿起合同看了一会,说:‘哎呀,购货单位是一家街道办的合作商店,他们有钱吗?还是让他们把货款先汇过来,我们再发货吧,别太冒险了!’‘他们有大老板担保,你就放心好了。’小李掏出一份印有‘信用签证’字样的文件让经理看。经理看罢,毫不犹豫地说:‘立  相似文献   

8.
‘马奇诺防线’是二次大战前,法国为防备德国而耗巨资建的永久性军事工程。而忌妒,也曾被一些人别致地称为‘中国的马奇诺’,‘具有永久的不可逾越性’。但今天可以说,这一纵深宽阔的防线正在被竞争所突破。‘有些人硬是有钱,凭的什么!而我们……’这种忌妒在许多广州人心中己开始淡化。许多人对‘发达’者不是忌妒,不是绊跤,而是承认对方比自己优越,更希望自己也能挤身于‘发达’行列。挤不上、哪怕小小地‘发’一下都好。目下友人相聚,常常问上一句:‘喂,有什么信息吗?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1995,(5)
转眼间,城市送走暮春,迎来初夏。马上就要编发五月号‘城市故事’版块的稿件了,书桌上,堆满了读者朋友写给‘城市故事热线’的稿件和信件。办公室的电话响个不停,我们每个编辑。都有接到过打给‘热线’诉心声的读者电话的经历。越来越多的读者加人到我们的‘office’话题中参加讨论。而每一篇的‘人世间’都以它的真情实意打动着千千万万读者。更令我们感动的是,许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在关注着‘城市故事’,他们的每一个电话,每一声问候,每一份文稿,都给了我们最大的鼓励与支持。编杂志是一件累人的事,编一本精益求精的杂志更是一件困难的事。然而,在读者朋友的支持与关注之中,这所有的累,所有的难,仿佛都变得那么微不足道。我们无以回报,我们只有将我们的这期杂志编得精彩一点,再精彩一点……  相似文献   

10.
上海‘宝钢’之大,大到不可思议,足足十三平方公里,与苏州市城区的面积几乎相等(苏州为十三点五平方公里);‘宝钢’之空,又空到令人纳闷,三十里钢城之内,马路上见不到几个人影。‘宝钢’唱的是一出现代‘空城计’。  相似文献   

11.
赋闲的困扰     
近来又有大批的老人从第一线、第二线退下来了。人们看到,那些到了或将近花甲的离休、退休人员,迈着有点蹒跚的脚步,进入了公认的、属于他们的赋闲时代。或许,生活匆忙的人们还未认真想过,当我们祝福一声:“光荣退休,安度晚年”之后,那些老人队伍中的新成员们,心中是怎样的忐忑不安?在他们退下来的第二天,是怎样尴尬地体验了休闲的滋味?今天是更加提倡敬老的时代,当我们恭敬地问候他们,听到的是一片沙哑而愉快的笑声时,我们的祝福便化为一片欣慰之情。然而如果我们看到的皱纹越来越明  相似文献   

12.
石破 《南风窗》2012,(5):11-11
本周,日本城市"名古屋"在中国前所未有的知名,这并非因为它的风光旖旎,工业发达,而是它的市长河村隆之说了一句很让中国人生气的话:"所谓的‘南京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些日本人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这个不算新闻。但让中国民众不爽的还有:当南京访日代表团团长在听到河村的话后,竟然没有当场反驳,而是"圆滑地"转移了话题。  相似文献   

13.
广州白云山脚的铁路边有一家仅一百多人的小厂,两年多来产值翻了十几倍,人均产值与人均创税利都达全国最先进水平,“拳头,产品美梦牌、地球牌床垫风行海内外,外商指名要他们的产品。但是,人们也许还不知道,这家声名大振的“白云家具厂”,最初竟是由三个亲姐妹艰难创业出来的。现在,大姐林少琼(四十六岁)任厂长,两个小妹妹林少霞(二十七岁)、林少芳(二十二岁)担任副厂长。于是,有些人吹冷风,说他们是“林家铺子”“姐妹厂”。大姐听到这些风言风语,只是淡然一笑:“古时还有‘杨门女将’为国捐躯,今天为什么不能有‘林门女将’为国出力?”那么,就让我们来介绍一下新时代的“林门女将”——“美梦”的主人们吧!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还未开,我就向筹办的同志泼冷水:“这个刊名不‘正经’,畏‘南风’如畏虎的日子虽然过去了,但上头还可能有对这个词看不顺眼的人,你那办刊的宗旨又太正经,什么‘促进广州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能吸引得几个读者?近来办小报甚至杂志,时兴的是‘出邪制胜’,你能在艳尸、奇侠横行的当儿站得住脚么?”我的冷水泼不熄办刊人的热劲,他们终于“顽固”地把“窗”开出来了。创刊号送到我手,翻了一遍、不禁叫好,编排新、手法新、栏目新。“运筹篇”、“广角镜”、“无所不在的竞争”、“生意经”……几乎每篇都文笔清新、引人  相似文献   

15.
成立由来 1880年,德国慕尼黑的一位青年工程师冯·米勒参观了巴黎的世界第一座手工业博物馆和伦敦的全球第一家工业博物馆之后,对两者的静物展出的方式感到遗憾,而立志要在德国建一座像技术游乐园般的博物馆。1903年米勒与友人成立了“科学技术杰作博物馆协会”。三年后,在慕尼黑伊松河的一个岛上奠基。1925年这座完全由民间捐助建造的博物馆终于竣工落成,为纪念全民的踊跃捐款,该馆被命名为“德意志博物馆”。馆内采取开放的展出方式。二战中,德意志博物馆的建筑被炸,收藏品虽大部分被疏散,仍有20%毁于战火。战后,博物馆立即重建。 德意志博物馆的宗旨是要把科技历史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什么人高声说了一些不便让别人听到的话,我们往往会用食指抵住嘴,"嘘嘘"一下,让对方轻声点,而在英语中相当于我们"嘘嘘"声的,便是"hush-hush"这个单词。而军舰的建造,不管在什么国家都是属于机密范畴,本来就是不会轻易公开的。当然,秘密也有其等级,像一些辅助舰艇,就不会如何严格保密,然而像战列舰、巡洋舰这些主要作战舰艇,那保密程度可就非同一般了。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甚至出现过这么一种奇特的巡洋舰,一直到战争结束,前面往往被加上"hush-hush"这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里的幽灵 1992年10月23日,法国勒布尔歇航空博物馆迎来了一位新居民。这位新居民有着非常著名的气动外形,让人一看到它就能立即联想到常盛不衰的幻影家族。博物馆幽暗的光线给这架外形优美的飞机的发展项目打上了一个并不优美的句号,它就像高山上的雨滴,像掠过草原的微风,消失在法国航空史的长卷里。它的消失代表了高卢人独立研制重型制空战斗机梦想的终结,它就是达索公司的幻影4000战斗机  相似文献   

18.
大陆乐队在广州的演出,赢得了羊城观众的掌声。为此,我特地走访了组织者保罗先生。‘请问,大陆乐队是由哪些人组成的?’‘是由法国、美国、扎伊尔、巴基斯坦、加拿大等国的留学生及英文教师组成的。大陆乐队共有八名男队员,他们的年龄都是二十来岁。’大陆乐队的组织者,一九八四年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的法国留学生保罗,今年才25岁,他留着浓黑的唇髭,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显得很精干。‘保罗先生是第一次来广州吗?对广州的印象如何?’‘不,三年前我来过广州。那时我还在台北留学。三年前的广州不行,没法和现在比。象迪斯科音乐在三年前还被视为洪水猛兽,而今天却这样普遍。广州很有意思,很开放,与中国别的地方不一样,国内各地尚未达到广州的水平。’‘对北方的印象呢?’  相似文献   

19.
一分钱生意     
我到N市旅游时,有一天裤子‘爆了胎’,急忙上街买针线,谁知跑了好几间百货商店都扑了空。我好生纳闷,难道N市人已经没有穿补丁衣服的了?后来细细一了解,据说是一枚针才卖一分钱,无甚大利可图,所以要‘注重统济效益’。 N市尚且这么‘注重经济效益’,想必深圳特区一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了。深圳是个高消费城市,吃一碗云吞面要一元五角,一碗田鸡粥要两块钱,上香江酒楼听歌星唱歌要一百元港币,如果有人在街上丢失了一  相似文献   

20.
初初加入期货经纪行列的时候,心高气盛,目中无人,心想凭我清华大学高材生的头脑,怎么还不能赚上个十万八千的,让那些对我左一个不放心右一个不看好的亲朋好友刮目相看。 谁知进了培训班,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头一天上课,香港来的顾问手持教杆,冷着一张脸,专业知识没见讲多少,伤人心的话却一串串从嘴巴里面吐出来,什么‘中国人没有经济头脑’,什么‘中国人不知道商场规则’‘中国人懒惰不知道勤奋’等等等等,我仔细看看这位顾问,分明是一张中国人的脸,却怎么越看越像当年侵略中国的小日本鬼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