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征地补偿中,长期以来,只有土地所有权人才被认为是被征收人,这使得广大农民这个土地的真正使用者在土地征收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任何参与权和话语权,其土地利益往往得不到重视和保障。因此,在完善我国征地补偿制度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并切实保障农民作为集体土地使用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地征收有强制征收与自愿协商征收两种模式。强制模式下,地方政府单方主导征收、不尊重被征地农民意愿、强制剥夺其合法土地权利、住宅不予单独补偿、未经补偿即先行征收,追究不服征收人的法律责任,凸显国家权力。自愿协商模式下,政府就征地公告、补偿安置协议、征收风险评估等反复听取各方意见,农地住宅先补偿后征收,让渡部分土地增值收益,改善了被征收人的生活生存条件,国家征收公权力得以维护。未来的农地征收立法,应在公正合法补偿前提下,在坚定不移完成既定征收目标的同时,增加被征地补偿方式,固定土地价值增长收益分成比例,增加被征地农民个人收入,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利益,完善国家与被征收人共赢的自愿征收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交通建设的需要我国大量农地被征收,导致以土地为衣食父母的农民失去土地,征地补偿成为失地农民面临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拟以因青兰高速陕西段的建设征地补偿过程中,笔者家乡所在地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为切入点,对我国的征地补偿作若干粗浅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4.
《时事报告》2010,(10):83-83
近日,山东省政府出台的《山东省土地征收管理办法》确定,对征地补偿安置费“集体村民二八分”、被征地农民纳入失业就业保障、完全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保、土地征收实行补偿方案先公示再报批、农民等权利人要求举行听证等做出了详细规定,让失地农民享有“长期福利”。  相似文献   

5.
土地征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国家和农民集体。土地征收既涉及农民集体的利益,也涉及其组织成员的利益。正确界定征地中的各种法律关系,明确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内容,完善保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的法律制度、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土地征收法律责任制度和纠纷处理制度,对我国征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土地征收程序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地征收中如何保障被征迁人利益的具体操作程序方面,如农民对最新政策法规缺乏了解、反映意见渠道不顺畅、村委会的操作程序不恰当等。应尝试征地拆迁安置途径多元化,同时保证安置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最大程度地保障被征地人的利益不受减损。  相似文献   

7.
张晓梅 《前沿》2010,(10):96-9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户籍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农业户籍转为非农业户籍,由此就出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享有者并非农业户籍的现象。在征地时,这部分人员将不能得到补偿安置。本文以重庆市为例,试图从现行户籍制度改革、征地补偿安置制度与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土地征收时的权益的矛盾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征地补偿安置对象认定方式的合理建议,以期对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农地征收与农民权益保护法治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雨  ;任小敏 《人民论坛》2014,(12):118-121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农地征收实践中相关农地征收法律制度日益暴露出诸多缺陷和不足,这不仅造成无法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导致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频频受损,继而不断引发、激化社会矛盾。因此,在农地征收中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探寻农民权益保护的法治路径,不断完善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成为必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地者,政之本也"。合理的土地征收制度对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开启新一轮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在此背景下,有必要遵循"反思—借鉴—重构"的思路,从征地范围、补偿标准、程序以及救济机制等方面对我国现存的土地征收制度进行全方位的剖析与梳理,明确改革的具体方向和路径,为实现既定的改革目标提供对策保障。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征收造成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国家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问题突出,农民利益得不到完全保障,征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对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政策的历史演进及现行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粮食安全视角分析农村土地征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提出将农地选择价值纳入征地补偿标准测算体系进而完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解非 《淮海论坛》2011,(2):28-29
随着近几年来我县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征收总量、被安置农业人口数量较大,如2005年经省政府审批征收、农用地转用共计3527亩,安置农业人口3427人;2006年经省政府审批征收、农用地转用1671.2亩,安置农业人口1059人。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重要工作。在征收土地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土地征收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为解决由土地征收所引发的群体性纠纷问题,《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其中最鲜明的便是将人民法院纳入土地征收的环节当中,明确赋予法院解决纠纷的权力,力求达到公平公正地解决纠纷。但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也存在诸多不明晰之处,其中被征收人救济权利的法律保障便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殷国忠 《山西政报》2006,(23):39-39
土地征用是土地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做好土地征用工作,对于确保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在土地征用工作中,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征地行为。做到了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费及时足额到位,维护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我们严格规范了土地出让行为。严格禁止低价出让土地.保证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费用有足够的来源。健全和完善了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张巍 《淮海论坛》2010,(2):13-16
虽然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地征收仍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趋势。土地征收关系到国家、集体及个人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平衡,如果征地补偿制度不公平、不合理、不规范,征地不仅会造成财富的损失.而且可能激化矛盾,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因此.对我国土地征收补偿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土地征收中确立公平补偿制度对于保护农民权益、规范政府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落实公平补偿应做到重塑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完全补偿原则,逐步扩大农地征收的补偿范围、合理拓展农地征收的补偿方式、完善征地补偿的程序与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丁鸿岩 《传承》2010,(36):48-49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地被征地的农民数量和与之伴随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征地补偿制度是失地农民最为关注的问题。通过论述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演进和补偿制度中存在的补偿标准低、补偿方式单一、补偿分配机制不合理及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对补偿制度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底。有媒体披露。国务院已原则通过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其内容是提高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的补偿数额。相关报道甚至有板有眼地称,提高额度可能至少为现行标准的10倍。一时间,这条消息不胫而走,成为坊间热议焦点。一个月后,随着修法草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10倍”之说被证明只是一种猜测,但修法草案对现行征地补偿制度革命性的改造,却展示了更为丰富的意味。此次修法行动,既是维护农民最核心利益的一次制度化努力,也被看作是试图破解中国社会最尖锐矛盾的一剂“解药”。  相似文献   

18.
朱刚 《传承》2009,(24):96-97
近年来,征地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征地补偿标准问题是失地农民反应最强烈的一个问题。合理确定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损失,是调整现行土地使用政策的依据。合理确定代偿标准,统筹运用各种代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朱刚 《传承》2009,(12)
近年来,征地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征地补偿标准问题是失地农民反应最强烈的一个问题.合理确定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损失,是调整现行土地使用政策的依据.合理确定代偿标准,统筹运用各种代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协商论坛》2012,(7):30-30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低价征地、高价出让,征地规模不断扩大,闲置建设用地大量存在,同时,在征地过程中,不执行征地程序,不顾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等违法违规征地行为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及农业农村发展。因此,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河南省委主委龚立群建议:改革土地征收制度,严格土地征收程序,确保农民群众的话语权与根本利益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