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长制"思想是列宁、斯大林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列宁和斯大林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原则与苏军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根据苏俄政权建立实践后的特殊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提出的,并在斯大林领导的苏军建设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理论和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军队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以其革命家杰出的把握实践的敏锐性和非凡创造力,创立了指导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化思想。研究并吸收、借鉴列宁的现代化思想,对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苏联政治的研究中,最困难的问题莫过于要说明列宁时期和斯大林时期的关系了。国外不少学者对此采取了走极端的路线,或是把列宁时期和斯大林时期混为一谈,认为"斯大林采取的所有政策的基本内容都是来源于列宁的";①或是把列宁时期和斯大林时期截然对立,强调在斯大林时期,苏共己"失去了列宁时期那些具有工人阶级革命的共产党特证的一  相似文献   

4.
正国内学术界关于列宁思想的研究成果非常丰硕。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十月革命时期和苏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的思想。实际上,列宁十月革命及之后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他早期对俄国社会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这就意味着,我们对列宁及其思想的整体把握,需要从源头上抓起,从列宁早期思想开始。列宁早期是从研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问题开启其学术生涯和政治生涯的,所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系统化梳理和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苏俄农村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关于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思想。他认为,无产阶级应该认清农村社会的阶级分化;建立良好的农村社会秩序;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一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6.
列宁农村建设理论的逻辑蕴涵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对苏俄农村建设问题有着切身的体认和独到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蕴涵丰富的农村建设理论。这一理论的逻辑蕴涵可概括为"四论",即农村建设之战略价值论、农村建设之总体布局论、农村建设之基本动力论、农村建设之外在保障论。此"四论"科学阐释了"因何建设、建设什么、何以建设"等关于农村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对列宁的农村建设理论,应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予以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列宁提出,苏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掌握着国家政权,在无产阶级民主制度中居支配地位;"自由"如果同劳动摆脱资本压迫相抵触,那是非真实的东西;"战争"应有苏维埃政权进行的革命战争与帝国主义战争的区别;"协议"有革命者为最终消灭敌人而同其暂时达成的协议与"入伙性"协议的区别。在苏俄非常时期,列宁主张就这些重大问题对工农群众进行社会政治教育。同时,他提出了加强社会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措施。列宁的思想在当代具有思想启示和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2000年国内学术界对列宁理论研究有较大发展.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这一年学术界发表关于列宁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有一百多篇,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这些论文的内容,一是在宏观视角上对列宁的事业和理论进行实事求是的总结和评价;二是对列宁理论尤其是晚年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渊源关系进行多维考察,提出了新的观点;三是与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为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列宁理论中发掘出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9.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的著作,泰克西埃在《马克思恩格斯论革命与民主》一书中解读了该书的第一章。在国家的本质与职能、国家与阶级的关系、民主制与民主共和国、国家消亡等观点上,泰克西埃批评列宁违背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思想。泰克西埃的批评是中肯的,但是他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政治思想的理论区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条件下国家权力的增强、列宁研究国家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的批评又是值得商榷的。我们不仅要重视研读经典原著,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经典作家的思想,更要结合中国的实践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一书分上、中、下三册,共155万字。全书分六编:十月革命与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戈尔巴乔夫时期与苏联剧变的原因与教训。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与苏共覆亡成为俄罗斯国内列宁与列宁主义研究的分水岭。在失去意识形态部门的监管之后,俄罗斯学界对列宁及其思想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些反思与研究实质上反映了当下俄罗斯各种政治势力集团对俄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看法与立场,对于我们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列宁处理“两制关系”的辩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十月革命以来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列宁关于以"共处论"与"交往论"为核心内容的处理"两制关系"的辩证思想,不仅有效地指导了十月革命胜利之初苏维埃俄国的外交实践,而且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两制关系"理论和实践的新图景;特别是列宁关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前提条件、现实基础、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论认识,以及其关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相互交往的方式和方法等充满辩证法的思想,对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列宁的晚年思想起始于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行之后。之后其理论历经三次深化,并与此相联系,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两大创新,同时构成了列宁关于苏俄科学的社会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列宁的两制均势思想是对苏维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峙的阐述,主要体现在内涵、基础、策略展现和目的性价值四个方面。列宁从这四个方面对两制均势的全面论述既继承了欧洲均势理论的某些传统,又完全超然于传统范畴中的均势意蕴,是列宁从国际关系角度出发来谈论均势的思想着力点。正因如此,列宁的两制均势思想成为对欧洲均势传统反思和创新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15.
列宁在研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民族问题尤其是俄国民族问题时,特别关注民族文化。针对以保护"民族文化"名义分化瓦解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社会思潮与纲领主张,列宁提出了"两种文化"的理论,并对民族文化自治、民族同化、语言特权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尽管列宁有关民族文化的具体思想是在当时背景下、针对特定问题而阐发的,但他关注文化的全球化与文化的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时所持的立场与方法,对当前研究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关系问题,合理推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宁逝世80多年来,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学者从未停止过对这位伟人的人格及其思想和理论的研究。在列宁的研究工作者中,有列宁的崇拜者,也有对他毫无好感的人。由于立场不同,这些学者在对列宁的研究中产生了观点上的严重分歧。一、列宁学研究中的不同观点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苏联官方组织撰写了一本内容全面而完整的列宁传记。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罗·塞尔维斯看了此书后说,在这一传记中列宁被描绘成一个十全十美的民族圣人,说他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惟一真正的继承者,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思想”是完美无缺的,他在深化对20世纪的唯物主义观点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苏联解体20周年之际,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学系高级研究员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与《国际思想评论》(International CriticalThought)英文季刊编辑高静宇进行了有关列宁和列宁主义的对话,对话以英语进行,原文刊载于《国际思想评论》2012年第1期。在对话中,沃勒斯坦以当今的视角重新审视列宁和列宁主义,并回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群关系的主要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共产主义同盟时 ,就关注着党群关系 ,正是他们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 ,为确立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基本关系奠定了基础。列宁又从布尔什维克执政的需要和实践出发 ,从新的高度论述了党群关系 ,并因此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今天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的丰富的党群关系思想 ,并从中寻找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于我们加强执政党建设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特朗普执政时期到拜登执政时期的美俄关系,是全球转型调整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近几十年来美俄关系的周期性、结构性演进趋势加以观察发现,拜登时期的美俄关系将不同于特朗普时期,但也不会重回奥巴马时期.偏重于首先解决国内问题的定势将对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形成掣肘,美俄关系也会受到一系列深层结构性因素的制约.美俄在战略安全领域的互动有所进展,但无法避免彼此对峙施压的局面.美国对俄制裁未有终日,新爆发的热点争议将引发进一步的相互制裁.总体而言,在"前苏联空间"、气候变化、全球秩序构建等问题上,美俄在继续强硬抗衡的同时,也有可能在若干领域寻求妥协,以确保实现各自的主要愿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研究对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和中国的外交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学者主要对这一思想的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和专项论题展开了较多研究。但目前,学界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的研究从内在理论逻辑上缺少总结,对于其中一些内容分析得还不够全面和充实,对中国外交的实践意义研究比较少,也缺少同西方国际关系思想的对比研究。我们应重视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的研究,加强对其核心逻辑的归纳和总结,在具体内容上,要继续充实和完善,注意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关系的研究,要注重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对于中国外交实践的指导意义,也要加强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