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自成  杜鹏 《国际展望》2012,(3):12-26,40,139
国际社会正面临自1648年威斯特伐里亚体系出现以来最复杂的大变化大调整,它表现在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新的外交形式的出现、全球性话题的突出和中国地位与作用的提升等方面。为适应这种变化,中国外交也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对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中美关系、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中国国家利益已超越国境,正在逐步扩展到五大洲,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与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和利益的冲突也增多,美国对我国的疑虑明显增加,大大加强了对我国的防范和遏制力度;与此同时,由于两国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加,中美两国共同安全利益的交汇点,特别是在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方面两国合作的内容和范围也在扩大。中美安全关系呈现出愈来愈复杂的格局。如何处理好如此复杂的安全关系,关系到中美关系能否长期相对稳定和健康发展,进而关系到两国各自长远的战略利益。为此,本刊记者特采访了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美国研究中心常务执行主任钱文荣先生。现将采访的内容整理如下,希望能对人们深刻认识中美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局势总体运行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中,但推动安全困局发酵的因素依旧存在。朝鲜半岛局势继续表现为紧张与缓和交替的冷战状态,中日关系出现僵局的症结并未解决,战略互惠名存实亡。从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看,中美关系构成了这一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4.
王帆 《当代世界》2009,(1):36-37
中国人喜欢用三十年作一个时间段的划分,这大概缘于那句古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意在提醒人们注意到时事变迁。中美关系风风雨雨过去了三十年,未来的三十年,中美关系前景如何,耐人深思,也令人关注。过去三十年中美关系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离国际和平的需要和两国人民的期望还有差距。可以确定的是,中美关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决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相似文献   

5.
胡勇 《国际展望》2015,(2):34-49,147
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定位一波三折,甚至大起大落。双方既达成过"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共识,也险些从"战略伙伴"蜕变为"战略竞争者"。中美关系定位之所以不够稳定,与双方在认知和战略上的差异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两国关系中其他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尝试虽然没有成功,但对如今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仍具有启示作用。首先,不能对复杂的中美关系作简单的"标签化"定位。其次,要重视两国在相互认知上的差异,做到知己知彼。再次,要运用底线思维,力争中美关系的主导权,做到有备无患。总之,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从冷战后中美关系定位演变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上世纪末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覆辙,力争使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成为未来中美关系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6.
安全问题一向是国际政治实践中的核心问题。由于安全关系往往涉及生存、独立、主权与领土完整等国家根本利益,因而经常对国际关系的其他方面起到统帅的作用,决定着国家间关系的基本性质与面貌。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关系领域,安全战略问题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即使是最原教旨主义的结构现实主义者也无法否认  相似文献   

7.
回顾2011年的世界大势,似乎可以用一个“变”字概括。从年初的所谓“阿拉伯一北非之春”,到“印度之夏”、“华盛顿之秋”,再到所谓“莫斯科之冬”,国际政治格局在变;美国经济挣扎复苏,欧债危机深重,金砖国家未雨绸缪,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亚太和东亚国际关系也在酝酿重整;中美关系面临重新定位……那么,应当如何评估世界变局,如何观察在此变局之下的中国国际战略走向呢?  相似文献   

8.
国际政治中的道德因素是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内涵也是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而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当前,道德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它对规范国家问的交往关系和维系国际社会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球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环境问题上升为安全问题。"环境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水安全、气候变化、公共领域、环境难民和军事与核扩散等方面引发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环境问题也在几个方面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对我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形象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金融研究已形成较为明确的研究内涵和边界。但是,由于其诞生和发展植根于国际关系学学科体系之下,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金融研究议程在解释国际政治经济变化及其所导致的国家间关系和国内政策调整上仍存在局限,尤其是对国内政治和比较政治层面的金融活动和政策关注不足。作为研究方向和研究议程,“金融政治学”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金融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囊括和融合国内政治、比较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金融议题,尝试对政治和金融的关系进行更加系统的探索。在国际秩序变革期和地缘政治博弈回归的背景下,中国的金融政治学核心议题至少包括五方面内容:支撑中国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最匹配金融体制,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最佳系统性策略,提升中国国际金融权力的最稳妥金融方略,应对大国金融博弈和国际金融制裁的最有效手段,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和国际金融秩序有序变革的最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变革及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对国际政治战略格局和大国关系重组也带来深刻久远的冲击及影响.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大国关系格局始终处于重组与调整及不断整合之中.分析危机时期国际政治格局变革调整的现状及其动因,探讨国际政治体系转型的未来趋向,对于构建我国的国际战略无疑有着...  相似文献   

12.
专业姓名研究方向题目指导教师国际政治王国荣 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论冷战后的国际干预郑恩田国际政治刘星国际关系试论冷战后的日本防卫政策方连庆国际政治邱红艳国际关系试论冷战后的美韩同盟关系方连庆国际政治朴镜弼(韩国)国际关系论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李茂吞国际政治李桦佩国际关系环境问题与中日关系李茂春国际政治金镇九(韩国)国际关系两岸对于中国统一问题的观点比较分析兼谈韩半岛统一问题李茂吞国际政治谢文波国际关系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与法德关系许振洲国际政治吴松国际关系论1971一1996年美国对华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许振洲国…  相似文献   

13.
赵义 《南风窗》2007,(16):3-3
当全球气候变暖(核心是减排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核心议题之一后,各国的政治角力就不可避免。在"一超多极"的格局中,欧盟的态度最为积极,英国甚至试图将全球变暖提升到危及国际安全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吴琳 《国际展望》2024,(1):97-114+160-161
冷战结束后,东亚安全秩序经历了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从美国强化日美同盟,牢牢掌握地区安全主导权的霸权秩序;转变为美国联盟体系依然占主导地位,但同时允许东亚地区合作兼容发展的复合秩序;再到2017年以来美国联盟体系转型且不断冲击东亚地区安全合作,从而形成竞争秩序。中国是东亚安全秩序变迁的直接推动者,通过管理中美关系,推动国际权力和平转移,重建地区国家政治信任,以新经济关系促进新安全关系,以及和平解决争端,塑造地区安全的多边治理框架,中国逐渐从权力、关系和治理三个维度建构自身的地区角色和地区战略。为了防止竞争性安全秩序进一步向对抗和冲突方向演变,中国应以维护地区秩序稳定为首要目标,在保持自身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新安全格局的构建,并聚焦全球安全倡议的重点合作领域,拓展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的方式和路径,为推动东亚地区从竞争性秩序向包容性秩序的变迁而创造条件、积蓄能量。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决定退出反导条约和加速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新世纪国防战略转移的具体标志,更是国际社会实现裁军与军备竞赛的分水岭。未来的20年内将成为国际战略的调整期。核武器国家及其他大国间的政治斗争和战略部署日益严峻,外交上的合纵连衡更加激烈。国际间裁军问题的辩论将不见平息,且随着国际战略的变化更趋高潮。新世纪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与无核世界的和平远景将有待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共同努力。联合国在裁军领域的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苏娟 《当代世界》2013,(9):75-78
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日益紧密的交流,中国文化正在逐渐被世界认以和认同,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渐提高。国际文化话语权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主导权,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能力。国际文化话语权已经成为表达、维护和实现国家文化权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丁迪 《国际展望》2023,(6):1-20+155
国家安全始终是美国关注的核心问题,通过安全化手段将普通议题转化为安全议题是美国动员国内外资源、对华打压的重要方式。美国政府通过安全化手段将中美贸易关系、科技合作与人文交流等议题与国家安全问题挂钩,导致美国对华关系安全化在理念层面不断深入、在议题层面横向扩散、在对外关系层面持续外溢。美国对华关系安全化的加剧,使美国在对华身份认知、政策动机与手段选择上均陷入“投入愈多、损失愈多”的悖论中。安全化操弄导致的政策悖论使美国政府难以改变对华强硬政策,严重阻碍中美关系改善。过度安全化进一步加剧了中美之间的零和博弈,泛安全化则导致各种新安全风险在国际社会蔓延,恶化了全球安全环境。美国对华关系安全化逐渐走向极端,动摇了冷战后全球战略稳定的根基,存在颠覆当前国际秩序与破坏稳定的风险。中美双方应充分认识到安全化失控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美国政府需走出社会动员式的安全化政策模式,让中美关系重新回到可控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8.
卢国学 《当代世界》2014,(12):46-49
<正>近年来,亚太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地区内的力量结构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伴随着地区内国家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地区出现了一些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其安全形势与未来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备受关注的焦点,区域合作也在地区政治安全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阵营化和碎片化的趋势。刚刚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不仅为区域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指引,也将对亚太安全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9年,世界多地动乱频发,特别是拉美地区,发生在一国之内的政治和社会动荡向多国蔓延,并呈持续扩散之势。西亚北非、欧洲、南亚等地区的动乱此起彼伏;传统安全问题进一步上升。除俄罗斯外,各主要国家军费开支再创新高,人工智能军备竞赛初露端倪,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正引发严重后果,太空战也被提上大国军事战略日程,海湾地区冲突和战乱不断;特朗普政府继续坚持“美国优先”,大力推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等霸凌政策,与传统盟友关系裂痕加深,与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博弈更趋复杂,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不断加剧,大国安全合作不进反退。在上述背景下,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明显增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趋稳向好,但潜在热点和不确定因素增多。同时,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未变,维护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基石的积极力量在不断积聚,这将对国际安全秩序的重组、重塑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国际安全机制作为国际安全领域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对每一个国际行为体都发挥着作用。国际安全机制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国际安全机制是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融人国际体系的必然环节。其次,国际安全机制在深度与广度上均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外部安全环境不可分割的部分。第三,国际安全机制有助于协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安全行为,是避免崛起大国“安全困境”的重要途径。第四,国际安全机制是国际政治与安全中的一个重要权力来源,是中国增强实力、运用实力的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