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成 《当代世界》2015,(8):28-29
<正>近来,预定发表于2015年夏天的"安倍谈话"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早在2015年春季,安倍首相就表示他的谈话在历史认识方面会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但将更多的目光转向未来,而且他也没有打算重复使用村山谈话。用安倍本人的话来说,如果是同样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再说一遍了。但是对深受日本战争创伤的东亚各国  相似文献   

2.
<正>"安倍谈话"是日本政治"总体保守化"的具体表现,是日本"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国际宣言。日本右翼和一些保守势力力求摆脱"战后体制",挑战二战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成果的行动,不仅表现在出台安保相关法案、修改和平宪法等方面,还以否认殖民及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历史修正主义言行伤害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受害国的民族感情。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有关日本与亚洲受害国"历史性和解"的美好话语,已经被"安倍谈话"的妄言打上了休止符。这将给未来中韩日三国关系的发展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3.
<正>日本安倍首相第二次执政不久,就提出了要在战后70周年发表"安倍谈话"的构想,而且,这个构想很快就出台了一些方向性的想法,提出要和过去首相的谈话不一样,尤其是要和战后50周年时候的村山富市首相谈话不一样。安倍的一个基本表达意思是,如果都是一样的谈话,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安倍的这种构想,实际上就是  相似文献   

4.
<正>战后至今,日本对于二战时期的侵略历史一直没能彻底正视。在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邻国的压力下,日本政府于战后50周年的1995年发表"村山谈话",对侵略战争进行了有限的反省和道歉。但此后历届日本政府尽管重申其精神,但鲜有出其右者。有研究指出,战后日本具有"翌年法则"怪象。[1]日本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有限的历史反省,常态的错误言行。日本错误的二战史观伤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破坏  相似文献   

5.
陈言 《南风窗》2013,(10):78-79
安倍内阁目前已有4名大臣参拜,这是8月15日日本战败日这天安倍首相参拜的最明显前兆。但对于靖国神社问题、对二战的性质问题,日本舆论已经明显不再支持安倍。安倍内阁在2012年12月26日成立后,即便过了百日与国民及舆论的"蜜月期",也还备受追捧,支持率一个劲地上涨。4月16日,保守派舆论阵地《读卖新闻》的民调结果是,安倍内阁获得了74%的支持率。不过这一切似乎在4月22日麻生太郎副首相等3名内阁成员及100多名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紧接着23日安倍晋三首相模糊"侵略"定  相似文献   

6.
李莹 《南风窗》2014,(18):73-74
<正>不管"和平"前面加上什么修饰,真正的和平都不可能绕开历史来操作,而必须通过有诚意的对话与检证来建立。8月15日是日本第69个战败日,像去年一样,安倍首相当天在千代田区武道馆举行的日本战殁者追悼仪式上,再次未提1994年村山富市以来日本历代首相必提的"加害责任",且以"和平誓言"替代"不战誓言",令人怀疑这是为明年日本战败70周年发表"安倍谈话"做铺垫。《东京新闻》报道指出,鉴于安倍打着"积极和平主义"旗号改变日本安保军事政策",和平誓言"与"不战誓言"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7.
安倍晋三接任日本首相以来,频频参加各种内政外交活动,引发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人们发现每当安倍公开露面时,周围总是布满神情警惕之人,他们或贴身守卫在安倍身边,或布控于活动现场周边要地,或身穿警服神情凝重,或平民打扮暗中盯梢,举手投足间透着莫名的神秘.据日本媒体披露,这些人正是安倍的贴身保镖,他们来自素有日本"总统卫队"之称的保安特警队.那么,这个神秘的保安特警队究竟怎样呢?  相似文献   

8.
<正>6月13日,1.6万人在日本东京举行集会,抗议安倍政府无视日本宪法、企图在国会强行通过战争法案的行为,号召全体国民共同反对安倍政权。图为在日本东京,民众手持标语参加反对安倍政权游行。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所留下的最宝贵遗产,就是在战争结束前夕先后发表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几个国际文书基础上建立的、以《联合国宪章》为最高国际准则的战后国际秩序。虽然这个《宪章》的制订更多地反应了西方的价值观,但总体上汲取了国联失败和二次大战的教训,基本上体现了国际社会和人民渴望建立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的愿望与要求。直到今天看来,它的宗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7月26日,是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70周年的纪念日,日本媒体对《波茨坦公告》集体失声,在平时的日本历史教育当中,也几乎不提《波茨坦公告》。2015年5月20日,在日本国会的答辩当中,日本共产党委员长志位和夫表示,《波茨坦公告》第六条和第八条提到的《开罗宣言》,确认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要求安倍就那场战争的性质明确表态。安倍居然声称自己没有看过《波茨坦公告》这部分内容,所以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政府通过收紧言论立法、完善管理机构等手段加强了对媒体的管控,主流纸质媒体也通过趋同性报道参与了战时日本政府话语权的构建和战事传播。而日本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赤旗》积极反映日共反帝斗争的政治诉求,对日本在华侵略行径进行了抨击,对中国革命提出了声援,并祭出"反战"大旗,在日本新闻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尽管当时的舆论生态较为严峻,加之先天条件不足及缺乏宣传经验,《赤旗》未能改变战时日本舆论导向,但它的存在却从侧面论证了"战时日本媒体被害论"的荒谬。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4月1日,日本安倍内阁用阁议的形式出台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以取代自1967年就业已存在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安倍内阁的这项举措在正式出台以前就被认为是对过去日本武器出口规制的彻底颠覆。2014年7月1日,安倍内阁正式通过了修改宪法解释的阁议,战后宪法"专守防卫"的原则被突破,日本将被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国内相继  相似文献   

12.
雷墨 《南风窗》2014,(6):21-21
<正>在3月3日的参议会预算委员会会议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在"村山谈话"问题上"将继承历代内阁的立场"。这是安倍本人迄今在这个问题上最明确的表态,尽管依然略显含糊。安倍第二次出任首相后,奥巴马政府内就有对安倍历史修正主义倾向的担忧。在去年2月首次访美行程中,美方没有给安倍在国会演讲的"礼遇"。一年来的情况已经表明,美国的"担忧"并不多余。安倍马不停蹄的"地球仪外交",在效果上也因历史问题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3.
当前日本国内政治格局及政治生态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安倍一强"格局未变但隐忧渐显,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保持"一党独大"地位且朝野力量对比严重失衡,日本民主制度遭到削弱但依然坚韧有效。"安倍一强"与自民党独大体制下的日本保守政治集团实现超长期连续执政,既展现了有别于西方政治困境的治国理政成效,但也存在着其自身固有的弱点和问题。近年来,日本保守势力强力改变国家政治生活范式及外交战略风格,正在将日本引向一条与之前大不相同的发展路径,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4,(1)
<正>今天看来,引发轩然大波的特保法也不过是安倍为国家安保会议构建的一道藩篱。安倍推特保法要速战速决,实是内心的焦虑所致。2013年12月26日,梅开二度的安倍晋三执政一周年,其以私人立场参拜靖国神社的"悍然"之举引起相关国家激烈反应。在外界看来,安倍打破了小泉之后历任首相任内不参拜的惯例,虽说其是兑现竞选承诺,却拉上中日、中韩关系陪绑,还可能牵扯到违宪,的确过了界线。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安倍此举是日本国内政经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当前,"安倍经济学"射出的前两支箭(量化宽松、财政刺激)效果看似不错,但第三支(推进经济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6,(20)
正安倍政权将通过制定特别法的方式,优先为明仁天皇的生前退位在法律上铺平道路。而《皇室典范》根本性修订、女性天皇等重大问题,将作为第二阶段的议题进行讨论。7月中旬,日本多家主流媒体同时抛出一则惊人消息:82岁的明仁天皇以年事已高、不能胜任国事为由,透露出生前退位的意愿。这个新闻像一颗炸弹随即引爆了日本舆论。8月8日下午3时,明仁天皇罕见地向国民发表视频讲话,他动情地说":我已80有余,虽尚无大恙,但随着身体日渐衰老,恐怕难以像以往全身心地履行事务。"日本宪法第四条规定,天皇并无关于国政的权能。如果明仁直接表示要求实现生前退位,就有可能被解释为天皇  相似文献   

16.
崔健 《当代世界》2015,(7):42-45
<正>日本"安倍经济学"自提出以来,经过两年多时间,取得了一些效果,也存在和遗留一些问题。总的来看,这些效果大多是与提升短期景气和缩小供需缺口相联系的,这说明"安倍经济学"在解决日本经济眼前问题上发挥了某种程度的作用。但是,在解决长期结构性问题和提升中长期经济增长力方面,至少从目前来看,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应对的内容、措施不充分等问题,"安倍经济学"难以有所作为。"安倍经济学"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雷墨 《南风窗》2014,(5):75-77
<正>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印尼,就南海问题对华施压,要求按国际法解决争端。美国或许不太可能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与构建积极的、建设性的美中关系之间实现完美协调,但美国应该尽量缩小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分歧。美国国务卿克里刚刚结束不包括日本的亚洲之行,日本方面就传出了对美国不满的声音。据日本共同社2月19日报道,日本首相助理卫藤晟一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发表言论,对美国就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表示"失望"提出谴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出于强化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意图,到访日本并与日首相安倍晋三于2014年4月25日发表了《日美首脑会谈共同声明》(下称"日美共同声明")。安倍对奥巴马政府重视亚洲的"再平衡"政策表示支持。奥巴马总统则回报,"《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防卫"。这一强化美日军事同盟的表态,严重侵害了中国的国家利  相似文献   

19.
安倍晋三已成为日本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其对外政策理念将对日本外交产生深远影响。安倍提出"俯瞰地球仪外交",积极推进"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战略",推行所谓的"积极和平主义",试图通过加强与西方国家和地区盟友的联系,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安全战略网络与国际战略格局。与此同时,安倍内阁的外交战略依然面临一些难题,即如何处理日美同盟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国内右翼势力及美国牵制下发展同中国的关系,如何处理日本同朝鲜半岛的关系等。2020年,安倍内阁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是,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能否如期成功举办东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20.
<正>中日关系正处在趋缓走暖的趋势中。应该在这种趋势的政治行程中来定位"安倍谈话"。一个已实现以及或可能实现的中日关系趋缓走暖的政治行程表是:一、2014年11月10日,在中日达成四点原则共识的基础上,习主席应约与安倍首相会见,使两国关系持续两年多的空前严峻局面终于迎来重要转机,"习安会"还对推动中日之间开展各个级别、部门、领域的对话乃至地方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