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现代悲剧大多以社会的中低层人物为描摹对象。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社会现实已经剥夺了他们的肉体和心灵的自由,使其沦为没有性格和无足轻重的群体,最后因无处退却而被迫反抗,但抗争之际也即他们的毁灭之时。《觉醒》中的女主角埃德娜作为一个女性,弱势群体中的一员,便是这样一个首先失去自我,继而觉醒并做出抗争之举,最终走向死亡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一书中描写了19世纪英国女工的生活状况,以通俗的语言、详细的调查和清晰的数据,将女性工人当时正在遭遇的身体蹂躏、精神压迫等生理和心理困境描述得淋漓尽致。无产阶级的运动时常与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呼吁相伴,但也只是女性意识得以觉醒、身体得以解放的开端。面对父权、资本与权力的博弈,女性自我启蒙,参与公共生活和争取平等权利,是以恩格斯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理论创造者业已发现的社会和政治议题,也是女权主义思潮之下各类理论指导与社会运动等多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来解读美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剧作家,美国历史上第一、也是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结合《俄狄浦斯王》、《美狄亚》和《希布吕托斯》这三部希腊神话故事,对剧中女主人公爱碧与伊本乱伦的母子关系、杀子和具有俄狄浦斯式的母亲这一形象进行重新解读,从而进一步体味这位"灵魂戏剧"家创作的震撼人心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末路狂花》这一典型女性主义电影进行解读,并结合这部电影的女性形象以及电影内容分析女主角的觉醒与反抗,并进一步探索现代女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极严厉的控诉和对现代无产阶级状况的最好描述。《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蕴含了五大逻辑要点:一是英国工人阶级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二是工人阶级意识和人类意识的觉醒,三是资本的压迫必然导致工人的反抗,四是社会主义思想是英国工人运动的必然选择,五是英国工人运动的目标是建立无阶级对立的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6.
王烈霞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12):134-134,143
在《在他们眼望上苍》中,赫斯顿通过塑造珍妮这一人物,探寻黑人女性在一个白人意识和男权意识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中寻找自我声音的艰辛历程。本文拟从珍妮的三次婚姻为线索,分析其从沉默的"客体"到拥有自己声音的"主体"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莫言的《冰雪美人》是一部带有强烈女性主义色彩的小说,作者通过描写孟喜喜这样一位美貌的年轻女性在现实环境中的不幸遭遇,刻画出现代社会中男权思想仍然居于统治地位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文章一方面写出了年轻女性对传统观念的反抗,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封建意识对人们思想的全方位控制,从而展示了女性美在现代社会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8.
女性作者叙事文本往往具有矛盾的双重属性.就中国现代女性作家而言,其身处时代急剧变迁的进程中,既被时代挟裹着前进,又在被挟裹中有了自我的觉醒,这是中国女性作家小说叙事双重性的重要体现.作为较早建立女性文学自主意识的作家萧红,其作品《生死场》的叙事双重性特征尤为突出.在《生死场》中,表面牵强的革命叙述背后,着力凸显的是女性生命的苦难.《生死场》呈现了女性与乡土的象征性和女性与动物之间的同构性.萧红一方面归附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谋求话语权威;另一方面,她又超越了这一话语,揭示了这一话语对女性命运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9.
董睿 《工会论坛》2011,17(1):163-164
《美狄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伊阿宋夺取金羊毛的故事。卉希腊悲剧三大家之一的欧里庇得斯在其剧本中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试从美狄亚性格悲剧和礼会悲剧两方面论述其命运,无论是个性使然,还是社会的促就,都赋予了美狄亚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达夫妮·杜穆里埃是英国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她通过在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既具有温柔、极富同情心和极易动感情等女性特征,又具有积极主动、勇敢坚强等男性特征的独立和反抗意识的新女性形象。这些新女性传达了她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并折射出"双性同体"的特征,对瓦解父权社会的性别二元对立论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女权主义和拉康的后精神分析理论,阐释达夫妮.杜穆里埃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以《蝴蝶梦》为例分析其看待两性关系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江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发表的时间相隔两百多年 ,但这两部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位作家都对现实社会的阴暗面进行了批判 ,并描绘了与之相对照的理想社会。他们在作品中都用了虚构、夸张和讽刺等艺术手法。斯威夫特在创作《格列佛游记》的过程中 ,既借鉴了《乌托邦》 ,也发挥了自己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2.
表现女性题材的《黑天鹅》是2011年影坛的重要收获。影片通过对母女关系的刻画和对女性情欲与创造力关系的探索,充分展现了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对女性深层心理的深刻揭示呈现出鲜明的性别立场;同时,影片在男女形象的塑造上又表现出强烈的男性优越感和"厌女症"倾向,男权主导意识在影片中制造出具有迷惑力的假象。《黑天鹅》所表现出的这种性别意识矛盾混乱的状态生动地反映着我们身处的性别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在《诗经》三百篇中,人是自己生活的主宰,是诗歌的全部内容,是情感投射的全部指向。本文拟从《诗经》诗篇本身出发,分析其自觉的人文意识、朴素自然的生命觉醒、天人和谐合一的人文观以及温柔敦厚的人文品格。  相似文献   

14.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中的代表人物.然而,随着女性意识在美国现代社会的蔓延和发展,女性成长这一写作主题也开始出现在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中,她的作品中女性成长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婚礼的成员>中的弗兰淇和<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米克.从女性意识的成长这一角度来分析这两个女孩的成长既反映了女性对自身性别意识的困惑,也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延伸.  相似文献   

15.
《紫颜色》中莎格人物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格·艾弗里是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颜色》中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她的性格完全颠覆了传统的黑人女性的形象,继承了黑人妇女的传统的文化和信仰,她独立、自我、个性十足,并帮助其他黑人女性反抗父权制度。莎格是黑人女性反抗男性霸权和争取独立自由的榜样。  相似文献   

16.
格洛利亚·内勒,与艾丽丝·沃克和托尼·莫里森齐名,并称为美国黑人女性文坛的"圣三一"。《贝雷咖啡馆》是其著名的"黑人女性四部曲"的最后一部,主要讲述了多位黑人女性惨遭多重社会歧视和压迫及其奋起反抗、追求自我的生存经历,涵盖了丰富的生存伦理因素。本文从生存伦理的角度出发,对《贝雷咖啡馆》中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进行研究,揭示黑人女性处于社会边缘的生存地位,阐释黑人女性从隐忍地生存到抗争地生存、最终趋向和谐地生存的生存伦理观念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表达内勒希望消除社会歧视和压迫、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存的伦理思想和主张,对《贝雷咖啡馆》及内勒的研究进行伦理意义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马小雪 《工会论坛》2009,15(6):152-153
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秀拉》探讨了关于黑人女性的自我成长和反叛精神、爱、婚姻、友谊、善与恶、社区、道德、传统等多重主题,然而对于这部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死亡事件却鲜有人分析,莫里森将死亡事件几乎描写于每一个章节里。本文通过对李子之死、"小鸡"之死、汉娜之死和夏德拉克的"全国自杀节"等主要死亡事件的分析,反映出黑人群体在白人物质精神高度控制下的社会中所遭遇的悲惨境地和渴望自由与平等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现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开始,女性意识觉醒又是以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得到呈现的,一是面向男女公共空间的社会化视角,二是面向女性自我空间的个人化视角.这两个层面性别意识的表现都是女性主体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是一位勇敢、真实、率真的人物形象,她对于世俗的伪善进行反抗,对于真实的爱情敢于追求,对于物欲财富能够节制,这样的人物形象势必代表着新时代的女性形象。这不仅仅改变了传统的审美观念,也突破了传统文学以美貌和美德去获取幸福的女性塑造模式。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性格视角去进行作品的再次解读。  相似文献   

20.
对福楼拜名作<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一爱玛而言,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令人激动的爱情.为追.求这种所谓的理想爱情,她做出了许多于当时男权社会所不允许的举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因此被许多人视为一个"不正经的女人".然而,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爱玛的许多要求是合理的,她身上的一些所谓"特质"实际是女性所共有的,体现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从爱玛对理想爱情追求的失败可以看出,女性要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还必须与男权社会做不懈的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