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经济体的持续健康运行是由经济体实施的发展战略、经济运行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制在于这三个要素的配置失当。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在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城乡结构、人口结构诸方面均已显现出类似于"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家的一些特征。为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必须把经济发展重点由强调速度转向结构调整,实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推动政府职能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2001—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分析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构成特征.新时代,我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更加重视"调结构"问题,让更多的中等收入者进入中间收入群体和中高收入群体.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等收入群体的不同发展状况,我国宜采取"精准扩中"的政策思路.在农村地区,"扩中"是首要任务,要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在城镇地区,"扩中"和"调结构"应该并举.在超大城市,"调结构"是工作重点,要创造条件让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提高收入.新时代,应积极研究和开展中等收入群体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3.
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划分标准,我国已经正式步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但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贫富差距过大、公共服务短缺、腐败现象严重等"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这与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增长方式密切相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要转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同时,推进政府转型与改革。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不可回避地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中国经济要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就要尽快建立一个强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经济是基础、政策是保障、教育是支撑。加快发展经济、加大政策扶持、大力发展教育,在我国尽快培育一个庞大、稳定、务实的中等收入阶层是避免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试论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问题作为经济学界的经典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各国体现全社会贫富阶层整体差异程度的基尼系数的对比发现,我们的GDP发展速度较高,但在收入分配方面我们却要逊色得多,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分配不公平的增长,并且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消费差距.通过对库兹涅茨收入分配倒U型曲线理论的研究与论述,得出结论我们不能把"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别"这一想法寄希望于宛如空中楼阁的经济理论,应该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经济理论.通过对"不同阶层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发展存在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的论述,阐明了"只要正确分析它的影响面,认清它存在的利与弊,就可以做到正确把握、宏观调控,通过多种政策和途径,达到一个适度的分配比例,很好地利用"收入分配差"这把双刃剑,保证国家经济在不同时期的稳定增长"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玉溪市各族人民按照"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的发展战略和"三优一特"的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扎实工作,使全市国民经济成功地迈出了止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发展、现实环境、未来要求、国际背景上看,倡导包容性增长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公正性增长、和谐共生增长、共享式增长是理解包容性增长的重要要素。践行包容性增长核心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在于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难点在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在于开发人力资本和实施充分就业,国际责任在于实施投资和贸易自由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极大地关注了"社会公平"问题。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是改革步入新阶段实现小平同志"共同富裕"思想的需要,是建立党提出的"和谐社会"的必然。中国现存的收入差距悬殊问题,不能归咎于发展"市场经济"。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有待于继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同时要求政府发挥"看得见的手"的合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全国五城市已婚青年的调查数据,以是否有孩子为标准将在职青年分为两组,分别探讨其"家庭-工作"冲突的影响因素。统计结果表明:对于无孩子的青年而言,夫妻关系对"家庭-工作"的冲突有显著影响,夫妻关系越好,"家庭-工作"的冲突程度越低;对于有孩子的青年,除夫妻关系外,职业特征、职业价值观和育儿观念分歧对"家庭-工作"的冲突程度亦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那些夫妻关系越差、工作时间相对固定、将工作视为自我实现方式的,以及与父母在育儿观念上存在分歧的青年,"家庭-工作"冲突的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0.
刘志彪 《理论前沿》2003,(23):22-2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单是一个人均GDP水平在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增长问题,而且是一个物质层面和社会层面全面发展的概念;不仅包括人均总量的增长,更包括结构的变动和制度的变迁;不仅是一个人均收入水平的概念,而且具有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分配调节的要求。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和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和协调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与改善分配结构之间的关系。一、小康:协调增长与分配间冲突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在国家层面上所提出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增长速度回落,我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我们研究表明,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观察,应当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增长回落。一种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回落,典型的是拉美国家,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也有相似的经历;另一种则是较完整地经过工业化高速增长期后的回落,典型的是日本、韩国、德国等二战后的增长经历。形态上看,二者有相似之处。但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这两种类型增长回落的性质、原因与含义大不相同。首先,前者的增长回落大体出现在  相似文献   

12.
较大的市立法是我国地方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较大的市立法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但是迄今为止关于"较大的市"产生的历史背景,诸如1994年以后国务院未再批准较大的市、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重提较大的市立法等问题,始终缺少理论结合实践的探讨。本文旨在就"较大的市立法"的产生、发展/停滞、重启/扩大的内在原因与现实进程,予以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表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产业主导、以城市化为空间载体、以市场化为体制基础、以国际化为战略支撑的发展模式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产业结构、资源环境、社会总需求结构、收入分配、人力资本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突破这些经济发展障碍,需要在产业结构、市场竞争机制和公...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 ,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持续缓慢 ,其主要原因是 :农业人口增加 ,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农村教育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乡镇企业发展减速 ,农民非生产性负担较重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相似文献   

15.
经验文本对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归纳并不充分。基于"发展维度"分析框架的提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小城镇的"单维度"、"双维度"和"多维度"三种发展模式,并挖掘推动发展模式变迁的诱致性和强制性因素。浙江从中心镇向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实践,实际上是从中心镇"以产业筑城"的单维度发展向小城市"以产业和功能筑城"的双维度发展转型。未来应向"以人为核心"过渡,走出"多维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织里镇的小城市社会因童装产业而内生,因改革创新而发展,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既有一般小城市的特点,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织里镇以"小城市培育试点"为契机,提升产业层次,发展民生事业,整治城市环境,加强社会治安,创新行政体制,形成了良好的治理局面。针对织里小城市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创新织里小城市社会治理,应坚持"治本为首、法治为重、标本兼治"的治理思路,推进产业升级,创新打造"童装织里";推进依法治理,重点打造"法治织里";强化社会共治,合力打造"和谐织里";发展民生事业,升级打造"幸福织里";增强体制整体性,统力打造"城市织里"。  相似文献   

17.
教育事关海口发展未来,深受代表关注。海口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严音莉提交的《关于加快解决城区"麻雀学校"问题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市人大代表陈亚耀和王蕊等提交的《关于整合旧城区"麻雀"学校加快旧城区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促进农民增收,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找出路,更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的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经;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既要着眼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又要加快改革步伐,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赵晶 《工会论坛》2011,17(1):28-30
就目前我国住房制度的设计和实践来看,廉租住房保障制度无疑是解决我同低收入以下居民家庭住房问题、实现“住有所居”这一民生目标的有效制度和主要途径。从我国有关廉秘住房保障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出台、有关制度的建立、保障覆盖的层面到对廉租住房的管理监督等四个方面,分析当前廉租住房制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就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提出了若于建议:完善廉租住房的规划体制;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立法;探索运作模式;建立机构等。  相似文献   

20.
温丹丹 《人事天地》2010,(23):33-35
2000-2009年间,是广西经济社会大跨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民生改善打下了坚实基础。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为职工工资增长提供了有效保障。十年来,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但随着工资的增长,广西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越来越大。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扩大并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不利于实现我区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