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亚经济联盟作为新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已经客观存在,并对中国及欧亚周边地区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运行五年来,欧亚经济联盟并未实现大的发展,但也未半途夭折。文章通过分析欧亚经济联盟理论基础和运行实践得出:欧亚经济联盟是欧亚地区自身特点与欧洲一体化先进经验的结合体,组建其的重要经济动因是在长期低油价情况下,能够共同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解决本国宏观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以欧亚经济联盟为机制载体的欧亚一体化更是俄罗斯强国战略下的"引领式一体化",是俄罗斯面对东西方地缘政治经济压力,为拉紧周边中小国家而推行的"维系式一体化",也是俄罗斯周边中小国家的"追随式一体化"。欧亚经济联盟在中短期内将继续保持低速前进,从商品共同市场逐步向能源共同市场迈进;从长期看,其一体化发展水平将低于欧盟,但高于东盟和南方共同市场,国际影响力将大于独联体。因此,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中,面对新生的欧亚经济联盟,中国在欧亚战略选择中应充分认识到:首先,在与发达经济体实现"良性脱钩"的过程中,欧亚经济联盟是可以争取的支持力量,而在处理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尤其与欧亚新兴经济体的关系时,欧亚经济联盟及其主导国俄罗斯是需要战略协作的对象;其次,与对美关系不同,俄罗斯则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中俄关系是中国大国外交的"压舱石"。中俄关系始终是推动"一带一盟"对接合作,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试论欧亚联盟的未来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独联体地区一体化整体形势停滞不前和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世界形势新变化的大背景下,俄罗斯总理普京于2011年10月3日撰文称,将在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主权和自愿的原则,与各成员国共同建立欧亚联盟,将其打造成世界格局中新的一极。欧亚联盟的建立,是原苏联地区重新一体化的客观需要。虽然目前建立欧亚联盟已具备了一些条件:俄经济崛起对独联体国家吸引力增强,以新欧亚主义思想为主的理论基础,普京以其魅力、魄力和能力建立起了广泛的社会与政治基础等。但该构想的实现也面临着不利因素的制约:独联体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国立场尚未达成完全一致、部分国家态度摇摆不定,以及西方国家外部势力百般阻挠等。因此,欧亚联盟在2015年前最终建成的可能性较小。但从长远来看,不排除在2020年后世界将出现一个与中、美、欧四分天下的新力量中心——欧亚联盟。  相似文献   

3.
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整合后苏联空间的最新尝试,而成员国对组织的认同和参与攸关其成败。因此,在分析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轨迹及其发展趋势时,中小成员国对该组织的参与同样值得关注。哈萨克斯坦是欧亚经济联盟中除俄罗斯之外最具实力的国家,其对联盟的参与至关重要。哈萨克斯坦对欧亚经济联盟的认知和参与,从最初的积极拥抱变为谨慎支持。哈的立场变化同时受到结构制约与精英偏好的影响。俄罗斯在地区一体化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哈国内族群结构、哈地理位置等结构性因素,决定了哈萨克斯坦需要参与欧亚经济联盟。然而,乌克兰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俄在后苏联空间内的结构性权力,这增加了哈萨克斯坦的行动自由。与此同时,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后为维系自身的国际和地区地位,加强了对后苏联空间的整合力度。但俄采取的一些做法被哈精英解读为对其国家主权和自主发展道路的威胁,这削弱了哈精英对欧亚经济联盟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不久前,圣彼得堡迎来建城300周年盛典。纪念一个节日,往往是为了展示今天。圣彼得堡的开埠,使俄罗斯跨出走向现代化、融入世界的重要一步。然而,三百年来,这个横跨欧亚的大国始终步履蹒跚,一波三折。进入20世纪,俄罗斯又在世界舞台上表演了一幕幕悲欢离合的场面。 始于80年代中期的俄罗斯社会转型,同样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国家与人民曾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乃至新旧世纪之交,当叶利钦把手中的最高权力交  相似文献   

5.
针对俄罗斯归属于欧洲还是亚洲的问题,传统上公认的解说有:俄罗斯是一个欧洲国家;俄罗斯不同于亚洲;俄罗斯是一个欧亚国家。这些观点各有道理,但需细化。下面几个论题将有助于对俄罗斯属性的进一步认识:1)俄罗斯不仅是一个欧洲国家,而且是一个欧洲帝国。2)激进的欧亚主义者不反对俄罗斯的欧洲性,但反对认为俄罗斯是一个帝国。3)欧亚主义者宣称俄罗斯—欧亚不是亚洲的一个部分。欧亚主义者将欧亚理解为与欧洲或者亚洲完全不同的文明。4)欧亚主义者重新将俄罗斯—欧亚视为一个潜在的殖民地,而俄罗斯的使命是反殖民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的新欧亚主义思潮与欧亚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的欧亚主义思潮经历了古典欧亚主义、古米廖夫欧亚主义和新欧亚主义三个阶段。以杜金为代表的新欧亚主义宣称用现代地缘政治学思想、传统主义、“保守的革命”新方法论和“第三条道路”经济模式丰富了欧亚主义。“欧亚党”把新欧亚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属于中派政党,在政治上支持普京总统。但是普京的观点与新欧亚主义并不一致。新欧亚主义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内容。新欧亚主义和欧亚党在俄国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当前欧亚地区一体化的进程引起诸多争论,多数学者认为,欧亚一体化进程并不现实,但欧亚经济联盟等地区组织的崛起及功能性合作的深入开展,使欧亚一体化的发展并非形式主义,欧亚各国在推动一体化合作方面虽然各有想法却并不反对。2014年在欧亚大陆出现的两场危机,改变了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轨迹。乌克兰政治危机不仅让欧亚经济联盟的主导国俄罗斯遭遇西方强烈的敌对和经济制裁,也让欧亚各国认识到加速欧亚一体化一体化的风险。俄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也有可能扩散到欧亚各国,反过来加速"危机驱动一体化"。但欧亚地区一体化并不因为两场危机而加速或者减缓发展速度。欧亚经济联盟在一些领域还会继续保持一些功能合作,但在其他领域的合作则又变成形式化和仪式性。由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欧亚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欧亚经济联盟的未来也是相当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8.
李兴 《俄罗斯研究》2012,(6):151-174
普京在竞选总统期间提出了欧亚联盟的思想,引起俄国内外学界与政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设计中的欧亚联盟,将更有效益地使用成员国总体自然、经济和人力资源,是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一体化,是拥有超国家机构的主权国家的联盟。它将被打造为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强大的、独立的一极力量,从而摆脱欧亚中心地区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边缘地位,实现俄"欧亚强国"的梦想。欧亚联盟的思想可以说既是普京的总统竞选大纲,也是普京当选总统后的国家大战略。欧亚联盟的提出具有自身的背景、机遇、历史和现实基础。普京已经规划了该联盟实施的路线图,并为实现该联盟做出了实际的努力。欧亚联盟的最终建成取决于许多因素,其前景具有不确定性,但其主要成员毕竟是中国的近邻,中国理所当然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俄罗斯转轨期间汇率的实际数据和汇率制度的安排,对俄罗斯外汇制度的改革进程进行分析,并且讨论不同阶段进行汇率制度改革的原因以及汇率改革后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俄罗斯汇率制度自由化改革,首先是实现经常账户自由化,然后实行资本账户的自由化。俄罗斯汇率制度的安排,也从开始的不可兑换到国家内部可兑换,然后发展到"汇率走廊"制度。在"汇率走廊"制度不再满足需求后,俄罗斯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最后,在经济好转和外汇储备充足的情况下,俄罗斯实行了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在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我们认为俄罗斯的汇率政策选择应该更多地参与区域与国际协调,这样才能更好地应付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0.
独联体内"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9月19日,独联体中经济规模最大的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正式签署了建立"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的协议,这无疑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掀开了新的篇章.长期以来一直游离于独联体核心圈之外的乌克兰加入其中是"四国统一经济空间"最显著的特点.在可预见的未来,"四国统一经济空间"可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成功的机遇,但实现过程并非坦途.为了使"四国统一经济空间"顺利向前发展,就目前而言,四国应在入世问题上协调政策,统一立场;俄罗斯应尽快使所有以俄为中心的三个集团(俄白联盟国家、欧亚经济共同体和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的一体化方案协调一致并千方百计地加强在成员国,特别是在乌克兰的经济存在.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亚太战略及对中俄合作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魁 《当代亚太》2007,(1):5-10
近年来,俄罗斯在对外政策上坚定地向亚太地区倾斜。俄罗斯加强与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主要借助于其东部地区。这一地区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亚太战略的核心思想是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利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地缘、资源、科技和交通运输等优势,积极同中国、日本等亚太国家发展多领域的合作,促进俄罗斯东部地区乃至全俄罗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军 《俄罗斯研究》2006,35(4):5-10
冷战后的俄罗斯丧失了帝国但还没有形成清晰的国家定位。关于俄罗斯国家定位,从内部看是如何处理帝国后遗症与走向正常的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从外部看是关于走向西方与面向欧亚之间的矛盾。在经历国内政治、经济的艰难转型以及对外的外交博弈,帝国之后的俄罗斯其国家定位必然是建设在面向欧亚基础上的正常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3.
2016年6月,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提出了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倡议。用层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文献法对大欧亚伙伴关系提出的原因进行探讨,可以认为俄罗斯和欧亚经济联盟面临的内外经济困境是直接原因,而背后的深层原因,一方面在于欧洲衰落,亚洲崛起,"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欧亚大陆的经济格局和经济态势发生变革;另一方面在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欧亚大陆不稳定因素增加,俄罗斯国际地位提高,俄塑造国际秩序的愿望更加强烈。而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和发展、俄"东转"政策取得一定成果、中俄关系的提质、"一带一盟"的成功对接和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新突破,为建设大欧亚伙伴关系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大欧亚伙伴关系是俄罗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战略,是俄打造欧亚大陆一体化的整体方案,是俄塑造欧亚大陆经济秩序的重要框架,也是俄谋求"大西洋—太平洋大国"地位的重要抓手,中国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特鲁别茨科伊的欧亚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鲁别茨科伊是欧亚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理论家之一。他在《成吉思汗的遗产》等一系列著作中阐发了欧亚主义思想:反对以诺曼——日尔曼民族主义为代表的西方主义,淡化俄罗斯人与其他斯拉夫民族的关系,强调蒙古人200余年统治对俄罗斯的巨大影响;认为俄罗斯思想是用拜占廷东正教重新论证的蒙古国家思想;俄罗斯是成吉思汗遗产的继承者,担负着带领“欧亚世界”各民族统一这一世界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激进经济改革战略--"休克疗法"再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克疗法"是俄罗斯在经济转轨时期选择和实施的以新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激进改革战略.它是由宏观经济稳定、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为主体内容组成的一套完整的改革体系.该战略的实施使俄罗斯的经济、社会在短期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对加速俄罗斯经济转轨进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俄历届政府对其所进行的修正和调整,从性质上仍属于"休克疗法"的范畴.俄罗斯经济将由近几年的恢复性增长较快地向稳定发展转变,转轨绩效很有可能产生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央欧亚国家面临着一系列内部挑战和外部威胁,保障经济增长和社会安全稳定需要各个国家间的协同合作。中国意在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完成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并同时解决其西部地区和欧亚大陆中部地区的发展与稳定问题。俄罗斯则利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统一的关税空间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保护参与国的经济安全与军事安全,提高成员国内部的经济社会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推动下,拥有资源优势的中央欧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吸引力。中央欧亚国家间的协同发展既需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投资能力,也离不开欧亚经济联盟制度框架下已成型的一体化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一体化项目将成为中央欧亚发展的驱动力,二者的对接与合作将改善该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促进中央欧亚交通物流领域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维护该地区以及各国内部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7.
空间是记录历史的重要工具,任何重要政治行为体的权力与影响力变迁,最终都会在空间的维度上反映出来。因此,从空间的维度出发开展区域宏观议题研究,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新颖、有效的分析视角。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区域空间之一,欧亚空间从诞生伊始就与俄罗斯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作为俄罗斯权力的区域映射,欧亚空间塑造了俄罗斯,也被俄罗斯所塑造。地处大陆腹地的欧亚空间是全球所有地理空间中距离海洋贸易通道最远的地方,俄罗斯将自己的语言、文化与区域特点结合在一起,在内陆深处创造了大陆秩序的试验场。经过来自东方的蒙古帝国远征的洗礼,俄罗斯凭借来自欧洲的工业力量,逐步成长为欧洲边缘的重要帝国,在几百年的扩张过程中,将原本游离于世界历史之外的西伯利亚地区和高加索、中亚地区纳入了共同的区域空间中,从而构成了欧亚空间的核心版图。借助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为当时大陆秩序发展顶点的苏联模式获得了巨大的威望,使欧亚空间的非核心区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然而,在与海洋秩序的全面竞争中,其内在缺陷充分暴露,最终导致欧亚空间再次进入危机与重构的新阶段。欧亚空间的发展历史既反映了区域空间演变的一般规律,又在很多重要节点体现出明显的特殊性。欧亚空间的演变进程与中国的成长过程相互交织,对中俄两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研究》2020,(1):190-212,F0003
下诺夫哥罗德州一度是俄罗斯改革的前沿阵地和代名词,在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版图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目前,该州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行政中心,其政治经济进程值得关注。从联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看,莫斯科成功地规范着下诺夫哥罗德州的政治进程,地方政府依赖中央的政治和财政支持。从下诺夫哥罗德州内部的政治发展来看,历任州长面临的都是大致类似的复杂局面:联邦中央、总统派驻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全权代表、地方政治经济精英、联邦层面的大型企业、地方层面的商业利益,等等诸多方面的相互影响与竞争。由此,州长在联邦层面的工作经历和影响力,在地区层面的协调手段和整合力,即,同时得到中央和地方的支持和认可,并在中央与地方同时具有关键影响力,是地方政治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下诺夫哥罗德新任州长格列布·尼基京,年富力强,是俄罗斯新生代州长的代表,也大致具有上述品质,其在下诺夫哥罗德州的执政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经过十多年讨价还价式的艰难改革,俄罗斯基本完成了以分税制和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重塑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经济关系,形成了与苏联时期地方预算完全隶属于中央预算明显不同的财政联邦制模式。但是另一方面,目前俄罗斯所形成的这种财政联邦制模式还具有不规范性和过渡性等特点,因而在实践中带来了诸如形成预算软约束、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经济激励来改善投资环境以发展地方经济等深层次问题,从而进一步阻碍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整体进程,降低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绩效。俄罗斯的教训对中国下一步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具有深远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爆发的民族主义浪潮有其深刻的民族思想、社会背景、民族性格和社会基础。“莫斯科即第三罗马”观念、“斯拉夫主义”和“欧亚主义”是其产生的思想渊源;解体造成的国力衰退和来自西方的压力是引爆的直接导火线;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两重性、矛盾性和非理性的特征是它的民族性格根源;“新俄罗斯人”、知识分子、军人和军工集团是它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