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塔什干峰会后,随着上合组织扩员进程的正式开启,上合组织的发展阶段及前景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认为上合组织的发展会经历创立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蜕变期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上合组织的组织职能、机制建设、组织规模和合作内容将不断趋于稳定和深化。在现阶段,上合组织仍处于成长期,虽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障碍和困境,但总体来说,具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上合组织有必要通过加强组织协调、增强组织认同、提高行为能力、发展对外合作等途径来促进自身的良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地区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们对本地区冲突管理的贡献上。上海合作组织基于不干涉成员国内政的原则,对域内重大突发事件与成员国间的频繁冲突,均采取不介入姿态。但吸纳印度与巴基斯坦后,成员国间冲突的复杂性和强度显著升高,这将对组织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干扰,也对中国在组织内外的战略利益和"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制约,上合组织合理管控成员国间冲突势在必行。本文梳理各大区域性组织积极调解冲突的实践与成果,分析上合组织调解成员国间冲突的内部需求和对中国的战略利好,并总结国内外学界的相关观点,认为上合组织调解冲突是必要且迫切的。通过提炼上合组织调解冲突的五大优势和三重障碍,认为调解具有理论和制度上的可行性。在坚持不干涉成员国内政的前提下,上合组织应创建以预防冲突、控制风险为目标的成员国间冲突调解机制,力争将冲突的频率、烈度及对组织的冲击维持在较低水平,为组织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中国则应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海合作组织是在两个多边协议——"上海五国"成员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信任的协定》(1996年)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1997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是两份对亚洲大陆而言具有完全创新意义的文件。而上合组织本身也成为政治创新的推动者:2007年签署的《上合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成为欧亚地区第一个此类多边法律文件,它标志着基于"上海精神"原则的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正在形成新的品质。"上海精神"如今与万隆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一起,在国际政治语汇体系中稳固地占有一席之地。上合组织不会转变为军事集团,这一点至关重要。上合组织所在地区是经济贸易互利合作的巨大平台,是实施涵盖几乎所有经济部门联合项目的巨大场域。上合组织经受住了新冠病毒的考验——成员国高度团结,积极互助,与其他一些多边组织成员国不同,上合组织各国并没有采取所谓"各尽所能,自己救自己"的做法。总的来说,上合组织几乎在所有领域开展了合作或建立起了联系:科学和技术、贸易和投资、交通、农业、文化和艺术、旅游、健康和体育、青年和妇女交流、展览会、艺术节,等等。上合组织已经成为一个多方位的合作机制,而这是由其宪章即章程确定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可能对俄罗斯进出口贸易、产业发展和未来的经济走向带来的影响,梳理了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尤其是中国在经贸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关系,总结了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发展经贸关系的特点,重点探讨了乌克兰危机对前苏联国家以及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的影响,明确指出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因为中俄两国与中亚都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双方共同发展与中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实现中国周边外交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基于"上海精神"与"丝路精神"的高度契合,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上合组织的良性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作为中国、俄罗斯与中亚国家间最重要的合作平台,上合组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提供了诸如政治安全保障、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与人文合作机制等重要公共物品。与此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蕴藏的合作潜力有助于扩员后的上合组织整合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利益需求,提升组织的凝聚力与竞争力。但上合组织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水平与配套措施还不足以有效地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持续深入推进。因此,上合组织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组织定位,通过推动成员国之间的战略协调与政策沟通,提升公共物品供给水平与塑造组织认同等路径来实现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6.
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建设: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立能源合作俱乐部的前提与基础、动力与阻力、模式与路径、进程与前景问题,已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内部以及相关各国关注的核心与焦点。基于不同战略考量和利益观念下的冲突与合作问题,必然会直接影响能源俱乐部的建设。本文着重考察了成立能源俱乐部的三大前提和基础,梳理了组织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的动力与阻力,探讨了两个类型的操控模式和分配模式,分析了多边合作的进程与建立的前景,从而尝试对问题进行一个整体的思考。本文认为,能源俱乐部的建立既受经济利益驱使,也受政治利益左右,更体现战略利益的诉求,同时还是与经济合作、安全合作乃至人文社会合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也互为条件的一个综合性整体工程,因而,只有在合作中学习合作、在认同中深化认同,才可能在获益中增加获益。  相似文献   

7.
从上合组织所在中亚地区的有组织毒品贸易的视角看,全球化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如何日益成为影响上合组织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反毒品贸易政策上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认为反毒品问题是中亚地区第四股恶势力,应成为上合组织发展的优先方向,反之可能对其构成不良后果。为此,上合组织应采取加强边境安全与海关检查、澄清上合组织以及其他与其优先方向类似的地区多边机构关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反恐的国际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俄罗斯积极与各国开展反恐国际合作.合作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上合组织框架下,与周边国家开展反恐合作,这是俄反恐国际合作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第二,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合作,这是其反恐国际合作中的重要方面;第三,与亚洲、拉丁美洲相关国家进行反恐合作,主要是进行一般性的反恐合作,服务于俄罗斯对外政策大局."周边国家-西方国家-其它国家"这三个层次有着鲜明的主次、轻重之分,这是由俄罗斯面对的反恐形势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俄乌冲突持续,给欧亚地区和整个世界秩序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深远的影响。俄乌双方在冲突爆发后进行了六轮谈判,在技术性问题上有所收获,但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劝和促谈,但美国希望通过这场冲突纾解内部矛盾,强化同盟体系,这是这场冲突发生与持续的重要原因。国际秩序进入动荡变革期,俄罗斯认为主权至关重要,自身在这一时期扮演重要角色,并且尝试在这一时期塑造新的国际格局分野,以形成有独特自我意识的文明与“俄罗斯世界”。俄罗斯的这些国际秩序观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俄乌冲突之下的国际秩序。这场冲突还引发了大国能源博弈,对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全球经济复苏、国际金融体系稳定构成巨大冲击,也对能源转型、绿色议程产生消极影响。作为全球能源出口大国的俄罗斯在评估全球能源变局的现实与潜在影响的基础上,主动采取了一系列内外应对举措:在欧洲方向,继续维持对欧能源供应;在中东方向,重点拓展与能源大国的多样化合作;在亚洲方向,巩固能源出口的亚太传统市场,大力开辟新市场;在欧亚方面,布局构建统一的欧亚能源空间,重点强化欧亚大陆东端、北部方向的能源合作与开发。  相似文献   

10.
我认为,本次研讨会以及此类活动,为广泛开展学术争鸣搭建了平台,会议成果既可以为国际问题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重要的思路,也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借鉴,因此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次会议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之际举行,具有特殊意义.今年6月15日,上合组织国家元首理事会会议,将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召开.会议期间将庆祝上合组织成立10周年,回顾10年的工作,总结各领域合作的经验,确定本组织下一个历史时期的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届峰会非同寻常,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借此机会,请允许我向缔造上合组织的各位国务活动家、政治家和学者们表示感谢,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上合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先生表示感谢,向张德广先生的亲密战友刘古昌先生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的资源分布和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均具有进行能源互补型合作的条件,需要探索的是在缺乏政治互信的条件下,通过能源合作提升区域能源安全的路径。文章从构建区域能源合作的理论框架切入,分别考察了欧盟和北美的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建设过程,并以能源资源赋存、供求关系和政治互信这三个基础性条件入手,分析其各自的合作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读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进展缓慢的症结。文章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能源通道和基础设施建设,能缓解直至解决东北亚区域能源供给不足问题,而这些相对小范围的双边合作实际上是将区域能源合作进程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充分切割,以局部互信回避全局互疑,以拼图式的累积渐进到区域整体范围的合作,这为东北亚地区在缺乏政治互信条件下逐步开展区域能源合作提供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上合组织发展处于新的历史转型点,新形势下的上合组织需定位为一个能够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并维护全球安全与稳定的新型国际组织。目前这一角色定位的转变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的全球定位理念,客观地反映出中国不断增长的世界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抱负。这一理念合乎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虽然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原则上它们之间互不冲突,完全可以互相兼容。当前它们之间对接合作的关键问题,主要涉及多边利益的协调。鉴于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中亚国家不可能忽视中国的倡议。它不仅可以为丝路沿线各国创造更多经济增长机遇,还将为区域合作注入新鲜活力。哈萨克斯坦愿意与中国在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信息相通等领域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3.
李孝天 《当代亚太》2023,(4):94-130+167-168
在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新时期,上合组织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开创了一种新型发展模式——“上合模式”。明确这种模式的核心特征、发掘该模式生成的内在动力,对整体把握上合组织的新发展、推动该组织行稳致远有所裨益。文章通过结合地区主义及其他相关理论构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上合组织的新发展已成为全球地区主义实践的一个典型案例,开创了地区主义的“上合模式”。“上合模式”的核心特征有三:践行“反霸权、制度化”的“国家主义”理念;遵循“大国引领、中小国平等决定”的“开放外溢”路径;拓展“以中亚为核心区、周边为重要延伸”的“跨地区合作”定位。“上合模式”在理念践行、路径遵循和地区定位方面均表现出超越“欧盟模式”“东盟模式”“北约模式”的新特征。“理念践行”培育集体认同、“中俄引领”构筑新型伙伴关系网络、“对外开放”强化地区代表性,这些蕴含着“上合模式”生成的内在动力,同时也隐含着上合组织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4.
赵隆 《俄罗斯研究》2024,(1):104-127
随着世界大变局的加速演进,通过多边路径深化战略协作,成为展现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普惠价值和世界意义的重要面向。在地区冲突延宕导致的安全困境、互动范式转变加剧的发展困境、战略互信赤字构成的治理困境,以及各国角色认知变化引发的秩序困境的复杂挑战下,中俄两国需要在自我定位、共同感知和外部需求的三重驱动下,把引领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机制发展作为深化战略协作的最佳实践区。一方面,协调上合组织的治理重心和功能边界,平衡机制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挖掘互补优势和创新潜力。另一方面,提升金砖合作的环境适应力和韧性,协调多元诉求并强化利益融合,借助“中俄经验”探索合作试点,提高风险识别与对冲能力,将多边框架下的战略协作实践,作为建设性改革完善国际秩序,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进程的“中俄方案”。  相似文献   

15.
201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接受阿富汗为观察员国,这既说明阿富汗问题在上合组织议程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也表明了上合组织帮助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意愿。阿富汗问题的性质及其"溢出效应"对周边国家带来的影响,加上美军与北约军队2014年撤出阿富汗后给地区局势增添的变数,加强了上合组织进一步参与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必要性。而在介入阿富汗问题的方式上,上合组织需要克服组织内部存在的局限以及地区复杂的国际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采取双边与多边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地区国家间关系结构的优势,以"新安全观"为指导,加强上合组织的安全职能,并以加强阿富汗政府的治理能力为主要关注,确保阿富汗独立和中立的国家地位以及使各项支持与援助行动真正符合阿富汗人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张晓磊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2):72-90,I0003,I0004
加强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是中日构建建设性安全关系的一条有效路径。它对缓解中日间可能的海洋战略冲突、增强防务部门间的“行动互信”,以及建构更为积极的地区安全格局乃至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中日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政策理念上基本一致,而且同时参加了大多数相关国际条约和对话及合作机制,但依然存在发展不同步、双边机制不完善、联演联训密度和深度不够等系列问题。中日应在总体合作框架、具体对话和合作机制、合作领域先后次序以及联演联训类型模式等方面,强化双边的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权力竞争、国际共识赤字与俄乌冲突三重问题叠加的变局之下,北极地区的权力竞争、机制停摆、规则冲突等问题错综复杂地呈现出来。各方对北极的认知发生变化,也加速了在北极的战略布局调整。在这一背景下,“北极例外论”似已消融。突破了“例外论”的北极地区秩序走向中,蕴含着冲突与风险。当前,各方应致力于建立容纳安全诉求的协调框架,构建基于国际法的地区规制安排。在观念协调层面,可尝试跨区域的复合地区主义路径,即在跨区域的大国协调机制或经济论坛与北极地区现有的治理体系之间,创设新的合作框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能够兼容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地区秩序,实现北极“长和平”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18.
汪万发 《德国研究》2023,(5):76-101+154
面对地球生态危机、可再生能源全球竞赛及大国竞争,叠加俄乌冲突下的德国能源危机及地缘危机等新形势,朔尔茨政府能源转型政策呈现出意愿上更具雄心、资源上更多投入和关系上“去俄化”等新动向。全球因素对德国能源转型政策的影响不断加强。本文通过建构一个能源转型国际政治效应的理论框架,分析以能源安全、发展范式、能源影响力和国际道义等变量为内核的能源转型国际政治效应及其机制,从而理解朔尔茨政府能源转型政策的全球逻辑。运用能源转型国际政治效应分析框架能够理解、预测德国能源转型政策。鉴于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能源转型国际政治影响不断显现及外溢,能源转型国际政治效应分析进路将对更多国家能源转型政策的全球逻辑具有解释性。  相似文献   

19.
汪金国  陈亚州 《俄罗斯研究》2019,(5):169-200,封3
国家身份构建影响国家对特定国际组织的认同,而且在与国际组织的互动中,国家身份(预期)面临被弱化或强化的趋势,影响国家对国际组织认同的变化,进而影响其与特定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冷战结束以来,蒙古国在个体身份、角色身份和类属身份方面,均致力于重构国家身份。对国家新身份内容与意义稳定性的珍视,影响蒙古国对上合组织认同水平的提高,进而导致蒙古国与上合组织之间的关系长期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蒙古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在个体身份上的显著差异,制约了其对上合组织的认同水平;其次,相对于邻国和"第三邻国"的角色身份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张力,使蒙古国与上合组织保持适当的距离;再次,蒙古国对自身民主国家类属身份面临弱化的担忧,成为阻碍其对上合组织认同水平提升的深层次原因。上合组织扩员后,蒙古国持"积极参与,缩小距离"的态度,尝试增进与上合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谋求合作、共同发展和应对危机及抵御外部风险的有效途径。减少国际经贸合作中的争端与失衡,直接的连接点就是缔约。比较法学研究既能有效地促进一致,解决冲突,推进条约缔结,保障多方经贸合作的顺利开展,也是构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法律协调机制的重要途径.能够在自贸区法律协调机制建设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