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全新的人际互动模式——网络互动网络互动,简单地讲就是网上的交往方式。其类型可分为网络自我互动、网络符号互动、网络人际互动三种。网络自我互动,即网络个体心灵的自我与网络中塑造的客我之间的社会互动,具体指个体的各种论坛、聊天室、网络社区中所扮演的特定角色;网络符号互动,即运用符号要素进行的社会互动,具体指字符、图形、文字、影音、照片、录像等符号要素进行的,这些要素含括了互动者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个性等内涵的社会互动;网络人际互动,即网络群众之间的网络人际交往活动,以及网络群体之间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  相似文献   

2.
侦查人员人际智能,指侦查人员与人交往时运作的对别人特征、感受、意图与变化认知及根据这种认知进行回应的智能。侦查人员人际智能的要素包括对人际信息的关注觉察、辨析解读、准确记忆、策划回应与意志情感;侦查人员人际智能的衡量标准与特征是人际交往的目的性、对"人际信息"反应的正确性、迅速性与技巧性;保障及提升侦查人员人际智能须做好准备及预案、改善体力与心境、改善并巩固胆商与情商、加强学习训练、改善自我认知智能与语言智能、注意形象气质、多与人交往并兴趣广泛。  相似文献   

3.
在心理学理论中,团体咨询也称团体辅导,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顾名思义,对于团体指导者而言,是在团体情景下提供心理帮助  相似文献   

4.
文章解读了《论语》中以自我和谐、生态和谐、人际和谐三个方面作为重点内容的和谐思想。同时,《论语》里“仁”的人性本质和《圣经》里“爱”的人性本质,实质上都蕴涵和强调了人际之间关系的和谐。《论语》和谐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而且对于中国现阶段和谐社会的构建也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自我认同逐渐成为青年群体需要持续打造的生活规划。作为自我呈现和人际互动空间的网络,为处于个体化进程中的当代青年提供了一种自我认同的建构途径。当代青年在网络社交以及娱乐等活动中,塑造出了具有亚文化特征的网络自我,这也间接提高了诸如自恋、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青年群体中的发生率。为了降低网络不良心态对自我影响的可能性,青年个体需要主动剥离出存在于网络中的量化自我,把社会生活关系代入其中,让真实的叙事冲淡网络中的虚幻,从而建构出更加具有成长意义的质化自我。  相似文献   

6.
对于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瘦身文化之缘由与影响,学界已进行过大量研究,但对于人际互动因素对过度节食瘦身行为的影响,以及这一行为所诱发的更严重的病理性后果仍然缺乏关注,这可能会导致更多青年女性深陷其中。通过对17位有过度节食瘦身行为的青年女性进行深度访谈,并对一个所有860位成员均有过度节食瘦身行为的新浪微博群进行非参与式观察,发现长期过度节食瘦身容易诱发“进食障碍”这一心理疾病,同时,出于戈夫曼“自我呈现”理论语境下追求理想化自我形象的心理,这类青年女性的人际互动行为往往呈现异常状态。一方面尽管渴望被理解与关注,但在日常与无过度节食行为的他者进行人际互动时,她们倾向于隐瞒其异常进食行为;另一方面,对于这类经历她们更倾向于在社交网络中与同类人群进行交流,但虚拟社区的人际互动对其身心健康恢复的作用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7.
李海燕 《工会论坛》2008,14(6):94-95
大学新生进入高校以后,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人际适应不良、自理能力欠缺、学习动力不足及今昔对比形成的落差等原因导致心理失落。针对这种现象,大学新生应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及时确定新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落差,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8.
抑郁心理是中学生中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具有普遍性及功能上的损伤性等特点。对中学生而言,抑郁可以影响其学习和人际领域的各种活动,具体表现为学习压力增大、学习与人际交往的兴趣减弱、生活适应性降低等。影响抑郁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归因方式、  相似文献   

9.
企业领导者的情感、激励能力的开发必须明确使命,自我肯定,设定目标,付诸行动并塑造团队精神。企业领导者的情感调控能力的培养要转换思维,改变行为,战胜挫折。人际能力的培养则要善于微笑,坚持运用求同存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大学校园里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渴望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意味着他们在大学里有和谐的人际氛围、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和文娱活动,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今后的进一步社会化做好了心理上和行动上的准备.相反,人际交往不畅的大学生会面临人际困扰.除了自我性格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外,还表现在他们与人交往过程中缺乏经验,没有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策略,这使他们在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时缺乏应对能力,难以与人和谐相处.有人际困扰的大学生往往会感到烦恼和痛苦,容易造成心理失衡,甚至导致心理问题频发.因此,掌握人际交往方法,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