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东兰·阿尔托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坛的一代怪才。他留下了丰厚的文稿——二十六卷文集,然而迄今为止仅只有一部戏剧论文集《戏剧及其重影》被译成中文。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对阿尔托戏剧论文集的翻译研究活动,分析我国对阿尔托戏剧论文集中几个关键词的不同翻译所传递出我国对阿尔托残酷戏剧理论的不同接受。  相似文献   

2.
人常说,科学家重理智,艺术家重情感。此话不谬,因为以情动人不仅是艺术创作上的金科玉律,而且也是触动人类心灵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许多名流们甚至认为,唯有诗才是艺术的最高形式,而接触到人类灵魂奥秘的诗才是最美的诗。成名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戏剧理论家安道南·阿尔托对此深以为然。只不过他这位“言情派”所推崇的情却是“冷酷”、“恐怖”之情,他这位狂士所讲的诗却是光怪陆离、刺痛人心的诗。他希望借鉴东方戏剧中以情动人的特色,用动作、表情等去取代西方戏剧中过多的理性与说教。他的论文集《戏剧及其背影》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他所设想的以震惊人类心灵和神经为目的的“冷酷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然后又具体地考察了表演、灯光、布景、语言、舞台、动作等因素,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为之一新且“胆大如斗”的观点,教人在吃惊之余又不得不佩服他“敢想敢说”。据说荒诞派戏剧的产生便与他的理论颇有渊源。法国当代著名导演让·路易—巴鲁还称赞他说:《戏剧及其背影》是当代戏剧理论上最重要的著作。以下译文摘自该书。  相似文献   

3.
罗摩戏剧与东南亚民族表演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的罗摩戏剧表演艺术、东南亚的戏剧艺术以及东南亚的民族表演艺术在内涵上有很多相同之处.本文试图通过对罗摩戏剧艺术的分析,通过罗摩戏剧艺术与印度古典戏剧艺术的比较,来探讨东南亚民族表演艺术的几个主要特征及其独特的生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传信者——丁来东在翻译、介绍中国现代文学方面的成就,包括发表了诸多翻译作品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评论文章,为中韩现代文学的交流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丁来东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文学,其中包括对当时中国文坛名家、中国女性文学和中国戏剧的介绍,他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和对此所作的客观性评价与当时的情况是基本相符的。那些客观的评论,在当今的中国文坛也是很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5.
《从现实主义到现实》是新小说派领袖人物阿兰·罗伯-格里耶的论文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中最后一篇文章.这部论文集被称为新小说的宣言书.在这篇论战性很强的文章中,罗伯-格里耶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抨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观点,对我们理解现代小说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新小说的新观念技巧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同时对现实主义概念在20世纪的发展变化有一个局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波德莱尔的《腐尸》以其独特的格律、新颖的内容、深刻的哲理、恶中发掘美的美学意识及其包含的现代性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然而由于翻译条件和翻译观念的不同而呈现出水平参差不齐的翻译作品,本文从众多译本中选出5个为例,解决哪一个译本更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翻译波德莱尔诗歌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唐果 《法国研究》2014,(3):57-61
在古典悲剧研究中,戏剧效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因素。基于所有的戏剧文本都是建立在观众的视觉感官上,光影交织的"戏剧效果"则是实现剧本到舞台转化的有效元素。此研究通过对中国古典悲剧《赵氏孤儿》(十三世纪,纪君祥著)和法国古典悲剧《中国孤儿》(十八世纪,伏尔泰著)中暴力场景的对比学习,展现"暴力"所带来的艺术效果,从而总结出中法古典悲剧中不同的美学观念.换而言之,此研究意在阐明中法古典悲剧中不同的礼仪规则,各自暴力的表现方式,以及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歌德诗剧《浮士德》中,作为现代无神论者的主人公浮士德"翻译"《圣经》"约翰福音",其目的就是试图弃绝神性-自然秩序,否定此在涵义,意欲建立一个人本-自由世界,即人本主义的世界。从"夜"场开始对此在境况的抱怨,对传统和权威的彻底否定,到"书斋"中对黑色精灵的主动吁求,试图将神性特征"翻译"到人本层面上来,都是现代人浮士德的主体性诉求,这一主题在戏剧情节结构、诗剧的韵律、节奏中得以彰显。浮士德挪迻《圣经》的行为全喻了现代人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许枫 《法国研究》2007,(2):38-46
1827年,年轻的雨果汇集了当时零星散在的戏剧美学观,在其为浪漫主义戏剧《克伦威尔》所写的序言中,系统提出了了浪漫主义的戏剧观。自此,雨果便在其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不断对其戏剧理论加以改进完善。37年之后,这位浪漫主义大师又在其理论专著《威廉·莎士比亚》中,对浪漫主义的戏剧美学理论重新进行了思考,进一步丰富了独特的浪漫主义戏剧理论。本文拟对雨果1827年的戏剧观与其在《威廉·莎士比亚》中重新提出的有关戏剧理论进行初步的比较,从而揭示其戏剧理论的演变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新民周刊》2022,(43):78-78
近日“一纸书信万千情怀——上海鲁迅纪念馆藏名人书信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办。展览共展出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的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50多位名人撰写的70多封书信。内容涉及教育、文学、语言、美术、戏剧、出版、翻译、学术研究等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11.
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 (16 2 2— 16 73)在其 30余部戏剧作品中 ,对一家之长父亲这个角色刻画得极其深刻 ,生动。本文着重分析了不同剧中该角色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力关系 ,不管是滥用或放弃权力 ,还是权力被转移或颠倒 ,我们都能深切感觉到莫里哀的戏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西学东渐是近代西方文化对东方文明的一次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这影响首先是从作为文化交流的手段——翻译开始的。一直以来,中韩两国学者都认同西学东渐对本国翻译发展的影响,但现有的研究在探讨近现代翻译时大多以本国为界,很少谈及两国比较和交流。而实际上,虽然因为国情不同,中国与朝鲜半岛的近现代翻译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但同时也有很多相似点和联系点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将从翻译史视角出发,窥探西学东渐时代潮流下中韩两国文学翻译史的面貌,比较两国文学翻译实践的共性和个性,发掘翻译实践背后的历史信息,最终达到还原两国文化(文学)交流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中国翻译界对西方翻译理论大量介绍和借鉴,受这一“西学东渐”的影响,我国高校教学领域也出现了学习、研究翻译理论的热潮。本文以法国巴黎高等翻译学校(E.S.I.T)为例,对比分析中法翻译教学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指出国内高校翻译理论的研讨交流空间和学术氛围与国外尚有差距,因而高校基础翻译教学中宜重视翻译的基本技能训练,对理论性问题的研讨则应强调教学中的启发性以及学生的个人学习。过分强调理论在教学中的普及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削弱学生实际翻译能力的培养提高。  相似文献   

14.
法国文学在我国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文学翻译在我国翻译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将近一个世纪以来,许多译家在介绍法国文学作品上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他们辛勤耕耘的汗水,浇开了一朵朵鲜艳的译作之花,把我国翻译文学的园地点缀得分外妖烧。  相似文献   

15.
拉辛作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曾毫不讳言地表示过对古希腊戏剧的学习。同时他也以擅长刻划女性人物形象闻名,这一点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中的欧里庇得斯很相似。两者笔下的美狄亚、爱妙娜、费德尔三位女性在身份、性格、境遇上有着某种相似性,然而两者在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描写人物的手法和对待人物的态度上,又有着诸多不同。通过比较分析这三位女性形象,可以窥见拉辛对古希腊戏剧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翻译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的切身感受出发,对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比喻运用问题进行了分析.作者指出翻译既是语言的传译,也是文化的阐释,是一种文学与另一种文学,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间的交流手段.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异语间形象的吻合与空缺同时存在,译者必须考虑译文读者的理解力与接受力,尽可能找出对应的方式,以期确立原语与译语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何映宇  陈彦 《新民周刊》2020,(16):78-81
小说虽然打开了生活的一条长河,但也需要像戏剧一样对生活进行高度概括,概括能力越强,小说的容量就越丰富,干货越多。同时我认为阅读小说对戏剧创作也大有好处,戏剧需要对小说借鉴,戏剧有时候提取过纯、抽取过干,它需要稀释,需要毛茸茸的生活质感,这就需要向小说学习。2019年10月14日晚,陈彦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的现场,心潮起伏。"我要感谢我的戏剧,感谢让我阅历了几十年的中国戏曲,尤其是秦腔。"  相似文献   

18.
钟和之 《美国研究》2001,15(2):153-153
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于2000年11月正式成立,隶属同时组建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为系、所一级学术建制.该中心前身为1964年经国家高教部批准成立的南开大学美国史研究室.在杨生茂教授、张友伦教授等前辈学者的带领下,经过30多年的努力,南开大学的美国史学科得到稳步发展,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研究条件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各个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迄今已出版美国史方面的专著20余部,发表专题论文300余篇,还翻译了多种美国学者的论著,编辑了多种资料集和论文集;自1978年以来已培养近60名硕士研究生和19名博士研究生.通过教育部文科专款、"211工程"建设资金的支持和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处、亚洲基金会的捐赠,南开大学的美国史藏书居于全国高校前列.将美国史研究室改组为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是南开大学为扩大美国史研究的优势和特色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翻译的重要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交流情感。但是,翻译,特别是被视为再创作的文学翻译,并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一项综合的表达艺术。进行翻译,尤其是完成高水平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既要注意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习惯表达法上的不同,也要重视两种语言在表达特定信息时表达功能上的差异。换而言之,译者在进行语言转换即翻译时,  相似文献   

20.
日文当中对于"逐语译"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对"逐语译"评价也褒贬不一。在日汉翻译的语境下,"逐语译"既是一种翻译方法,即直译;同时也是一种翻译理念,即忠实于源文本、严谨细致的理念。作者以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作为参照物,探究了其"逐语译"特征,认为"逐語訳"是训读法的衍生物,是"日本式翻译范式"的集中体现。"日本式翻译范式"的形成与流变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样貌。伊藤漱平的译文重视源文本,表现明显的"逐语译"的风格特点。同时,其译文表达又有重阐发之处。对译文的选择既体现了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他本人对原文本和目标读者的视域融合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