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浙江是周恩来的故乡,新中国建立后,他不辞辛劳,30多次回到故里,在关心浙江经济社会建设和百姓生活的同时,多次看望李世光、盖叫天、马一浮、包达三等各界人士,亲切垂询,促膝谈心,开诚相见,共商国事。如今,多少年过去了,但他的崇高品格、亲切教诲和音容笑貌,永远珍藏在浙江人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2.
在川南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如今传颂着祖籍珙县的苗族台胞杨万良先生热爱故乡,奉献爱心的感人事迹。 杨万良先生 1924年出生于四川省珙县玉和苗族乡五同村。1924年秋,他从云南昭通国立西南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故乡,在珙县底硐乡小学教书。当时正值抗战关键时期,杨万良以满腔爱国赤诚投笔从戎,被编入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缅甸的原始丛林里作战。 1947年,他随远征军将领孙立人到了台湾。退伍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邮政系统工作,曾任台湾南区邮政管理局高级主管。 杨万良先生虽然人在台湾,却对故乡梦绕魂牵。党的十一届…  相似文献   

3.
何渝 《台声》2013,(4):78-79
1988年3月20日,父亲在北京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0岁,骨灰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父亲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的亲人和战友。自1947年8月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可爱故乡台湾后,父亲一生的夙愿就是能在有生之年重返故乡,踏上故乡的土地,吃上故乡的饭,喝上故乡的水,祭祀祖先圣灵,拜见乡亲故旧……然而所有的这些,都已永远无法实现了。  相似文献   

4.
安东 《台声》2008,(2):31-33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在祖国大陆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一见面,潘老就向记者这样感叹道。确实,如今已84岁的他,从1949年3月离别故乡台湾,远赴祖国大陆寻求新天地,已经整整快60年了。说起这过往的岁月,潘老仍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5.
《台声》2009,(4):35-35
别看楷清海年龄不大.可已担任过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难怪有人戏称他“老代”。他一直和记者说.自己担任了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可见党和政府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爱护与尊重。楷清海说,自己属于台湾原住民族群排湾族,自己的老父亲如今已回台湾定居多年.他的两个弟弟也分别在台北和高雄工作生活。他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家里人都回过故乡.自己的女儿也已经去过多次.唯独他还未曾踏上故乡的土地。  相似文献   

6.
“三峡移民”是个泪别祖祖辈辈的生活故乡、曾为国家建设作出重大家庭财物牺牲的百姓群体。自2000年8月17日第一批“三峡移民”迁到崇明,至今已十多个年头。如今,他们在第二故乡崇明生活如何?工作如何?境遇如何?近期,本刊特约生活和工作在崇明的黄启昌先生对此进行专访。黄启昌在崇明的多个移民安置点奔波往返,相约当地的政府组织,来到移民工作的田间地头,用笔和相机记录了许多第一手资料。他说:“我所描绘的,是崇明三峡移民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刘明钢 《传承》2010,(22):10-12
在陈云眼中,青浦不仅是故乡,更是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无论身处何方,他都深深牵挂着它。在建国后日理万机的繁忙中,他仍然多次回到故乡。陈云曾经多次谈到,在最艰难困苦的对敌地下斗争环境中,是故乡人民支持和保护了他,他的心始终  相似文献   

8.
罗兰故乡行     
马明 《台声》2000,(12)
金秋 10月,台湾著名作家罗兰女士再次踏上故乡--天津的土地,重温曾让她魂牵梦绕的乡情、乡景、乡音。他是应邀前来天津拍摄电视记录片《女作家的乡情》的。 罗兰原名靳佩芬,出生于天津宁河县芦台镇。蓟运河是她故乡的河,它不仅孕育了罗兰的生命,而且还以它宽广、宁静的自然美,陶冶了罗兰的性情。爱自然、爱生活,始终贯穿于她的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中。罗兰家的旧居就在蓟运河边,但已被唐山大地震摧毁。如今她只能伫立在蓟运河畔,追忆父辈及祖上在这里生活的沧桑岁月。 宁河七里海,名为海,实际上是一块湿地,这里河道纵横,芦苇…  相似文献   

9.
2007年的春季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如今,你随意到广西各地走走,便会l京讶地发现,八桂大地的一草一木都显得生机盎然。也难怪春节前从澳大利亚回国探亲的刘康霖先生踏上广西首府南宁的那一刻起,便决定不再回去了。他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整洁的街道,文明的乡亲,让他不禁感慨:故乡是那样的祥和、漂亮、文明、和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故著名作家赵树理笔下的小说曾吸引和教育了一代人,而如今,他的故乡晋城市沁水县尉迟村的变化更让人赞叹不已,赵树理小说中人物的后代们已过上令祖辈们想都想不到的生活。 昔日的尉迟村,同旧中国农村的命运一样,是一杯苦涩的酒。赵树理在小说《锻炼锻炼》中塑造了一个“吃不饱”的形象,几乎成了这里农民的代名词。 如今的尉迟村,早就越过了温饱线。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浙江是周恩来的故乡,新中国建立后,他不辞辛劳,30多次回到故里,在关心浙江经济社会建设和百姓生活的同时,多次看望李世光、盖叫天、马一浮、包达三等各界人士,亲切垂询,促膝谈心,开诚相见,共商国事.如今,多少年过去了,但他的崇高品格、亲切教诲和音容笑貌,永远珍藏在浙江人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2.
一个老首长给一个陌生人讲述他故乡小岛的故事,那个小岛在一次火山爆发中沉没了。  相似文献   

13.
谭振 《当代广西》2013,(21):45-45
他学农学,却成为一名物理教师,50多岁又改行到深圳,成为主题公园“锦绣中华”的常务副总经理;他在南京出生,在漂泊中长大,在75岁时才梦圆故乡。  相似文献   

14.
傅传耀  盛荣  刘励 《人大论坛》2014,(3):I0009-I0017
踏着瑞雪,我们来到安顺市西秀区鲍家屯村,探访这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国防大学教授鲍中行出生于此,虽和我们素未谋面,但在电话中说到故乡,他却如数家珍,一口气说了鲍家屯的“五个典范”和“三个活化石”,那份对故乡浓浓的眷恋,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15.
谢晋导演走了。在一个秋风萧瑟的夜晚,在他深情眷恋的故乡白马湖畔雾色茫茫的晨曦中悄然远去……  相似文献   

16.
64年前,他为了能够吃饱饭而报名当了一名国军士兵,连枪都不会用的他又跟随部队去了台湾。他回乡的脚步,被浅浅的台湾海峡一阻就是40年。此后,直到1988年才终于踏上了回乡之路。1990年,他在台湾上班的单位退休后,放弃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的舒适生活,频繁地奔波于大陆故乡与台湾之间,为故乡那些辍学的孩子们圆梦。他的名字叫曾祥来。  相似文献   

17.
三十五年前的一个夏天,一位年方二十的英俊青年,仆仆风尘,从海外回到他阔别十二载的故乡广东潮州。这位青年名叫吴景敬,如今已年过花甲,是位葡萄专家。他在葡萄架下已整整工作了三十个春秋,为发展我国葡萄事业做出了显著成绩。这位老归侨在回顾他走过的三十五年历程时,谦逊地说,他在葡萄专业中,只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与全国建设事业发展的速度相比,还差之千里,必须要继续迈大步……  相似文献   

18.
孙俊涛 《中州统战》2003,(10):32-33
“客家遍寰宇,中原乃故乡。方言犹河洛,礼俗仍晋康。五洲称巨擘,四海谱华章。桑梓亲情厚,黄鲤待君尝。”这是郑州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崔灿教授1990年参加在广东梅州举行的客家与当代世界潮流学术研讨会时的感怀之作。他盛邀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回到自己的故乡中原寻根问祖,如今,他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即将在郑州举行。闻此喜讯,70多岁的崔灿教授激动地说:“来了,来了,终于来了!”他告诉记者: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能在河南举行,因为河南是客家人的祖根地,客家人根在中原。客家遍寰宇崔教授告诉记…  相似文献   

19.
河套的山东汉──朱崇富王进生朱崇富,粗犷微胖的身材,今年40多岁,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里。沂蒙山区纯朴的乡风给他的血液中注入了山东人特有的执拗劲。七岁那年,他随父母来到了巴盟河套,从此,河套便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河套养育了他,他的根也深深扎...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清明节这天上午,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终于踏上了故乡———武进市漕桥镇,终于站在了芳草萋萋的亲人的坟头。他和妻子范我存恭恭敬敬地点燃了三炷香,青烟袅袅,犹如游子的乡思缕缕。抬头,远山如黛;身边,乡河似碧。“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但是这天,“一把怀古的黑伞,撑着清明寒雨霏霏”回到江南故土的余光中,他的乡愁在故乡的烟雨中,在乡亲们的亲情中消散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回乡扫墓@陈士行 @周逸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