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了两个过程的统一:一个是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来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即理论具体化的过程;一个是将马克  相似文献   

2.
张尚成 《思想战线》2013,(Z1):155-158
艾思奇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通俗的语言进入人们的生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艾思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著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现实化、通俗化、时代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6,(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通俗化为前提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方法和原则内化为广大党员干部、战士和群众自身行动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为前提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教育运动,即它是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覃雪梅 《传承》2011,(23):55-57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实现途径,而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必须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贴近生活实际,满足大众需要,语言通俗化、形象化,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的贡献欧炯明艾思奇同志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一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是艾思奇同志哲学活动和哲学贡献的一个突出方面。在中国现...  相似文献   

6.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个层面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姜洁晶 《大连干部学刊》2008,24(9):41-42,4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台有三个层面: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人民群众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这三个层面是层层推进、不断深入的,有着密切联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把握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围绕这三个层面.实现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相似文献   

7.
人民群众往往容易接受和理解通俗易懂的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没有大众化的理论作支撑很难取得实效。毛泽东同志运用传统的成语典故、人民群众实践语言、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探讨了文化领域的功能、方针、继承等基本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进行了通俗化的演绎和表达,形成了大众化的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政治工作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要在通俗化、形象化、现代化上下功夫,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化、现实化、通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色。所谓中国化,从内容上说,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从形式上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精神相结合。这突出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传统哲学扬弃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家伦理思想的合理因素结合。所谓通俗化,就是在语言形式方面,善于集中人民群众中的大众化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所谓现实化,则是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党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有机结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活世界"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不仅仅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化的手段为群众所接受,更为重要的是深入群众的生活世界,关注现实生活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回归生活世界,需要确立人民群众在理论大众化过程中的实践主体地位,改变以往受动的理论接受方式,并且赋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从传授者来看,难点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哲学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切实改进文风;充分运用多种媒体进行“哲普”;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课堂教学应真正实现通俗化.从受众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难点在于“外化活用”.要有“哲学头脑”亦即炼就哲学眼光、理清哲学思路、掌握哲学方法;要有“哲学地实践(生活)”.  相似文献   

12.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思想丰富深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一项极其重大的任务,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是这项任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蕴涵着"化大众"与"大众化"的辩证统一。他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要从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思想中获取教益,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实践性、科学性和人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主要有理论教育、宣传普及、制度规约、政策路径、心理影响、传媒渗透、实践认知、典型引领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把握和处理好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通俗化、科学化、学理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饶华 《人民论坛》2012,(35):222-223
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党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青年群体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流砥柱,向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面向青年群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根据青年群体的特点,采用内容通俗化、形式多样化等方式,使理论广泛而深入地扎根于青年群体心中。  相似文献   

15.
苗瑞丹 《前沿》2011,(12):62-64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做出了开创性探索和重要贡献。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探索宣传方式的通俗化和多样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提供有效途径。这些探索对于当今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玲  ;曾竞松 《人民论坛》2010,(10):214-215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在。在思想多元化、利益复杂化、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理论创新的探索凸显出紧迫性。推进对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理论具体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生动化、通俗化,回归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性化等,都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陈方刘 《岭南学刊》2010,(2):25-28,129
总结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至少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在内容上,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结合起来;二是在对象上,要以农民为主;三是在学科上,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四是在形式上,要使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五是在手段上,要实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霞 《前沿》2010,(11):22-24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注重其独特的语言艺术,以大众语言增强科学理论的吸引力、亲和力和穿透力。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真正成为代表大众的根本利益、融人大众的思想情感、激发大众的创造力量的伟大理论,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成为改造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特质集中表现为:学理化与通俗化的统一、灌输性与感染性的统一、意识形态性与现实利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60多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实践性与理论性统一、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和批判性与引领性统一等基本特征,其基本经验主要有: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大众化的整合力;二是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增强大众化的认同力;三是推进理论通俗化,增强大众化的吸引力;四是树立先进典型,增强大众化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标 《湖湘论坛》2010,23(4):22-27
毛泽东总结和提炼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范式,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真正达到成熟阶段。这种基本范式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基本范式具体又表现为:科学化,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普遍性真理并用之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实践化,在实践中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通俗化,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建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范式的引导和规范下,解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大规模地、有序地开展。这些基本范式至今仍是我们开展大众化所遵循的经典模式和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