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资料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36年的两千多年中,全国灾害总数达5150次,平均每4个月就有一次较大的灾害,其中死亡万人以上的重大灾害,至少在160次以上。明清两代,死亡千人以上的灾害有783次。由于灾害频繁,赈灾工作在历朝历代都是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2.
<正>有资料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36年的两千多年中,全国灾害总数达5150次,平均每4个月就有一次较大的灾害,其中死亡万人以上的重大灾害,至少在160次以上。明清两代,死亡千人以上的灾害有783次。  相似文献   

3.
据邓拓先生<中国救荒史>中的统计,我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59年的2165年间发生的5258次灾害中,水灾1037次,旱灾1035次,位列所有灾种的前两位.两大灾害中,较之重大水灾常造成瞬间爆发性破坏相比,重大旱灾则往往绵延数年,而且对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持久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鲍锋 《今日海南》2010,(11):16-21
这是一次60年不遇的特大水灾——一次强降雨持续时间之长极为少见;一次灾害过程降雨量之大极为少见;一次灾害中被淹、浸和围困的村庄、街道之多极为少见;一次灾害过程对省内市县影响面之大(90%的市县受影响)极为少见……——采访手记自9月30日开始,在20天时间里,一场60年不遇的连绵大雨席卷海南全岛,两次强降雨引发了汛情、洪涝、山体滑坡等严重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5.
<正>2024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多地遭受了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当地相关行业和民众出行造成巨大影响。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对该次灾害事件的影响和应急处置过程进行介绍,同时对2008年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行回顾。通过两次灾害应急能力的对比,总结出我国各地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以及灾害应急机制等方面的提升,并给出相关措施以进一步增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6.
减灾动态     
《中国减灾》2004,(2):62-62
2003年海洋灾害直接损失80亿受灾人口2000万 中国国家海洋局1月31日发表的《200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因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达80.5亿元,比上年增加22%,死亡、失踪人数128人,受灾人口2,000多万。2003年中国海洋灾害属正常年份,其特点是:风暴潮加剧,赤潮增多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在这一年里,中国沿海共发生14次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7亿元,死亡、失踪25人,是主要的海洋灾害,仅广东省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50.4亿元。在同一时期,中国海域共发现赤潮119次,比上年增加40次,其中东海86次,南海16次,累计面积约1.4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7.
2008年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我国连续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两次巨灾,灾害波及范围之广、死亡人口之多、经济损失之重、社会影响之深、救灾难度之大均为历史罕见,灾情之重远超常年;此外,台风、洪涝、旱灾、风雹、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也不同程度发生.2008年以来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7亿人(次)受灾,死亡和失踪88928人,紧急转移安置2682.2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3999万公顷,绝收面积403.2万公顷;倒塌房屋1097.7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547.5亿元.  相似文献   

8.
陆中臣 《中国减灾》1992,2(1):17-18
根据各方面的综合研究,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我国又进入灾害频繁期,至少要经历一个或两个大早、大震、大水为主的群灾丛生阶段;如我国地震活动将进入本世纪以来的第五个高潮期。黄河流域局部地区将有不同程度的大早、大涝发生,上游集中在前5年,中、下游地区可能会有两次对黄河构成威胁的大涝(一次九十年代中期,一次在九十年代末)和一次大早过程(在九十年代前5年)发生。长江下游地区已在1991年出现一次大的洪涝,  相似文献   

9.
临澧县位于湖南省常德市西北部,属丘陵山地区,总面积1209.58平方公里,耕地62.1万亩,林业用地54.37万亩,水域29.67/亩。临澧县是湖南省洞庭湖区多灾频发的严重县之一。据统计,自公元986年至2008年6月,共发生干旱、洪涝、大风、冰雹、冰雪冻害、生物和病虫害5192次,其中干旱灾害992次,洪涝灾害1288次,大风灾害479次,冰雪灾害470次,大雪冰冻灾害176次,生物灾害519次,地震灾害588次,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两起巨灾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痛。这两次巨灾再次表明,中国已经进入新的灾害多发期,巨灾风险防范任务艰巨。当前,中国已基本具备抗御一般性自然灾害的能力,而有效抗御巨灾则是今后防灾减灾的重点。面对这一艰巨任务,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应对巨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每次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害损失到底有多大?灾害损失如何进行统计和评估?这些都是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摆在各级民政救灾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四川省在短短5年时间内,历经了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2013年的"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害。两次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在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的领导下,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和评估  相似文献   

12.
张磊 《中国减灾》2006,(1):46-47
2005年汛期,安徽省利用手机短信全面开展灾害预警服务工作,及时、准确地为各级党政领导、有关防汛重点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据统计,2005年手机短信灾害预警服务系统共发布灾害预警信息41次,发送用户162万人(次),在防范突发性自然危害、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形势出现新变化 从最近一两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实践来看,当前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灾害形势和全国救灾版图呈现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强地震活跃,密度大.2008年以来,我国大陆进入7-10年中强震活跃期,连续发生了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和云南鲁甸地震.二是灾害的突发性、超常性特征明显.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几次灾害,如2012年“7·21”北京暴雨洪涝灾害,2013年四川都江堰山洪泥石流灾害、8月中下旬辽宁抚顺洪水灾害、黑龙江秋季大洪水以及今年8月“威马逊”超强台风灾害等,这几次灾害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三是“北涝南旱”趋势越来越明显.从2010年开始,中国北方有涝灾越来越重的趋势.四是东部地区灾害形势相对较轻,而中西部越来越严峻.这些新变化意味着我们的救灾任务将会更加艰巨、更加繁重.  相似文献   

14.
自1月12日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雪凝灾害。这是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气象灾害,50年一遇。重复出现两次-10.3℃(本栏目所有气温值均为摄氏温度)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贵州带来了许多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持续时间最长:35天; 结冰密度最大:每立方厘米0.89克; 结冰厚度最厚:电线积冰厚20毫米-84毫米;  相似文献   

15.
南方冰雪灾害与现代化社会的大系统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次南方冰雪灾害,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13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所指出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全国广大干部群众、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团结一致、艰苦奋战.抗击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工作取得重大的阶段性胜利”。这是我国继1998年抗洪救灾和2003年抗击“非典”后,又一次战胜了巨大灾害。这三次大灾害都是相隔5年,前2次给我国防灾减灾的制度建设带来了很多经验和教训。1998年抗击洪涝灾害,使我国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和提高了流域抗灾减灾能力;2003年抗击“非典”,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水灾打击下的两湖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勤 《求索》2006,(10)
1931年和1935年,湖南、湖北发生了特大水灾。两次水灾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系统,影响了社会机制的正常运行。在水灾的摧残下,大量人口伤亡,灾民的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条件也不复存在。许多灾民侥幸逃脱了洪魔,却逃不脱随之而来的饥饿、寒冷、疾病的折磨及困扰,他们又不得不流落四方。灾害成为灾民流离的直接推动力,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不稳定。本文分析两次水灾对两湖地区民生的影响,从中更深刻地认识到灾害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破坏性,唤起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06,(3):11-12
2001年年初,上海市启动<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编制工作,经过两年努力,编制完成此项预案,这是省级政府中最早编制应对灾害事故的预案.  相似文献   

18.
正1978年以来,中国重特大灾害发生频繁,灾害损失巨大,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据不完全统计,30多年来发生在中国的重特大灾害足有40次以上,平均每年1—2次甚至更多;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仅国家层面启动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就有5次之多,这些灾害所具备的致灾因子超强、发生概率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严重、灾害影响范围大、灾害影响时间长等特征十分明显。对比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四川芦山地震和云南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救灾应急响应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红州 《中国减灾》2005,(12):28-29
灾害每天都在发生,而人类经过太多灾难的袭击后,从中会得到怎样的教训与警醒呢?岁末将至,本刊对2005年的灾情和救灾工作进行一次回顾,希望读者跟随我们的脚步,进一步认知灾害,防御灾害……  相似文献   

20.
根据十二次民政会议的基本要求,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要在未来三到五年,基本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与社会扶助体系,以使灾害管理行政与慈善事业发展管理行政能够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出重要的杠杆作用。确定这样的目标,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考虑:首先,这是国务院对于全国民政工作的总体部署。回良玉副总理代表国务院要求民政系统未来五年着重建设的八个工作体系中,明确要求,健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努力提高灾害救助水平;支持慈善事业发展,逐步健全社会扶助体系。也就是说,一个是灾害应急救援体系,一个是社会扶助体系,都已经摆在了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