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顺应信息化与智能化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不仅有利于推动城市治理工具、治理效能与治理流程的优化升级,同时也能为城市经济平稳增长持续赋能,并且通过数字消费技术与场景营造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宜居、更智慧、更包容的美好生活需求。从“技术驱动”的信息城市到“应用驱动”的智慧城市再到“场景驱动”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城市,我国城市数字化转型也随着时代发展与进步融入了新的发展目标。当前我国正处在由智慧城市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城市转型的历史发展阶段,作为实现社会生产活动的空间载体,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多方参与”的新发展目标。为此,需要从战略层面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技术层面完善技术基础建设、创新层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主体层面推动多方主体参与来助推智慧城市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引擎。调查表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数字化教学建设面临数字化方案设计缺乏协同、数据要素驱动教学创新的作用亟待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数字化教学交互性功能不足,教师驾驭数字技术的能力缺失等困境。适应教学数字化转型需要,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数字化建设,必须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技能,重构数字化教学应用场景,建设基于多元需求的数字资源,完善数字化教学交互性功能,以数据要素驱动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3.
当前,政务微博的发展正在影响和改变着舆论格局、社会治理结构,并成为区域影响力的重要元素。面对不同地区资源要素分布不均的情况,地方政府何以在有限的注意力下合理配置资源以促进政务微博发展、提升数字治理效能,是学界亟待回应的关键问题。为合理阐释各省政务微博实施绩效的生成逻辑,构建注意力基础观分析框架,本文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上述问题予以探讨。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政务微博的高绩效实施呈现条件协同、多重并发等特征,其生成逻辑可分为注意力驱动型、组织资源驱动型及经验-竞争驱动型三种模式,并体现出能动性与助推力两种生成机制在其中的渐进性分配与混合作用。与以往强技术性电子政务发展模式不同,充沛的财政资源并非推进政务微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核心因素,政府注意力和信息化水平是决定政务微博治理绩效的关键。然而,高强度的注意力虽可在短期内为资源欠发达地区的政务微博发展提供动力,但仍需警惕数字悬浮、技术治理锦标赛等负面结果产生。政务微博最终实施效果仍有赖于构建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增强公众媒介素养为手段的长期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4.
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是一个新的政府绩效管理范式。在这一范式下,政府绩效超越了经济、效率、效益的概念内涵,转而强调在社会价值建构基础上的多元治理。政府绩效的生成路径主要是社会历史情境依赖下的社会价值建构、组织管理和协同领导系统,公共价值的实现与否成为衡量绩效的根本标准。在对政府绩效的生成路径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美国波特兰市城市规划为案例,对新范式下政府绩效的生成路径进行了叙事性解释,并提出了研究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如何影响社会治理过程并推动治理共同体构建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数字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权责对等、激励机制、共识机制与共享机制等关键要素。在与社会治理的深度互动与融合发展中,数字技术形成了赋能工具、治理机制、价值标准与治理手段等治理属性,能够拓展社会治理网络、整合与优化社会治理资源、重塑社会治理公共价值以及推动社会治理制度再生产。数字技术有望解决治理模式转型的稳定预期以及社会治理共同体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但亦存在治理风险。国家要继续推动面向数字化的政府转型、构建面向数字化的规则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发挥数字技术更积极、更有效的治理动能。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利用数字技术给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十四五”数字云南规划》提出不断健全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应用和产业生态新格局,全省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目标。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我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大通道,推动产业现代化对地方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数字经济发展为视角,探究数字经济驱动云南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地方"数字政府"改革是当前政府治道变革的重要途径,关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大业。基于国内"第一梯队"7省市34份政策文本对地方"数字政府"改革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地方"数字政府"改革的目标在于突破政府中心主义的改革逻辑,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数字政府变革;改革工具主要表现为技术赋能、政务数据与服务标准化及健全的组织保障体系;改革重点在于推动地方政府职能数字化转型,即经济调节数字化、市场监管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社会管理数字化、政府运行数字化、环境治理数字化。面对新一轮激荡的数字化浪潮,需要发挥多方力量,从政策导向、管理优化、技术创新等多维层面保障转型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地方"数字政府"改革是当前政府治道变革的重要途径,关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大业.基于国内"第一梯队"7省市34份政策文本对地方"数字政府"改革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地方"数字政府"改革的目标在于突破政府中心主义的改革逻辑,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数字政府变革;改革工具主要表现为技术赋能、政务数据与服务标准化及健全的组织保障体系;改革重点在于推动地方政府职能数字化转型,即经济调节数字化、市场监管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社会管理数字化、政府运行数字化、环境治理数字化.面对新一轮激荡的数字化浪潮,需要发挥多方力量,从政策导向、管理优化、技术创新等多维层面保障转型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9.
为回应国家、社会及公众对大学数字化发展的关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开启了数字化转型进程,将数字化设想嵌入主要战略规划,经过广泛调研论证后,形成了“坚实的数字基础、个性化体验、互联环境、数据驱动的理解和决策”的战略构想;以四大“要素支撑”为行动指南,阶梯式实施“三阶段行动策略”;构建17个评价指标以监测最终成效。这为我国大学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镜鉴:秉持“理想”与“实用”兼具的价值追求,研制从“战略构想”到“战略评价”的行动架构,打造以人为本的数字方案;提供“无形”和“有形”并存的基本要素保障,并遵循“梯次”与“定向”协同的推进策略,实现特色化的大学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民营经济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个重大理论课题,也是与全体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现实问题。随着我国迈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国际环境趋于恶化、营商环境还需优化等现实挑战。浙江在“八八战略”指引之下探索出“党委重视、政府支持、企业作为、社会认同”的实践经验,为民营经济与共同富裕双向赋能提供了有益借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为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力,共同富裕也可以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两者在互动中实现双向赋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与共同富裕双向赋能,应在动力侧方面形成“市场—政府—社会”三轮驱动,在目标端方面缩小“收入—城乡—地区”三大差距,在路径层方面构建“先富—后富—共富”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11.
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回顾和分析中国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实践历程,建立“结构-过程-环境”的制度分析框架,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可体现为结构性制度创新、运行性制度创新和赋能性制度创新三类。根据行政管理制度的层次性和位阶性,可以提炼出理念、体制、机制、工具等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形态。在此基础上,对创新主体动机以及客体回应研究,归纳发现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动力主要有绩效驱动﹑政治驱动、竞争驱动、技术驱动和事件驱动。中国新时代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突破点,要抓住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运行效率,增强服务赋能,有针对性地运用创新动力,使不同类别的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在不同层次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乡村数字化转型逐渐催生了乡村治理的新形态,这使得原本深嵌于传统治理中的结构与过程从中脱嵌出来。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出发,技术嵌入与乡土性的对立、政府组织的独角戏、传统乡情和文化的相斥与数字生态的整体不适,使得乡村治理情境与数字化转型愿景相割裂,带来了乡村数字“隐秩序”与治理悬浮。乡村数字治理迫切需要在地性的内生力,从“技术”到“生态”的系统建构,能有效推动形成“技术-组织-文化-生态”层面的制度联结,实现乡村治理与数字转型的关系再嵌与实践联合,进而为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乡村数字治理提供生态性支持以及可持续的承诺。  相似文献   

13.
数字政府建设是数智化时代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地方政府在实践中的“高价值期待—低治理效能”困境反映出其对如何提升数字政府绩效还存在很大的困惑。以知识管理理论、技术同化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行为层面综合考察数字政府实践困境形成的原因,提出解释模型,重点分析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解吸能力的前因驱动作用和技术同化的中介作用。通过对4个城市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解吸能力是影响数字政府绩效的关键变量;技术同化广度在知识吸收能力—数字政府绩效、知识解吸能力—数字政府绩效之间发挥中介变量作用,技术同化深度则在知识吸收能力—数字政府绩效之间发挥中介变量作用;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解吸能力是推动技术同化在深度与广度两方面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最后,采用神经网络分析对解释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技术同化深度、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解吸能力和技术同化广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发展,政府管理迫切需要由传统向数字政府转型,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要求,但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和潜在的价值冲突。当前,我国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为全面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同时面临法律规制框架不足、数据共享不足、数据信息安全存在隐患以及公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有效防范化解这一系列潜在的安全风险,应针对数字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大行政法规制力度,完善数字政府建设法律框架,健全数据共享法治规则,构建数据安全管理法律制度,不断健全有效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5.
推行协同治理,既需要社会基础,即政府对社会主体地位的尊重,并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又需要实现机制,即构建沟通渠道和参与平台,并健全多元主体间运行机制.为此,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并和社会力量形成治理合力,不断为协同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与制度环境以及体制机制条件.德清县“民间设奖”、“桐庐百姓日”以及慈溪市“和谐促进会”等案例,分别代表了协同治理发轫及生长的三种路径,即自下而上路径、自上而下路径以及上下互动路径.在三种不同路径中,协同治理的发展和完善状况存在着差异.在上下互动的路径中,协同治理的绩效是最佳的;在自下而上的路径中,如果社会力量的发展能够受到政府重视并积极创建协同治理的实现机制,治理绩效比较显著,但政府必须在各种沟通渠道参与平台的构建,尤其是在运行机制的健全方面付出艰苦努力;在自上而下的路径中,因为社会基础薄弱,特别是如果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重视不够,加上治理主体本身不健全,就会导致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难以健全,尽管这一路径的治理绩效也比较显著,但需通过培育发展社会基础并健全运行机制来确保其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史宇璐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6):23-34+49+117-118
基层政府面对多个条线和上级部门下发的事务,常用运动式治理模式应对。运动式治理虽然具有在短期内“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但是存在成本居高、法治之困、治本之难、持续乏力等天然弊端。因此,基层治理必须以长效化为转型面向。通过对A镇农村自建房管理的研究发现,数字化治理手段能够发挥助推作用,规避和弥补运动式治理的深层弊端,进而实现长效化治理。数字化成为构建基层长效治理机制的可行路径:由数字技术搭建的全覆盖简约治理机制能够优化治理成本;通过数字技术构建的全周期法治监控机制能够应对法治困境;基于数字技术搭建的全要素资源整合机制和全链条绩效反馈机制能够巩固治理效果;由数字技术治理驱动的全方位问题发现机制和全流程问题处置机制能够有效解决不可持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危机学习中提升适应性治理能力是政府应对风险社会的重要抓手。在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驱动下,我国政府形成了通过危机学习推动风险治理制度演进的“中国模式”。为了明晰这一经验,以2003-2020年间11个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为案例,借鉴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来构建分析模型,并运用制度语法学进行信息提取。危机学习推动风险治理制度演进的逻辑体现为学习动力、学习体系等。在学习动力方面,经历了情境回应、体系赋能、探索创新的不同阶段。学习体系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回应型政府,以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结构。研究推动了危机学习与制度演进在交叉领域的理论对话,为本土化危机学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从“村”向“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基层治理的空间秩序构建,是实现我国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文章采取田野调查法,对上海市青浦区“城中村”改造进行了实地调研。研究发现,结构性赋能、产业赋能和利益赋能构成了基层治理良性运行的底层逻辑,但是产业培育缺失、风险控制不足、政策路径和规划布局不够全面等现实困境对基层治理效能产生了阻滞效应,为构建良性治理格局,实现空间秩序的有效生成,应优化治理结构、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激励效能。  相似文献   

19.
绩效预算是现代预算发展的高级形态。绩效预算与现代政府治理的共生性和协同性决定了绩效预算是现代政府治理的基础与核心,是推动政府治理系统变革的突破口与关键环节。我国目前推进的预算绩效管理是部门预算走向绩效预算的一个过渡形态。我国的预算管理改革的发展路径和方向是从加强预算管理入手,进一步强化绩效测量评价的技术和能力、以结果为导向推动预算改革与政府改革的协同发展、加紧建立与现代政府治理相适应的绩效预算制度框架、选择政府治理现代化程度高的地方实施绩效预算试点。这些举措有助于稳健地实现分权化、市场化、契约化、结果导向的现代政府治理。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救助当前正面临从救助绝对贫困到救助相对贫困、从被动救助到主动救助、从社会救助不均到精准社会救助的阶段性跨越,以人工智能、互联网与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成为推动社会救助发展的重要支撑,数字化转型成为社会救助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技术应用也成为社会救助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新路向,通过“工具-价值-治理”的渐进式框架予以分析,社会救助数字化转型中存在数字识别失效、数字规则异化、数字系统封闭、数字体系割裂等失灵危机。针对数字化转型中的失灵风险以及现有救助逻辑中的冗余程序,提出数字化社会救助的新流程,并通过凝聚两端资源、明确人本价值、构建开放体系以及制定统筹制度消解数字失灵危机、夯实技术运行底座,助力社会救助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