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些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尚方宝剑的描写,比如《包青天》中的包公就有一把尚方宝剑。在中国历史上真的有尚方宝剑存在吗?这个问题要从我国的秦汉时期说起。  相似文献   

2.
"杨丽娟事件"已经过去7个月了,但是关于这个事件引发的对媒体责任的讨论仍在继续。本文以该事件为例子,探讨娱乐至死时代新闻媒体面临的困局和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3.
书讯     
正《不可告人》作者:老舟定价:29.8元出版:2014年4月本书是作家老舟于《心盲》后的又一力作。故事的主人公孙菲和钱秋雨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令他们纠结的除了秘密,还有生活的困窘与矛盾,因为选择一座城市便是选择一种活法。北京真的是一座想离而离不开的城市吗?家乡真的是一个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吗?  相似文献   

4.
四海 《警界科海》2004,(3):36-37
美国电视剧《法网游龙》里有个情节:警探布里斯科和格林边说着俏皮话、边拿手铐铐住了杀人凶嫌。如果你看过此片,在对两位警探感到由衷钦佩的同时,是否也对这个节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美国的警探真的有这么厉害吗?美国警用实验室真的有如此先进的技术吗?  相似文献   

5.
正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故事、微视频……自媒体的发展正在不知不觉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因言获罪"的各种案例也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自媒体"微"时代,我们到底该如何"发声"?言论自由是一项宪法性的权利。在不损害国家、社会以及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人们在最大的自由限度内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自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每种声音都可以成为媒体  相似文献   

6.
一个个危难者获得爱心捐助的故事接连见诸媒体时,捐助者往往隐藏在幕后。他们是谁?他们是否很富有?一个清华贫困学子倾力救助他人的故事,给出一份答案。  相似文献   

7.
仪喜峰 《行政与法》2013,(8):99-103
自媒体在彰显言论自由之对,也打开了一扇偷窥公民隐私之窗.在宪法视野下,隐私权已经超越部门法的疆域上升为一项基本人权.在自媒体时代,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特征表现为隐蔽性、侵财性、便捷性和严重性,隐私权的传统法律保护模式遭遇了新的挑战.宪法对公民隐私权加以保护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隐私权的宪法保护路径在于明确隐私权是一项列举的人权,强化违宪审查制度的贯彻执行,并通过部门法落实和实施该项权利,建立一个由宪法统领的、由部门法具体实施的、多层级和全方位的立体保护架构.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我看过一部美国科幻电影:若干个世纪后的世界,摩天大楼到处耸立,车流滚滚,彩光流溢,物质文明真可谓高度发达,唯一特别的是,每个人都戴着氧气面罩,因为人已经无法呼吸被污染的空气了! 在面具里生活的人是痛苦、虚假的,也是脆弱的,那部科幻电影里不少人就是被别人扯断了氧气面罩,活活窒息而死,真是令人不寒而栗。1995年,北京真的出现了“氧吧”——一种专门供人吸氧,以解除身心郁闷的特殊场所。我丝毫不关心“氧吧”的商业价值,我所担心的只是“氧吧”本身所意味的某种危险信号: 恐怖的幻想真要变为现实了吗? 自由呼吸的时代真要丧失了吗? 带着面具的生活真的迫近了吗?  相似文献   

9.
费依 《检察风云》2005,(12):74-75
最近媒体上报道的湖北余祥林杀妻冤案以及河北省石家庄聂树斌强奸杀人案,以及前几年报道的辽宁李化伟杀妻冤案等,一系列的冤案让人反思:传统的大要案“从快”的观念是不是要反思一下了?凶手从作案到被处以死刑只有8天的时间,这可能吗?这真的是可以上吉尼斯记录了。所幸这只是作者给我们讲述的过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自2002年年初以来,吴英这个名字就成了国内各大媒体的热点。作为她的律师,我已经记不清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被多少媒体采访过。记者们都想从我这里更多地了解这个传说中的神秘女子。2009年4月16日,吴英的案子一审开庭,三个多月过去了,案子还没有结果。这段时间里,我在反复审视自己辩护观点的同时,也在想着这样的问题:吴英是怎样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中律师辩护权权能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律师的刑事辩护之路为什么越走越难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老生常谈说明问题仍然存在,仍然未获解决。方方面面都在思考,如何避免原先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后“进一步退两步”的现象?如何科学规范侦查程序与检警关系?刑讯逼供与超期羁押真的久治不愈吗?死刑复核与三审终审真的只能纸上谈兵吗?律师会见难与取证难真的还要难下去吗?法官独立与公正审理真的还要从头再来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律师的刑事辩护之路为什么越走越难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老生常谈说明问题仍然存在,仍然未获解决。方方面面都在思考,如何避免原先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后“进一步退两步”的现象?如何科学规范侦查程序与检警关系?刑讯逼供与超期羁押真的久治不愈吗?死刑复核与三审终审真的只能纸上谈兵吗?律师会见难与取证难真的还要难下去吗?法官独立与公正审理真的还要从头再来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律师的刑事辩护之路为什么越走越难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老生常谈说明问题仍然存在,仍然未获解决。方方面面都在思考,如何避免原先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后“进一步退两步”的现象?如何科学规范侦查程序与检警关系?刑讯逼供与超期羁押真的久治不愈吗?死刑复核与三审终审真的只能纸上谈兵吗?律师会见难与取证难真的还要难下去吗?法官独立与公正审理真的还要从头再来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律师的刑事辩护之路为什么越走越难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老生常谈说明问题仍然存在,仍然未获解决。方方面面都在思考,如何避免原先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后“进一步退两步”的现象?如何科学规范侦查程序与检警关系?刑讯逼供与超期羁押真的久治不愈吗?死刑复核与三审终审真的只能纸上谈兵吗?律师会见难与取证难真的还要难下去吗?法官独立与公正审理真的还要从头再来吗?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律师的刑事辩护之路为什么越走越难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老生常谈说明问题仍然存在,仍然未获解决。方方面面都在思考,如何避免原先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后“进一步退两步”的现象?如何科学规范侦查程序与检警关系?刑讯逼供与超期羁押真的久治不愈吗?死刑复核与三审终审真的只能纸上谈兵吗?律师会见难与取证难真的还要难下去吗?法官独立与公正审理真的还要从头再来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律师利用微博、博客等自媒体频频发声,引起了学界与司法界的多方关注.本文致力于明确律师庭外言论在自媒体时代的独有特征,基于近年来律师庭外言论发展的客观现状,理性、辩证地分析自媒体时代律师庭外言论产生的影响,从而引出应对自媒体时代律师庭外言论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现今的人们都很冷淡、自私。真的吗?请读一下《生命因你而感动》吧!一个演绎了34个春秋的真情故事实在感人至深。读了这篇报道,朋友,你感动了吗?殷殷兄弟情,生动地呕歌了两个真正的男子汉。生命因真情而美丽。生命也因真情而感动。那么,感动是什么呢?感动是由于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内心的情感的变化。感动是由于被眼前亲身经历或发生在周围的情景而产生的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这种震撼是真心实意,真真切切的。它“源于内心,有感而发”。会感动的人,是热爱生活的人。他会善于寻觅、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给予心灵的真善美。一个浅…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时代精英,他们敢于创新、勇于拼搏,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用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行动,演绎出一个又一个创业致富、回报社会的动人故事,马怀清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马怀清是张家口龙兴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河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张家口市工商联常委,赤城县工商联会长,更是众乡亲口中“有仁德之心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9.
徐迅雷 《检察风云》2013,(10):32-32
NGO就是"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它已经从最初的"洪水猛兽"变成当下一个挺时髦的词,正式登记的就有46万个——46万个,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在媒体上,"非政府组织"也频频出现。这个时代,是应该把更多的目光移到NGO身上了!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党委政府统管一切,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夫妻吵架家庭纠纷都要找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  相似文献   

20.
想象的谋杀     
这是一个好莱坞似的谋杀剧本,包括6个人的晚餐,一支装了消音器的枪和一艘租来的船,但这些都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