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黄骏 《前沿》2011,(5):53-55
在密尔看来,民主制度的最大优越性其实就在于其能促进社会和个体的功利和进步。但是,也正是这种民主价值的外在预设使其民主思想中出现了过程民主和实质民主的冲突。在两者的冲突中,密尔将权能原则置于平等原则之上,提出了多元选举制度,这也为许多后世民主思想家所批评。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与文明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异构成了文明多样性的前提,也构成了普世价值产生的前提。也正是在差异基础上的相互作用,才使得不同文明形式之间,既存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也存在通顺和谐的状态。而只有通顺和谐的状态,才可能是文明多样性持续存在和发展的根据。而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互惠的交往和交换及交流方式,正是全球化所承载的公正平等、自主和民主、自由与博爱的普世价值的承载者和实现者。  相似文献   

3.
有限多数原则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可行性规则,是对传统平等民主观下多数原则的修正和超越。有限多数原则是受到制约的、择优的多数原则,有限的多数是变动的多数。代议制民主、分权和宪政的权力运行机制以及多元化的社会是有限多数原则得以运行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4.
肖旻  ;陈卫平 《求索》2008,(9):61-6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理念。民主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因为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选票是人类社会处理争端,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协调人类活动行为方式的一大发明,它的成功取决于人类已经认知了的人和事物,体现了社会群体的利益平衡原则和思想的民主。民主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人民,是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现代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也保护个人与少数群体的基本权利。列宁说过,真理只要向前一步,就会成为谬误。选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在很多领域却未必适宜,比如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将其自由、民主、平等价值观宣传为“普世价值”,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成为了影响世界的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学界对“普世价值”的讨论也形成了相当热烈的景象.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出发,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特点来简单分析什么是普世价值;如何正确看待普世价值以及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正确认识西方资本主义所宣传的自由、民主、平等.  相似文献   

7.
平等原则实现的是男女平等权形式上的平等,差别原则实现的是男女平等权实质上的平等。我国应当在宪法中明确禁止歧视原则,确立合理差别原则,并对女性平等权提供宪法救济。  相似文献   

8.
教育民主化包含两个方面:“教育民主”和“民主教育”。“教育民主”不仅包括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也包括个体在教育领域中的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权利。“民主教育”则是把专制的、不民主的、不充分民主的教育改造成为适合公平和民主原则的教育。而以自由和平等为原则的学校管理,可以造就学校教育氛围或学校教育场的包容和和谐,也就必然导致学校教育场具有亲和性、融洽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组织中,主权平等是一种比例平等。由于安理会否决权制度体现了这种比例平等,因此它符合旨在实现衡平的主权平等原则。而且,安理会否决权还要受主权平等原则的制约,安理会否决权改革尤其要遵循主权平等原则。依据主权平等原则,不能取消否决权,而应监督其行使。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扩大要遵循比例平等原则,但新常任理事国不能拥有否决权。  相似文献   

10.
选举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方式,村委会实行直选,坚持直接、平等、公开、竞争的原则,为中国的乡村治理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现代民主因素,也为农村妇女参政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妇女参与村务管理不仅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加快了农业、农民、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李辉 《重庆行政》2011,(6):61-64
政治学意义上的“民主”是与专制、独裁相对立的概念,其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几经反复与颠扑,形成了举世公认的几条原则,如:主权在民原则、多数决定原则、选举原则、保护少数原则等。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在设计民主模式时,形成了既符合民主一般原则,又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制度。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对立与和谐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民主,本身也包含着矛盾。  相似文献   

12.
傅强 《大连干部学刊》2008,24(11):39-42
凯·尼尔森对罗尔斯公平正义论的正义原则进行了比较与批判,着重指出“差别原则”与“平等自由原则”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之间存在内在矛盾,资源和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并不能实现人们平等的自尊,同时也因为差别原则所导致的实质性不平等,而使自由成为“无用的自由”。尼尔森在批判中构建,提出了平等正义论的两原则,力图将平等贯彻始终,实现两个正义原则在平等维度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13.
陈树艳 《前沿》2010,(14):34-36
平等和自由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两大支柱,平等的观念历史悠久。平等渗透在每一项宪法权利之中,是每一项宪法权利都必须具备的要素。平等不仅仅是一项原则,也是一项权利。平等一直以来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特别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经为大多数的国家所采纳,成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原则,大多数国家都确立了平等的原则以期在整个社会实现一种制度意义上的平等(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4.
李中林 《江苏政协》2013,(10):25-26
<正>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其产生土壤是自由民主和代议民主的纠偏和完善,出发点是着力解决"多数暴政"所带来的"少数侵害"问题。因此,有人把协商民主定义为:协商民主就是基于人民主权原则和多数原则,自由平等的公民,以公共利益为共同的价值诉求,通过理性的公共协商,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赋予公共决策以合法性。协商民主的本质内涵是助推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存在丰富的  相似文献   

15.
<正>贺海仁著《法人民说》结合中国法治进程对人民主权论进行了法哲学阐释。作者用法人民这一术语整合自由、人权、民主、公正、平等、法治等现代性概念,确立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最高地位,构建国家权力来自人民、通过人民并为了人民的法理学。一、"法人民"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价值立场人民是一个历史概念、政治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哲学概念。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的主体,是法治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主权在民是现代民主的核心和精髓,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原则,也是一种法律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国家治理理  相似文献   

16.
李静 《青年论坛》2006,(6):83-85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涵之一。如何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准确把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当前司法工作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平等原则要求司法工作必须坚持司法为民宗旨;坚持公平与正义的目标;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适应平等原则的要求,司法实践中必须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包括程序平等与实体平等的关系、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平等保护与特殊保护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吴鹏 《岭南学刊》2008,(4):35-38
干部选拔的封闭性、干部使用的失衡性、干部考察的神秘性、干部评价的主观性、干部流动的单向性,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必须从宏观上把握好民主原则、平等原则、开放原则和规范原则。同时,干部工作必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明确职位标准、规范工作程序、强化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8.
论突发性群体矛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娅菲 《前沿》2006,(4):132-134
突发性群体矛盾从根本上说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突发性群体矛盾的关键环节。针对突发性群体矛盾在诱发、孕育、爆发、事后四个阶段的特殊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侧重点和着力点也有所不同。应坚持“三宜三不宜”,瞻前性、主动性,政策性和平等民主的原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效地解决突发性群体矛盾,保持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09,(1):89-90
聂伟迅在《江汉论坛》2008年第9期撰文认为,民主的建立有赖于良好的政治文化土壤,但民主也会对公民政治心理产生某些负面的影响,其所包含的平等诉求使得个人主义在社会上普遍流行,人民主权原则的确立则导致公民个人意志的脆弱和批判精神的缺乏,而过度的政治参与可能使公民政治心理出现异化,多数福利原则会增强公民对国家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孙英 《思想战线》2005,31(5):24-26
罗尔斯、海耶克和诺齐克的自由公正论,将自由与公正以及自由的原则与正义的原则等同起来。罗尔斯从自由的原则与正义的原则相等同的前提出发,得出基本权利完全平等与非基本权利比例平等的社会正义原则。海耶克同样从等同正义的原则与自由的原则出发,却得出了另一种结论:社会正义是一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主观幻象,亦即所谓“社会正义的幻象”。诺齐克从等同正义与自由出发,也同样错误地得出结论说:除了自由交换,一切社会正义原则都因其模式化而违反自由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