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韶山印象     
9月9日,毛泽东同志逝世36周年,这一天我正在韶山。并非刻意选择这一天,湖南之行本就有参观韶山的安排,同时这也是我多年的一个夙愿。韶山既是革命纪念地,又是5A级风景旅游区,分为滴水洞、韶峰、故居三块,里面分设共27个景点。毛泽东逝世36年来,每年前来韶山参观、旅游的人数高达100万以上。毛泽东故居正屋门上,是邓小平亲笔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黑底镏金大字。过去有人把游韶山称为朝圣之旅,我丝毫没有这个感觉。在伟人故居里漫步,感觉就是到了一户农舍,毛泽东不是神,说白了也是一个农家子弟。所不同的是,他在年青时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相似文献   

2.
正1975年4月5日,89岁高龄的蒋介石在台湾逝世。警卫人员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高兴,起床后,便将它告诉了毛泽东。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毛泽东听后并没有高兴,反而一脸凝重。他对身边的人说:"知道了。"此时,没有人能理解毛泽东内心的复杂感情。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毛泽东私下为蒋介石举行了一场个人的追悼仪式。  相似文献   

3.
蒋建农 《新东方》2006,(6):57-60
在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时,诗人臧克家一次在接受采访中套用过去塾学里赞颂孔子的话,写了这样一幅字:“大哉毛泽东,大哉毛泽东。毛泽东之前没有毛泽东,毛泽东之后谁若毛泽东!大哉毛泽东,大哉毛泽东。”言词间透映出诗人的独特感触和浪漫情怀。在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之际,回顾毛泽东的传奇经历,不知何谓“诗”的我,竟也不由得对诗人的感触产生了共鸣。一、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百二十多年以前,韶山一处坐落在偏僻山坳里的普通农居,诞生了一个男婴,他就是毛泽东。正像那首被后人争相咏唱的歌曲中所写:“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  相似文献   

4.
刘晓农 《传承》2007,(12):22-25
1963年1月,毛泽东主席在南昌接见委内瑞拉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时,谈到了井冈山斗争,毛泽东说:"我是被逼上‘梁山’的。"1970年3月,毛泽东在接见江西革命委员会主任程世清时谈到井冈山斗争,也说了同样一句话:"我是被逼上‘梁山’的。"  相似文献   

5.
史海一勺     
《乡音》2012,(3):47-47
毛泽东怎样以飞机起落讲哲学1957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起程赴苏联,这是他唯一一次坐飞机出访,也是最后一次走出国门。专机在南苑机场起飞后,毛泽东心情很好,笑着问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你是位哲学家,又是老朋友。我给你出一道题目怎么样?"尤金笑着说:"是的,我是研究哲学的,我们也是老相识了。我争取及格。"  相似文献   

6.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主席逝世。一颗巨星陨落了!从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了毛泽东主席治丧活动的宣传报道。当时,我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这是我从未遇到过的一次重大宣传报道,也是中央台历史上一次空前的重大宣传报道。把这一历史性治丧活动的报道情况如实地记载下来,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王廷连 《传承》2007,(9):21-22
2007年9月9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逝世31周年的日子。在纪念毛泽东逝世31周年的日子里,笔者通过阅读毛泽东的著作以及与毛泽东有关的一些史料、文献、纪念文章,探索伟大执政心怀,总结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和鲁迅是现代中国两位伟大人物。尽管两人生活经历迥然不同,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也有诸多差异,甚至从未谋面相识,但是,他们都承认相互间有着思想方面的联系。如鲁迅逝世前不久郑重地表示: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即“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的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鲁迅全集》1981年版第六卷589页,以下只注卷页);毛泽东在晚年深情地说过:“我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9.
夏明星  华灵强 《传承》2009,(7):17-19
由于卡特出生于1924年10月1日,生日恰好同中国的国庆节在同一天。每次会见时,邓小平总要说:"你的生日是你与中国人民友谊的特殊情结。"对于邓小平的外交风采,卡特也深为折服,他在邓小平逝世后接受采访时如是说:"我深感荣幸的是,在我担任美国总统期间,邓小平与我实现了中美建交。"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战争指导艺术之精髓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建国后把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概括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仅体现了毛泽东在战争指导上注重夺取主动权的最高境界,同时也蕴涵了夺取主动权的重要方法,是毛泽东战争指导艺术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次子毛岸青于2007年3月23日逝世,许多媒体在追忆岸青生平时皆提到一个人:董健吾牧师。董健吾对毛氏兄弟有收养之恩。这个已经被淡忘的传奇人物,随着毛岸青的逝世,再次浮出历史的水面……  相似文献   

12.
朱景海 《人民公安》2012,(21):56-56
2012年11月10日是我父亲逝世30周年的日子,谨以此文深切缅怀我最亲爱的父亲——朱庆鹤同志。2008年7月的一个下午,我在公安部广渠门住宅区游泳时,遇到公安部老干部李朝勇叔叔,他见到我就主动说:"你是朱庆鹤的儿子吧!"然后感慨道:"你父亲真是个大好人啊!"在和李叔叔的交谈中,我了解到,李叔叔原来在"文革"前由组织派到中南海有  相似文献   

13.
陈晋 《党建研究》2012,(5):61-63
做领导应该干什么事,毛泽东和邓小平说过两句极为相似的话。毛泽东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邓小平说:"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抓方针。"出主意,就是抓方针;用干部,就是抓头头。抓住了这两条,也就抓住了做领导的根本。道理  相似文献   

14.
小区甬道上,横挂起一幅红布,迎着三月春风抖动,红地白字的标语是:“一个党员一面旗,党的宗旨进社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直觉的反映:不敢当,我是个党员,我可就成不了一面旗。接着,以传统的党员思维方式想道: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只有毛泽东可以称“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到处是画家张仃作的一幅大招贴画,占据主画面的是毛泽东当年敞开蓝色衣领的头像,背景为一面硕大的红旗,下面以美术字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到了90年代,邓小平逝世后,文件中,荧屏里,各种重大会议会场上,出现了新的口号:“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前进!”毛泽东、邓小平先后成为“旗帜”是可以理解的。而在他们身后,怎么六千万党员每个人都成了“一面旗”:这符合现行党章规定的组织原则吗?六千万党员就六千面旗,这合适吗?即使每个党员都这么蒙“天降大任”,要作为一面旗而存在,  相似文献   

15.
李崟 《党建研究》2011,(9):63-63
罗荣桓元帅从1927年跟随毛泽东走上井冈山,到1963年逝世,风风雨雨伴随毛泽东近半个世纪。毛泽东称其为“一生共事的人”。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是毛泽东同志的主要助手之一。毛泽东同志逝世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把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继承、捍卫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历史重任,又主要地落在邓小平同志身上。这种历史冬件,形成了邓小平  相似文献   

17.
在我党历史上,毛泽东曾以实干著称。延安时期,流行这样的顺口溜:"毛泽东的实际,王明的口才,博古的理论,周恩来的人才。"这样的概括未必准确,却反映出当时人们十分推崇毛泽东的实干之功。他还给美国新闻记者兼作家白修德留下了"不尚空谈,对我所说的都是实际情况"的深刻印象。的确,作为实干家的毛泽东,曾在党内十分推崇不尚空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941年,"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尚未从思想上彻底肃清,党内许多做实际工作的人喜欢凭借主观,夸夸其谈,自以为是,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毛泽东说:"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相似文献   

18.
正毛泽东: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毛泽东1920年第一次读《共产党宣言》。这一年,毛泽东27岁。同一年,他在湖南创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第二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常读、精读、细读的一本书。读了多少遍?无法统计。1939年,他对党内同志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的一个特点是牺牲个人、维护组织,这个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尼克松对他有一段评价。尼克松20世纪70年代初访问中国,与毛泽东、周恩来有过多次接触。尼克松说:"毛泽东是一团烈火,周恩来是一个控制火势的人。"周恩来在我们党内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的实质就是"高度聚焦"。我在这儿给大家举一个例子。长征之初,博古是中共中央负总责的人,长征之前毛泽东给博古写了一封信,他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06,(Z1)
1976年9月9日0时10分,毛泽东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布《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报告了这一噩耗,整个中国的气氛陡然变得凝重起来。1976年9月18日,首都百万群众和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追悼大会,全国各地亿万群众同时追悼默哀。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毛泽东,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在全校的毛泽东追悼会上念悼词时,一边哭着一边念,那份悼词最后竟然没能念完。航运公司工人王军胜在9月18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的追悼会很简单,我若有所失,主席真是一个时代的灵魂啊,灵魂离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