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民主法治进程加快推进,公民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益诉求和权益保障的双重愿望越来越迫切,这些都需要公正、高效、廉洁的司法体制作保证。与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期待相比,目前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还存在许多不适应。司法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但人们对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基本理念与实现路径之选择依然有着广泛的争议。司法改革复杂艰巨,需要坚定的改革决心,更需要改革的智慧。司法改革必须突破部门利益之争,在一些重点环节与重点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本刊特汇集相关论文6篇,探讨当前司法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司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 ,我国正在逐渐摆脱以专政为核心的刑事司法理念 ,向以人权保障为归依的刑事司法理念演进。在这一过程中 ,引入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十分必要 ,其中包括价值上的转换 ,制度上的改革 ,规范上的更新。我们在处理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关系时 ,必须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积极与稳妥、引入与融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探讨中国式宪政和司法改革。从党纪与国法的不同维度,考察政法委和中纪委与司法改革的关系。研究公检法司的相互制约、司法去行政化、独立审判权等问题。只有进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变革,庭审把关实质化,赋予当事双方对等的调查取证权,努力实现庭审中的"直接言词原则",司法独立才具有现实性。在社会实践中,中国所要的是能够实现社会和谐的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三次司法改革,前两次改革以实现司法职业化为目标,后一次改革则倡导司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形塑。从三次司法改革的历程看,我国的司法改革徘徊在司法职业化与能动司法之间,遭遇理论和实证的双重困境。司法改革需要跳出司法职业化和能动司法的老路,以规则遵循为切入点,走向规则主义的司法。规则主义司法的走向,是统一职业化司法与能动司法之价值追求、确保依法治国目标的落实、实现程序正义的必然选择。规则主义司法要求司法权行使范围受法律的严格规制,司法权行使过程依规则而推进,司法的社会效果寓于法律效果之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改革的目标,一是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最佳平衡,二是树立司法权威。中国司法改革的基本思路从大的层面来看,包括审判方式、诉讼制度、司法体制、司法机制、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从基本进路来看,包括司法机关的定位、司法工作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司法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及其运作等九个方面。中国司法改革应当注意实行全面统一领导、要有系统的理论指导、要有整体的改革思路和成熟的改革方案等十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的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律总是对经历的总结.中国现代或当代司法时间还不长,还没定型,因此很难总结.但就一般意义上谈司法,借助现有的国内外经验,一个基本经验,我认为就是要了解司法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这可以说是中国人过去一百多年来在现代化努力进程中形成的一个基本的思想路线.在这个意义上看,所谓规律就是必须符合中国实际,探寻司法规律就是从司法工作的实际中去发现哪些因素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我讲三个问题:一是司法纠纷解决的机制;二是现代社会中司法制度的变迁引起了哪些变化;三是中国当代有哪些司法工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司法改革为近年法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寻找出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正确路径。本刊与河南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联合组织的以“中国法律传统与当代司法改革”为题的讨论,旨在对中国的司法改革乃至法制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当下中国的能动司法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并同时避免不利的实践与后果,就必须要恪守能动司法的限度;也即要处理好“能动”地司法与“依法”司法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型构起能动司法的边界。因而,这不仅意味着,当下中国司法场域里的能动司法,必须要认真对待法治的基本原则,甚至是“法条主义”;而且也意味着当下中国的司法改革,必须要摆脱长期以来西方二元对立的司法知识观对中国司法裁判与司法发展的宰制,以一种新的、当然也是适合于中国社会的司法知识观来引领中国的司法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司法传统与当代司法公正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法改革为近年法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寻找出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正确路径。本刊与河南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联合组织的以“中国法律传统与当代司法改革”为题的讨论,旨在对中国的司法改革乃至法制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综合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参考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经验,针对中国实际,提出了中国司法改革的三原则:司法独立原则、宪法监督司法化原则、监督司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营造良性司法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司法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司法监督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司法的三大传统及其对当代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司法改革为近年法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寻找出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正确路径。本刊与河南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联合组织的以“中国法律传统与当代司法改革”为题的讨论,旨在对中国的司法改革乃至法制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司法的规范价值包括秩序、公正、人权等要素。在传统政治法律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 (阶级理论 )的共同影响下 ,当代中国形成了具有政治工具主义色彩的司法价值观———专政工具论。目前 ,在市场经济和法律制度现代化的推动下 ,这种由来已久的司法价值观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变化的总体态势是由专政工具的价值定位逐渐转向民权保障的方向。这种变化态势对现有的司法体制构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不变”的中国基层司法风格及其社会经济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改革为近年法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寻找出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正确路径。本刊与河南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联合组织的以“中国法律传统与当代司法改革”为题的讨论,旨在对中国的司法改革乃至法制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司法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步骤。司法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司法公正,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实现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司法改革的内容涵盖"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诸方面,因此对立法、司法、法务管理和法学研究都提出了艰巨任务和严竣挑战。只有高屋建瓴周密设计,科学筹划改革步骤,具体落实改革措施,认真总结改革经验,时刻校正改革目标,坚持不懈努力前行,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历程为视角,探究了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中大众化与职业化两种司法理念的历史渊源、优劣势、本质及其背后的矛盾的博弈,分析了要走中国特色司法改革之路,必须要正确对待司法独立与司法权威影响因素,提出了中国司法改革需要走大众化与职业化相结合且以大众化为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司法过程是形成案件事实、发现并适用法律、处理各种程序性问题的过程,司法裁判相应地包括实体性裁判和程序性裁判,后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司法程序性裁判机制的缺失是当前程序性违法现象泛滥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司法改革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中国司法改革推进路径在于通过规范司法程序性裁判消除司法程序性违法现象,重塑司法形象.为此,必须重新审视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调整司法程序性裁判的价值定位;必须重新把握公开审判原则,增加司法程序性裁判的透明度;必须根据程序主体性原则,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必须重新梳理司法程序性裁判的对象,建立有效的程序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8.
所谓司法政策,即特定司法主体,在一定时期内,为反映和实现所代表阶级、集团、阶层的特定利益与意志,并为了解决司法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而采取、制定、遵循的措施、规程、原则以及一系列相应活动。司法改革,则是对既有司法制度的一种主动打破或对失范(实效欠佳)的司法制度体系之积极回应,以期实现司法制度更为公正、效率、有机地运作。应当说,司法政策与司法改革的关联、互动正是通过司法活动链接了起来。因而,考察司法政策与司法改革的关系无疑是深入探讨二者对司法活动的影响、作用、价值等问题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十八大提出坚持"三个自信",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语境下,司法改革如何定位以及定位的层次性问题是决定司法改革方向是否正确、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中国的司法改革有体制和国情两个不可逾越;三权分立理论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语境已经终结,在现代宪政语境下三权分立并非司法独立必然的体制前提;同时,司法改革还必须通过历史借鉴,重新解读独立司法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因而,应以政治定位为先导,法律定位为中轴,功能定位为内容,三位一体的层次结构作为司法改革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中,维权和维稳构成改革措施正当性的独立理由.司法维权与司法维稳的一致性获得充分肯认,而其内在差异则被忽视.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中国司法改革的方向性和稳定性,使司法改革在总体上显得莽撞和冒进.当下中国司法改革的路径必须立基于“维权”与“维稳”双重考量之上,在司法程序的刚性与多样性之间、司法的消极属性与能动司法之间、司法独立与司法民主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