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开展两岸文化交流,必须深入、准确地了解两岸文化的现状,才能有的放矢收到实效。目前大陆方面谈论两岸文化的共同性较多,谈论差异性较少,两岸文化是否存在本质的差异,还没有明确的结论。通过查阅学术界对两岸文化差异的各种说法,说明多数人认定两岸文化没有本质的差异。本文从两岸社会性质、社会制度的差异出发,运用文化社会学的"文化突变"概念,论证两岸文化存在本质差异并探讨其原因,进而从当前大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分别说明两岸文化本质差异的具体表现。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开展两岸文化交流必须重视解决的三个问题:对两岸文化异同的评估、文化交流的目的、对两岸文化差异的态度,并针对一些不同的看法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2.
现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认为两岸文化相同,通过交流必定可以增强文化认同,而对文化交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几十年来台湾建构“文化民族主义”的考察,说明企图把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切割开来,建构台湾文化主体性是无法成功的,但台湾在“去中国化”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这对两岸文化认同造成很大障碍.  相似文献   

3.
张华 《统一论坛》2007,(6):24-27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和举措,两岸文化交流空前活跃。尽管台湾当局不断加大推动"文化台独"的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充分挖掘齐鲁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两岸文化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书画破题,打开文化交流局面。书画艺术中国独有,又为两岸文化所共有,深受各层次人士喜爱。早在两岸开放探亲之初的1989年,济南市就在人民大会堂策划组织了“海峡两岸名家书画联展”,这是两岸较早开展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之一。当时海峡两岸几乎所有的知名书画家都应邀参加了展览,轰动一时。为此,山东电视台还制作了电视专题片《丹青墨宝故乡情》。济南市吴泽浩等画家多次应邀赴台进行书画交流,轰动台湾画坛。台湾李奇茂、张炳煌等10余位著名书画家来济南参…  相似文献   

5.
微博声音     
《台声》2016,(4)
正胡歌演员、歌手、制片人现在,热衷于大陆影视节目的台湾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两岸一家亲,文化交流是心与心的对话,影响有如春风化雨。回望2015年,两岸文化交流持续深入,两岸青年人的参与和更多富有新意的文化交流内容,让这一年的文化主题劲吹"青春风"。这股"青春风",随着大陆电视剧与综艺节目的持续火热,已悄然"吹入"台湾。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陆影片《可可西里》在台霹获得第41属金马奖,2004年两岸文化交流在临近年底时达到高潮。回望过去的一年.文化部港澳台文化事务司负责人认为两岸文化交流保持了持续的热络,交流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24)
<正>两岸各领域包括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1987年11月,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同胞隔绝状态结束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逐步发展起来。1992年8月,由12名艺术家组成的"大陆艺术家演出团"首次进入台湾,实现了两岸的双向文化交流。特别是2008年5月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以来,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取得很大发展。如今,两岸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12月27日至30日,"两岸一家亲论坛"——十九大精神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新机遇学术研讨会在漳州举行,为期4天。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十九大精神与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十九大国家发展蓝图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趋势研究"和"新时代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新路径"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赵辉 《台声》2006,(11):37-41
两岸亲情血浓于水。文化一脉相承。两岸城市艺术节活动的举办。搭建了两岸城市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将推动两岸文化团体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密切两岸文化往来。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大力发展两岸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是两岸实现双赢、走向繁荣的共同需要。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5,(24)
<正>文化交流是今后两岸互动的基础,两岸的经济贸易如果没有文化交流作为基础,那么经济交流到一个地步,一定会出现瓶颈。无论今后国民党与民进党谁来执政,两岸的文化交流是不会中断的。为了进一步有效地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应当"往下面扎根",采用活泼接地气的方法手段,吸引年轻人的  相似文献   

11.
陈筠  吴师 《两岸关系》2009,(4):27-28
两岸文化交流一直是两岸关系发展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两岸的文化交流,能够非常有效地使两岸面对面进行对话与思想的交流,进行借鉴和学习;对两岸的互相了解,对弘扬中华文化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台湾媒体虽对1997年两岸文化交流发表了很有见地的看法:“以最近一年来艺文团体来往两岸访问的情形而言,可说是颇为频繁和热烈,对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应有种益;尤其在艺文展演方面,彼此都增加了观摩的机会。”“两岸文化交流已积累了甚多经验。在两岸的政治工动陷入低迷之时,文艺界的互访确有助于两岸民众感情的交流。”这种见解,既客观地肯定了两岸文化交流态势,也中肯地道出了文化交流的深刻意义和作用。一年来,两岸文化“双向交流”呈现出平稳有序的发展态势。两岸同胞热心于两岸文化交流的人不断增多,投入交流行列的经纪公司、基…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财富,是连接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2006年总书记考察福建时又多次强调: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仰、歌仔戏、南音等都深深扎根于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之中。福建要运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上杭是台湾450万客家人的重要祖籍地之一,至今保留着李、张、丘、廖等30多个客家姓氏始祖的祖祠、祖墓,他们的裔孙遍布海内外,每年都有数万海内外乡亲前来寻根谒祖。上杭县收藏着115个姓氏、1600多部、1万余册的客家族谱,是客家人向外播迁、繁衍生息的重要史料和寻根谒祖的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14.
动态扫描     
《台声》2015,(14)
<正>2015年"DV看两岸·青春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启动7月9日,由央视网主办的2015"DV看两岸·青春两岸"新媒体文化交流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鼓励两岸青少年创作、上传原创新媒体影像作品,并将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推荐。主办方还将邀请专业人士指导两岸青年共同组建创作团队,合作摄制主题微电影。"DV看两岸"是央视网2013年推出的两岸青年新媒体文化交流活动。3年来,活动已累计征集展播原创影像作品5000余部,组织20多场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并推出了由两岸青年合作摄制的反映青春梦想的《追梦三部曲》《掌心痣》等系  相似文献   

15.
邰雯暄 《台声》2014,(11):63-65
<正>9月29日至10月7日,"闽南古韵·两岸传情——海峡两岸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系列活动在国家大剧院艺术沙龙展厅隆重举行。其间,前往参观国家大剧院的游客,都十分有幸地一览了独特的闽南文化的别样风情。此次展演活动以"弘扬闽南传统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共圆两岸同胞中国梦"为主题,分为"亲情"、"乡情"、"海峡情"三个篇章,通过展览和演出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呈现漳州锦歌、泉州高甲戏、闽台歌仔戏、闽台木偶戏、南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彰显两岸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2月,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等29个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即"31条措施"。北京市也于当年10月,在31条措施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深化京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即"55条措施"。这些措施发布后,引起了岛内外台胞广泛关注,措施涉及内容之多、开放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涉及部门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将有利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两岸统一,既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民众.从1949年底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50余年的实际情况看,促动台湾当局开启两岸民间商贸、促动两岸民众往来、推动两岸文化交流、遏制"台独"势力蔓延等,都是台湾民众力量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实现两岸统一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台湾民众这股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4月的潍坊,鸢飞草长,海阔潮生。伴随第34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举行,海峡两岸风筝文化交流活动也迈进了第10个年头,作为潍台文化交流的一条主线,两岸风筝文化交流已成为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展现潍坊特有活力的金字招牌。一项项创新突破,一场场交流互动,为两岸交流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潍坊市党代会提出的"一三四七"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更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  相似文献   

19.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有益的机制和平台,为两岸经济提供强大活力,进而提升两岸经济的竞争力,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也是我们持续举办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论坛的目的。"2013年5月10日上午9时,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一行乘坐的大巴车缓慢驶入位于台湾高雄市的台湾东方设计学院。一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两排整整齐齐地竖挂在椰子树上的条幅,上面的字样正宣示了要在这  相似文献   

20.
娄杰 《统一论坛》2004,(6):24-26
海峡两岸文化同属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两岸就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渊源,儒学是两岸共同文化根基之一,两岸同胞具有共同民族文化传统,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亲情交往证明两岸血缘关系是民族认同的凝结点。“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