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判决理由是判决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由论证必须以判决书认定的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其目的是为下判提供理论依据,即根据判决书认定的事实和国家法律规定,为什么要这样判决,而不那么判决。刑事判决书,如果缺乏理由的论证,或者对理由论证得不充分、不妥当,就不易使被告人服判,也就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刑事判决书的质量,除了要求完整、简炼和清晰地写述犯罪事实,准确、明晰地表达主文,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是写好判决理由。笔者认为,写好刑事判决书的理由部分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一、论据充足,论证充分。判决理由论证必须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从而为判决主文提供事实和理论依据。如果判决理由的论据不充足,论证不充分或不妥贴,就不易使被告人  相似文献   

3.
刑事裁判文书指刑事判决书和刑事裁定书。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就实体问题作出的具有约束力的结论文书;刑事裁定书是人民法院解决诉讼程序和部分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决定文书。在我国刑事裁判文书的制作主要有下列问题有待改进: 第一,裁判文书定罪事实阐述简单,审判人员认定被告犯罪的证据很少或根本未作反映,形成简单的公式化。在相当数量的一审有罪判决书中,较常见的写法是在简单叙述犯罪事实后,即进行公式化归纳:“上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供认不讳。本院认为,被告人×××构成××罪。”象这样的判决书,由  相似文献   

4.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事实能否认定,必须有证据作基础.判决书是案件的审判结论,自应贯彻这一唯物主义的审判原则.民事判决书和行政判决书如此,刑事判决书中对证据要求得更高.过去写判决书,对证据在其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表现在刑事判决书上的是,证据还是知道要列举,但是举得笼统抽象.如有的使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被告人亦供认不讳”等公式化的套话,显得空洞无物;有的使用“被告人的上述罪行,有人证、物证、书证在卷,足以认定”等简单举证的神秘词句.表现在民事判决书上的是,多数的不写证据,少数的在叙事过程中提及证据,没有把证据提到判决书的内容要素中来.最高人民法院制订的判决书(包括解决实体问题的刑事裁定书  相似文献   

5.
一、第一审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概念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诉讼法(刑事部分)和民事诉讼法(民事赔偿部分)规定的第一审程序,对审理终结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确认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依法应负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或者被告人的行为虽不构成...  相似文献   

6.
司法实践中,有些法院存在这种情况:庭审后,经合议庭合议当庭作了宣判,而送达的刑事判决书内容却与当庭宣判的内容不完全相符,即刑事判决书改变了当庭宣判的内容。有人认为,根据法律规定,当庭宣判后至刑事判决书送达前的这段时间并不计入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期限和被告人的上诉期限,如果这段时间发现当庭所作的判决有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错误或量刑不当,当然可以变更其内容。笔者认为,这种作法欠妥,理由如下:   第一,违背诉讼程序立法本意,不符合公开审判原则。其一,立法者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刑事判决书的送达期间,一方面是考…  相似文献   

7.
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通过审判最后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应否受罚,如何处罚的决定性的诉讼文书。它对诉讼当事人来说,具有国家法律的效力。可以说,法律是判决书的准  相似文献   

8.
刑事被告人人权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被告人人权的法律保障罗本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伴随着国际人权运动高涨,刑事被告人人权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权利的多少及其受到保障的强度,被视为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民主化、科学化的标志。本文主要对刑事被告人人在概念,刑事被...  相似文献   

9.
一、制作第一审刑事无罪判决书的直要意义第一审刑事无罪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程序,对审理终结的刑事案件,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依照法律,确认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不应追究刑事责任,而宣告被告人无罪所作出的书面决定。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条的规定,“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刑事诉讼法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所要求的。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在取消免于起诉制度的同时,确立了未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得定罪的原则,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  相似文献   

10.
<正> 再审程序,亦即审判监督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包括裁定,下同)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重新审理的一种特殊的诉讼程序。再审刑事判决书,则是经过再审后所作处理决定的法律文书。在审判实践中,由于有的审判人员对再审刑事判决书所具有的特点认识不清,因而在制作再审判决书中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有必要加以探究。为论述方便起见,我们不妨先看一份再审刑事判决书。  相似文献   

11.
适用普通程序的第一审公诉案件刑事判决书(一)概述适用普通程序的第一审公诉案件刑事判决书,是指第一审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程序审理终结后,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确认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的...  相似文献   

12.
一份判决书,实际上就是一篇议论文。判决主文是论点,犯罪事实是论据,而判决理由则是论证。一份刑事判决书,即使论据充分,论点正确鲜明,但是如果缺乏严密的推理论证,逻辑性不强,就会影响判决书的质量,削弱判决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刑事判决书中引用的刑法条文,是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只有正确地引用法律条文,才能使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充分可靠。有的判决书只注意对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认定,而忽视对法律条文的正确引用,出现错引、少引、漏引和引用条文紊乱等现象,定罪量刑的依据不充分,不准确,有损于司法机关的威信。这种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引用刑法条文,要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在法院裁判文书制作中有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弊病,即理由阐述简单,定罪量刑的理由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论证说理软弱无力,拘泥于公式化。现仅从弄刑事案件看:在一审刑事有罪判决书中,有的既没有把定罪理由列举出来,又未把量刑的依据表述清楚。较常见的写法是:“上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或证据在卷),被告人供认不讳,足以认定。本院认为,被告人某某的行为,已构成某某罪。为维护(保护)……,判决如下:”我们曾对一个基层法院某年制作的刑事判决书作过调  相似文献   

15.
在刑事诉讼中,刑事被告人处在被追诉的地位,是权利最容易受到损害的群体,加强对他们的权利保护,体现了现代刑事诉讼的客观要求,而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权利多少及其受保障的程度,也被视为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民主化、科学化的标志。但是,在审判  相似文献   

16.
本刊一九八二年第七期刊登了周道鸾、张泗汉两同志写的《谈谈怎样制作好刑事判决书》一文后,陆续收到许多读者来信,对评介文章和判决书予以充分肯定,认为有助于提高判决书的制作水平。有的法院还组织刑事审判庭的干部认真学习,取长补短。来信中对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81)中刑字第366号刑事判决书和评介文章,也提出了一些补正和商榷意见,我们选登其中的三篇以及若干意见摘录。由于来信甚多,本刊篇幅所限,恕不一一刊登,敬希鉴谅。  相似文献   

17.
阳光灸热,空气灼人。 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里座无虚席。审判长正用那浑厚的男中音宣读一份刑事判决书。 被告人:蒯乃琴,女、30岁…… 本庭确认:被告人蒯乃琴因与其夫姜茂吉关系不  相似文献   

18.
对于刑事被告人的举证责任问题,各国学者的见解是不一致的。我国法学界也有争论,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下面谈谈我对刑事被告人举证责任的一些看法。 (一)刑事被告人是否承担举证责任 刑事被告人是否承担举证责任?这是一个争论较大的问题。争论中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刑事被告人不承担证  相似文献   

19.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赔偿方法宋浩云,赵铁夫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主体状况和经济状况各异,对如何赔偿,各地作法不一致。本文仅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犯罪时和交付审判时不满18岁的被告人,应如何赔偿。在审判实践中,有的法院的作法是:凡犯罪时不满...  相似文献   

20.
被告人:王东岩,男,四十二岁,汉族,原籍黑龙江省泰来县,捕前系嫩江县钟表厂党支部书记。上列被告人在任职期间,与本厂女工、现役军人之妻勾秀萍通奸。当奸情败露后,勾秀萍因羞愧于一九八○年一月十九日自缢死亡。勾秀萍之夫张学文提出控告。嫩江县人民法院于一九八○年二月二十七日以(80)嫩法刑字第6号刑事判决书认定被告人犯有破坏军婚罪,比照《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