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不觉中我成了一名民政学校中的学生,与民政人成了战友。1998年那场震惊世人的洪天巨浪,让人不寒而栗;然而电视上,报纸上,杂志上,到处都有我们民政人奔波的疲惫,那是我们民政人分忧解难的义不容辞。看那长龙,看那载满全国人民满怀关切的食品和衣服,温暖了多少颗流泪的心,抚慰了失去家园后的苦痛,广大民政人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用双手托起新的希望。那蕴含深刻哲理的校徽,曾让我注视了许久。作为一名民政人,我把民政比作一盏灯,一盏照亮所有黑夜中孤独灵魂的明灯。巴金老人的灯曾经使他微笑着面对生活,我们民政这盏长明灯…  相似文献   

2.
无悔民政人     
两年前,当县政府办公室要调我去工作时,熟人都对我说;应该去,你年轻有文化,调到领导身边当秘书,对你个人前途有好处。老局长找我谈心说:“局里眼下正缺少写材料的人,如果你真要走,我们也不会阻拦你,但我还是希望你能留下来,用你的笔写出我们民政人的酸甜苦乐,记下我们民政人的奋斗足迹。”老局长的一番话,让我思索了好几天。虽然我到民政战线才一年多时间,但同事们为改变民政事业落后面貌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深深地理解了民政,认识了民政。当初虽在走与留的问题上有一番犹豫,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民政。我是1992年…  相似文献   

3.
边防司令罗定来今年50岁出头了,可他的女儿才5岁出头。初次见到这对父女的人,心里可能都会有点儿犯嘀咕:他们怎么会……莫非……难道……我就如此。但罗司令一脸坦荡的笑容对我说,这是我家三儿,三儿,叫阿姨。三儿长得很乖巧,穿一身傣族裙子,两眼透着机灵。她亲热地喊着爸爸,撒着娇。我仔细观察,也没看出什么疑问。很快我又见到了罗司令的妻子郭大姐。一看到郭大姐,我心里的疑问又减去一半:她和罗司令说话时的那份儿亲切和默契,让你马上明白他们是结发夫妻。那么这小小的三儿,是他们的亲生女儿吗?郭大姐娓娓道来,将我带入往事中。1998年,身为…  相似文献   

4.
正落笔前,我才发现,自己和民政已经一起相依相伴了十个年头。十年,沧海一粟,但见证了一个初出茅庐的职场菜鸟的蜕变与成长,也让我和民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所以,民政,不仅仅是我从事的一份工作,更像是我的一个朋友、一位家人。2011年,我到杭州市萧山区政府办事服务中心民政窗口负责社会组织管理,新到工作岗位的惶恐、  相似文献   

5.
<正>我叫唐少莉,来自重庆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刚才大家看到的大屏幕上的"孺子牛奖"获得者项忠红是我的师傅,他是大家公认的、只干不说、埋头耕田的老黄牛。因为师父他不善言辞,由我来讲述他的故事。我还记得4月4日那天,他从北京开完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回到重庆后,高兴得像个孩子。他逢人就说,总书记心里装着咱民政人,装着咱民  相似文献   

6.
我的班长     
调到基础所是去年的事,班长来接我。我拎着大包小包跟在他身后,进屋后他让我把行李放在长凳上,我以为他是队长,我说:“队长……”,他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纠正道:“我不是队长。”指了指身旁的一个人:“他是。”语气狠狠的。我脸一下子红了,班里的其他几个队友都在屋里站着,我挺尴尬,他却用手指着一个队员命令道:“王志强,和新兵去地下室抬张床来。”等我们把床抬上来,在外屋支好,他又让人替我铺好床垫,然后明确地对我说:“先吃饭,晚上上班,9点到11点,记住。”我点点头,他转身就出去了。第一次接触,他留给我的印象挺严…  相似文献   

7.
我是仰望着“老民政”一的身影使大的,听着救灾济困的故事走近了民政,成了民政人,烙上“民政印”。有人将党和政府比作太阳,那么我们民政人就是手托太阳、播撒阳光的人。在保康,哪里最贫困,哪里就有民政人的身影;哪里群众生活最困难,哪里就有民政人的问候;哪里有灾情,民政人就在哪里出现…··民政人用心血、用汗水将无尽的春晖撒向3225平方公里的每个角落,架起了党和群众心心相通、血肉相连的桥梁。鞠躬尽瘁为人民,危难之处显身手,何惧马革裹尸还,更是民政人的壮烈情怀。保康十年九灾,灾害频繁,救灾救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政》编四部:多贵刊1994年第1期《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作者系大同市民政局原局长陈寿昌)一文,我深深被陈寿昌同志的工作经验所打动。作为民政战线上普通一兵的我,为我们民政战线上有这样一位能干求实创新的好局长而自豪!他的用人之道:[爱才、惜才、用才、荐才],[用人、疼人、爱人、管人],实在值得我们每一位民政局长学习和借鉴。我在民政战线已工作10年,深感民政部门不论在住房、办公、用车以及其它各个方面与其他部门相比,差距很大,而民政部门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为他人做好事,行善事,而所处环境、条闩之…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红桥区大胡同街民政对象多,待业人员多,街分管民政主任康振强为他们找就业门路绞尽脑汁。一天,他看到有条300米长的地段闲弃着,心里一动:何不把这地方利用起来,搞个民政市场,在就业门路上搞点突破。打定主意后,他与领导商量,得到支持;与职能部门协商,疏通了关系。经过一番筹集,民政市场办起来了,设置了99个摊位,安排了66个下岗职工、7名劳教释放犯、3名残疾人,还让一个弱智者当上了保洁员。这位弱智者的父亲高兴地说:做梦也没想到,我试个傻儿子给守排了工作。既然叫民政市场,就得有民政特色。市场纳入民政经济范围…  相似文献   

10.
正"七一勋章"获得者中,让我感到心理距离最近、最亲切、最骄傲的,当属曾经在民政系统辛勤耕耘18年的李宏塔同志。2003年,我刚进入部里工作不久,即听说安徽的民政厅长,是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同志的后人。有一次,恰好跟随领导到合肥调研,在省民政厅的院子里,碰到一位身材高大、衣着朴素的长者,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跟大家打招呼,方知这就是李宏塔厅长本人。厅长居然还骑车上下班,比起他富有传奇色彩的家世,这件小事更令我印象深刻。此次,他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编辑部:贵刊今年第6期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对《中国民政》的封面、内容提出一些看法,对此,我的观点不尽相同。其一,有关封面。封面是一种艺术,艺术的风格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有些是让人一看就懂的,有些是让人久久回味的。我认为《中国民政》的封面有一种美感,使人耳目一新,至于它表达什么意念、何种情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说,甜瓜香菜,各人所爱。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有可能其他人喜欢,这是新闻、文学、美术、戏剧等常有的事,刊物封面也不例外。其二,有关内容。“来信”对1994年以来《中国民政》的内容加…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的印象中,民政,离不开一个“穷”字,民政对象,老弱孤残,贫病交加,穷人!民政事业,拯贫济民,缺财少势,穷事业!民政队伍,“粮草”不齐,装备陈旧,穷队伍!摘掉穷帽子,让民政对象生活得更好一些,让民政事业发展得更快一些,让民政队伍的凝聚力更强一些!这是上至民政部长,下至乡镇民政助理员的共同心声。然而,在一个尚未发达,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国家中,坐等政府和社会的更多青睐以振兴民政事业,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它太缓慢、太遥远。智者先知,勇者先达,近几年来,民政战线已经涌现出一批依靠自己摘穷帽的好典型。河…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16)
<正>"大陆的金融业很发达,比台湾金融业的限制要少。希望更多的台湾青年人到大陆看一看。"第一次来大陆实习的台湾大学生黎正雄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黎正雄的实习单位是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他说,在台湾一些媒体的长期渲染下,他一直以为大陆金融业发展滞后,这次实习完全颠覆了他的印象。"大陆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和雄厚的资本额,金融业的前景很广阔。"7月初,来自台湾20多所高校的54名大学生参与了第五届台湾大学生重庆实践活动,在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4.
<正>因为与《中国民政》的一次牵手,我成为一名光荣的民政人,使我对民政事业有了永恒的情愫,并在文字的园地里流连徜徉,创造辉煌。《中国民政》是我无声的师长、工作的"宝典"、展示的平台、前行的导航。1991年8月,我高考名落孙山,爱好书法的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大纵湖镇政府毛遂自荐,有幸被录用为党政办公室文字誊抄员。工作之余,我爱上了新闻写作,在搞好新闻宣传的同时,关注着农村的发展现  相似文献   

15.
我是踩着父亲的脚印走进民政大门的。如今,父亲因年龄关系捧着地区颁发的“献身民政荣誉奖”,走下了他坚守近3O年的民政岗位,我也成了一名有IO年民政工龄的民政人。喜然回首间,只觉得一切都已成为永远无法追回的往昔,激荡于心头的,唯有对民政的一份难舍难分的情意。我心中的民政,是尧舜禹传给后人的一把圣火,是焦裕禄留给今世的一份遗嘱;我心中的民政,是与家父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崇高事业,是同自己的命运紧密相联的人民大伤;和小巾的承付.县计柴门巾的林经舒展,炊烟欢舞的春风,是叫座田里的种子发芽,庄稼丰收的春雨;我心中…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基层乡镇干部,也是贵刊的热心读者。(中国民政)是民政部主办的刊物,她不仅是宣传、矾究民政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而且是社会了解民政、让民政走向社会的纽带和桥梁。《中国民政》坚持“立足民政,面向社会”的办刊方针,在理论服务、工作股息俪m断总比任明书给大而他很了好成绩。我认为(中国民政)应该把选材范围再扩大一些,内容再新一些,再实一些,再活一些.可读性再强一些…··要大胆地向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驰骋。为此我建议,(中国民政)应多刊载一些政策性、指导性、实用性强的文章,文章要深刻地反映改革开放新形…  相似文献   

17.
无尽的思念     
正老主任聂昔林离开我们已经3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那样清晰,他的伟岸身影依然历历在目,他的高贵品格依然让人记忆犹新。他对林业孜孜不倦的精神、对同事真挚友好的情感、待人谦逊随和的品行令我敬重。我1991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热林中心工作,记得是报到的第二天下午,时任党委副书记的唐上威带我和中心其他4位领导认识。老主任当时是热林中心的常务副主任,初次见面,给我的印象是,身材魁梧,讲一口夹着湖南音的普  相似文献   

18.
<正>我叫钟万祯,是江西省于都县贡江镇民政所副所长。贡江镇是县城所在镇,是赣州市第一人口大镇,辖区有39个村(居)委会、21.8万人,全镇民政对象有2988户共7226人。十多年来,我走遍了全镇的每一个小组、每一条街巷、每一户民政对象的家。全镇民政对象的家庭状况、困难情况都记在我的心里。为此,干部群众都亲切地称我为"活字典"。不少人说我的记性好,其实是我靠双脚走出来的。为了解掌握民政对象的情况,我一大早便出发赶往偏远山村,经常是"白天不够,晚上凑",放弃大部分的双休时间用于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民政,民政,就是要把群众放进心里,将他们的冷暖饥饱放进心里。"这是  相似文献   

19.
刘庆邦:在温情与冷意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郁 《北京观察》2004,(5):24-25
我和刘庆邦先生不太熟,只是在会上见过几面.他给我的印象是内倾,寡言少语,有点江南人的文弱,一点不像是河南人.八十年代,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评论他的文章,这才注意到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庞忠仁现任新民市姚堡乡党委书记,了解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是“老民政”。1978年老庞从部队转业时,在新民市大红旗乡任民政助理员。因工作实打实,为民政对象服务好,一年后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二年后提升为乡党委秘书、副镇长、乡长,他虽工作调动,领导还是舍不得叫他离开民政工作。当秘书时,他兼任民政助理员,一肩双拐;当副镇长和乡长时,党委分工还是让他主管民政工作.就这样,他和民政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1993年9月,庞忠仁被市委调到姚堡乡担任党委书记,主管全乡全面工作,可他仍然把民政工作挂在心里,管到实处。他常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