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诺维的超对数引力模型,测度了中国与巴西21大类产品的贸易成本弹性。结果显示中巴贸易成本弹性均为正,中巴两国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均可提高贸易量,双方存在一定的贸易潜力。中国对巴西出口与进口的平均贸易成本弹性差值为负,总体上看巴西更具有贸易优势。从细分产品结构来看,中巴两国可在各自的优势进出口产品领域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同时,两国还具有产业内贸易潜力较大的产品,可以加深产业内贸易合作,减少贸易摩擦,推动双边贸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中巴商品贸易的基础,回顾了中巴商品贸易增长的情况,分析了双方商品贸易的结构,指出了双方商品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中巴商品贸易发展的建议。文章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商品贸易伙伴,但是巴方贸易逆差严重,能够出口中国的商品种类较少,双方政府应采取一些措施促进双边贸易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巴西的经贸关系及其新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以来,巴西的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都获得了快速发展.2006年,巴西出口额居世界出口贸易排名第23位,进口额居世界进口贸易排名第24位,对外投资位列世界第12大投资国,利用外资在世界位居第19大投资目标国.目前,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也是中国从拉美地区进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于2005年超过德国并连续3年成为巴西的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国,并于2008年成为巴西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仅次于美国,是巴西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但是,中巴之间的贸易摩擦与贸易壁垒、投资壁垒和投资环境问题影响中巴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中国应该积极反驳"中国经济威胁论",塑造良好的经贸环境,充分发挥澳门的独特优势,构建中巴经贸合作的平台,高度重视互补性经贸合作,服务中国国内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中国与巴基斯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中巴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进一步提升了两国经贸合作,为中巴传统友谊和中巴战略合作注入了新的内涵。2012年底,中巴FTA合作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从2013年起中巴经贸合作进行第二阶段,中巴贸易自由化将进一步提高。本文在研究第一阶段中巴贸易合作状况的基础上,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等指标和数据分析目前FTA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如自由化程度与其他协定相比还需进一步提高,FTA对双边贸易的促进还不十分明显,双边贸易规模、结构不平衡等,提出优化双边贸易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巴经济走廊”背景下提升中巴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巴经济走廊"战略为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中巴贸易发展分析,认为中巴贸易存在中方对巴基斯坦贸易顺差较大、巴基斯坦出口中国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而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化水平较低、中国缺乏对巴贸易的产业等是中巴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扩大从巴基斯坦进口、发展服务贸易和提高巴基斯坦出口产品竞争力等提升中巴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局部均衡模型,对中国与巴基斯坦建立自贸区以来的贸易、税收和福利效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巴国互为零关税的情形下,巴国2006年至2015年的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福利效应均大于中国,但带来的税收负效应也较为显著;中国的贸易创造效应与税收效应波动十分明显,而巴国贸易创造效应和福利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中巴两国按BEC分类产品的经济效应差异性较大。从而指出要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增加中国对巴国的贸易规模,提高中国贸易创造效应和福利效应;加快中巴自贸区降税进程与协议实施的步伐,进一步削减相关商品的关税,实现中巴双边贸易快速发展;合理的调整双边贸易进出口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与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阿根廷和巴西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都造成了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本文实证分析了后危机时期中国对阿根廷及巴西之间贸易一体化和制造竞争力的影响。在三边贸易框架下,本文使用由BACI数据库提供的2009-2014年期间HS 6位编码的贸易数据,并采用标准和扩展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阿根廷和巴西的不对称贸易格局继续存在,但中国对阿根廷和巴西各自造成的贸易挤出效应在下降,同时南共市国家与中国之间制造业竞争力的差距在供应链上游进一步扩大。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以及工业中间产品生产与出口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对南共市的贸易伙伴提出了挑战。阿根廷与巴西亟须进一步审视其贸易与产业政策以便充分利用中国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转型来增强其在区域以及全球市场的制造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印尼贸易现状及其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与印尼贸易的现状对外贸易在中国、印尼的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印尼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出口、投资和个人消费推动的 ,其中出口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印尼以及中国的出口依存度见表1 -1。表1 -1印尼、中国的出口依存度中国与印尼的双边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是与印尼双边贸易发展最快、贸易额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伙伴。2000年 ,印尼是中国的第14大贸易伙伴 ,2001年是中国的第17大贸易伙伴。印尼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而1999年 ,中国是印尼的第5大贸易伙伴 ,2000年 ,是印尼的第4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与印尼…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与老挝贸易的发展现状与特点,从双边贸易结构、双边贸易政策和贸易人才与基础设施等方面探讨了中老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促进中老双边贸易提出一些看法,即以优势互补促进中老双边贸易的发展、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立为契机促进中老双边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深海油气资源的加速开发,巴西油气生产迎来拐点,未来有望跻身世界前六大产油国之列。面临严峻的能源形势,中国能源企业开拓巴西能源市场有利于缓解能源"瓶颈",实现进口多元化战略。在中拉整体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巴之间的能源合作具有极强的全球示范效应,有利于带动中拉产能对接,实现中拉关系的全面发展。中巴能源合作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原油贸易、市场参与、技术吸收和生物能源开发是两国合作的主要内容。在合作过程中,中国企业会遇到来自资源民族主义、文化制度差异、法律制度制约、党派博弈因素以及美国因素的干扰和挑战。为实现中巴能源合作的稳健发展,中国应采取积极主动的能源外交策略,在增进对巴西能源市场和社会认知的基础上,积极借鉴日本和韩国的介入经验,同时处理好中国、美国与巴西三边关系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双边经济从此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研究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潜力规模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利用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双边贸易流量问题,并计算了贸易潜力。本文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流量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双边贸易潜力,指出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02—2021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相关数据,在分析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发展的基础上,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出口贸易潜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年间,中国对东盟贸易出口呈逐年增长态势,双边贸易产业互补性大于产业竞争性。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规模、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对中国贸易出口额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较大,双边贸易存在广泛的合作领域。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发展,双方应加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双边关系,高质量地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共同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同时,中国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战略性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提高中国对东盟贸易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一套完整、规范的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对贸易便利化的衡量细化到二级指标,首次系统地测算了拉美主要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而利用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检验了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并对欧盟和拉关两个不同的国家集团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分别检验了贸易便利化的各项一级指标对中国出口拉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的出口有极大的促进效应,经济越发达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越高,中国对拉美的出口较大地受制于贸易的不便利,而且对不同贸易便利化指标的敏感程度不同。中国应在提升自身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基础上,加强与拉美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双边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是拉动一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21世纪以来,中国和拉美地区的经济往来显著加强,主要体现在投资和贸易两个方面。中国对拉美地区直接投资的特点体现为增速快、存量小、覆盖面在提高、内部方差在增加以及实业投资相对不足;中国与拉美地区双边贸易的特点体现为发展速度较快、贸易伙伴集中以及商品种类明确。本文分析了中拉之间投资与贸易的现状,提出中国对拉美的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双边贸易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文献研究进行详细梳理,并结合2003—2014年中国与拉美8国的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数据,采用面板模型对中拉在直接投资和贸易方面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中国对拉美的直接投资短期内对中拉贸易量没有显著影响,但从长期来看,直接投资会促进中国从拉美的进口,但会抑制中国对拉美的出口。结合上述研究结论与现阶段发展形势,本文从实体产业和虚拟服务业、微观监管和宏观法律制定等角度提出旨在促进中拉之间投资和贸易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中巴经济贸易合作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过去,巴基斯坦曾经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经济援助国,中巴贸易曾经在中国和南亚国家贸易中占据首位。19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迅速扩大,中巴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和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这与中巴之间良好的政治外交关系不太相称。本文在分析中巴经济合作潜力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巴经济合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与印度政治关系的改善,中印双边贸易投资不断扩大。但中印之间也存在着贸易投资比重小、贸易不平衡、贸易摩擦频繁等问题。本文分析中国与印度贸易投资的现状与问题,探讨其发展趋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17.
考察一国贸易限制水平对于探讨经济增长问题以及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研究方法的缺失和数据的可得性问题,传统研究多是以简单平均关税和加权平均关税进行粗略衡量,会导致明显的误差。本文使用了贸易限制指数(TRI)作为研究工具,对拉美19个主要国家的贸易限制情况进行了考察,并进一步测算出贸易限制带来的无谓损失。中拉贸易在过去20年间发展迅速,本文考察了1992—2014年中国与6个拉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限制发展趋势。实证结果显示,当前拉美国家的整体贸易限制水平较低,但相比于成熟的外向型经济体(如韩国)仍有较大的下调空间。总体上,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限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体现了双边贸易的发展。但中国与巴西之间的贸易限制仍然较高,未来应通过改善贸易结构、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自贸区等手段,降低贸易限制,减少无谓损失,增加贸易往来,寻找新的贸易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印度贸易在双方经济交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本文选取2000-2011年贸易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中印双边总体贸易及细分产品贸易分解双边贸易增长因素。结果显示:第一,规模效应始终是促进双边贸易增长的主导因素;第二,中国对印度出口增长的规模效应表现在工业制成品或半成品,初级产品的竞争效应愈加显著;第三,反观印度,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规模效应则更多是在初级产品,竞争制约效应凸显;工业制成品的竞争促进作用提升。调整贸易结构、适应双方进口需求变化是提升出口产品竞争质量、扩大双边贸易发展规模的重要手段。此外,中印FTA战略应提上日程,积极构建经济一体化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服务贸易是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重要内容之一,未来也会成为双边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钻石10年"间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中国—东盟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和建议:以服务贸易带动投资合作与货物贸易;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互联互通的突破口;扩大金融合作和人民币区域化;创新服务贸易合作新方式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俄罗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两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外贸易与双边贸易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俄罗斯进出口贸易发展相对较为平稳,表现出激进式转型中的稳定性对外开放特征;虽然中国已经是俄罗斯商品的重要出口市场,但俄罗斯商品在中国市场上仍然面临着不确定性和其他国家的竞争,中俄双边贸易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明显高于对中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