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司法审判论坛》和《司法审判动态与研究》系国家法官学院司法审判研究中心的理论性与实务性出版物。《中国司法审判论坛》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优秀的法律文化遗产和司法审判经验,以当前司法审判实践中涉及到的重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为研究对象,将全国各地具有丰富审判经验及较深理论功底的法官的杰出作品以及有关专家、学者撰写的涉及司法审判理论与实务的优秀科研成果呈现于世,推出一批对司法改革和审判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意义的科研硕果,将司法审判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司法审判动态与研究》及时…  相似文献   

2.
林海 《特区法坛》2007,(4):10-11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不断深入,为已经和将要进行的各项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成为当务之急。一系列事实表明,对各项司法改革最好的诠释应当是践行现代司法理念。那么对于现代司法理念的内涵应该如何正确把握?现行司法制度与现代司法理念的差异在哪里?应从哪些方面完善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使之符合现代司法理念?本文将从以上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司法信息公开制度的重构、检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信息公开是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所衍生的知情权的嬗变,而知情权的充分行使,又将表达阪、参与权、监督权置于其延展线上。尽管司法信息公开已经被国际社会所认可,但在我国却与司法公开之间薛在误读与曲解。以各国司法信息公开经验为视角,司法行政信息公开、司法程序信息公开、法官信息公开是司法信息公开制度架构中的“三驾马车”。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才是制度的应然选择。但是,当前我国司去信息公开制度的运行仍然困难重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完善我国司法信息公开制度是我国司法权力运阡的必然进程。  相似文献   

4.
司法权力地方化之利弊与改革□蒋惠岭司法权力的地方化,是我国司法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可以说,是司法体制的一个重大缺陷。所谓司法权力地方化,是指国家将司法权分配于地方行使,国家对此施以必要控制与监督的体制。我国的司法权力地方化都有哪些表现?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虽然按照国家组织法的规定,监狱属于行政机关的序列,但不能因此简单地将监狱等同于一般的行政机关,也不能简单地将行刑权等同于行政权。在法学理论上,司法有狭义、中义与广义之分。在狭义和中义司法中,监狱行刑权不是司法权,监狱也不是司法机关。但在广义司法中,监狱的行刑活动作为刑事诉讼活动重要环节而成为司法活动,监狱作为刑事诉讼主体之一而具有司法机关的性质。在法律实务中,监狱行刑的依据是刑事法律规范而非行政法律规范。在刑事诉讼中,监狱具有与检察院、法院相平行的司法机关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范晓燕 《法制与社会》2011,(31):289-29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网络民意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尤为青睐司法这一话题,无论是“药家鑫交通肇事捅人案”,还是“李昌奎奸杀少女摔死男童案”,都无不体现着网络民意对重大刑事案件的关注。究其特点,可发现均是民意在网络上率先爆发,随后在社会上形成滔天民意,似乎极力将司法理性逼入狭窄的胡同。如何在现有法律制度下,将别事个案中处于紧张关系的网络民意与司法理性予以衡平,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对网络民意与司法理性的博弈与衡平进行分析,以缓解两者间之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的司法大厦当中,处于办案一线的基层法院无疑是大厦的根基,它不仅与公民距离最近、承担的诉讼事务最多,而且其运送正义的水准直接关联着国家司法水平的高低,任何一块基层司法的“短板”都将制约公民司法正义的获得。因此,处于司法末端的基层司法机关,是国家司法建设的根本环节,是运送正义的前台。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当云南永善法院收取“缓刑考察费”进入我们的视野,就成为我们反思和剖析基层司法环境的“标本”。  相似文献   

8.
孙万怀  何瑞锋 《犯罪研究》2010,(3):98-102,107
《刑事司法与前沿理论》是一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著作。讨论的问题多为刑事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热点。关于刑法褒义价值取向和贬义价值取向的观点的提出,有助于刑法基础概念的廓清。将人权化与“人性司法”理念的结合,体现了一种政策的核心要求。在具体的司法过程中,对附带民事诉讼赔偿以及物质补偿的评价,应当结合法的价值和社会效果综合分析。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刑事解释必须坚持合法性与法律适应性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9.
2012年11月23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的“司法学论坛暨首届司法管理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现将会议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文 《中国律师》2010,(7):71-72
2009年4月2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南京签署了《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这是两岸首个包含刑事和民事司法协助的规定。是两岸司法协助一个新的里程碑.将成为大陆与台湾今后一个时期进行司法协助的主要依据。两岸司法协助的签署,对促进和平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行政法学中“行政诉讼”与“司法审查”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旨在阐明目前我国行政法学研究中在使用“行政诉讼”和“司法审查”两个概念过程中的一些不贴切之处;同时,针对我国司法审查制度与普通法传统中的司法审查制度的区别,指出将我国正在推行并有待于完善的司法审查制度等同于现行行政诉讼制度的不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司法鉴定》2009,(5):I0016-I0016
为增进司法(法务)会计的学术交流,推动我国的新兴领域司法(法务)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由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司法鉴定杂志社共同主办,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的“2010年第四届司法(法务)会计研讨会”将于2010年秋季在重庆举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的价值取向就在于追求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作为司法公正这一古老的话题,人们是能够取得共识的,但对司法效率如何去看待,人们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正是基于此,本文将就如何理解司法效率的含义、司法效率目标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实现司法效率目标作一些探讨,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司法经费供给制度将地方司法机关的经费供给权交由同级地方政府行使,这种供给制度的弊端在于给行政权不当干预司法,以致一定程度上造成司法不公预留了机会。我们认为,应该根据司法独立这一法治原则对这种制度进行改革,将地方司法经费由地方政府供给的这种横向关系改为由全国人大将司法经费按照单列经费进行统一审议和批准的垂直供给关系,以确保构建审判独立与检察独立制度的经济基础不依附地方行政权。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决定将每年三、六、九、十二月份第二周的周二上午定为固定的“公众开放日”。二中院院长王信芳指出,这不仅仅是敞开大门请公众参观法院的硬件设施,而是要与人民群众做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是要探索和丰富司法公开民主的新形式,健全和完善司法的民意沟通机制,使人民群众能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了解司法,感受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  相似文献   

16.
周江 《仲裁与法律》2004,(1):106-118
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实为仲裁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又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在界定商事仲裁司法监督之实质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学术界关于监督的标准及内容的有关理论纷争,并在参考国际上关于商事仲裁司法监督立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对于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应采用将国内仲裁与国际仲裁统一在仅监督程序性事项的模式之主张。  相似文献   

17.
仅仅成立一年多的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以高起点高标准后来居上,取得了斐然成绩,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南京市司法局主管副局长王竞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南京市司法局创造性地将148专线与法律援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并与公检法、工青妇等部门建立了横向网络,同时与‘110’、‘315’相联合,上下联动,互相配合,从而形成了全社会的公益服务网。将高部长批示的‘拓宽司法行政部门的服务领域、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的服务思想、扩大司法行政机关的影响’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南京市司法…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有其深刻的内涵,并贯穿于整个刑事司法过程。监狱行刑是刑事司法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理解和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与罪犯保外就医制度之设置价值,改进和完善罪犯保外就医制度,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融入罪犯保外就医制度的各个环节,会促使罪犯保外就医制度更加文明、公正。  相似文献   

19.
“李慧娟事件”给予我们多方面的启示。在司法改革中,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改革需要系统整体推进,需要充分关照弱势群体的利益,需要将制度的变革与观念的更新有机结合,总体而言,我国司法改革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对于秦汉地方司法,一直以来的研究都侧重于地方司法程序。而2013 年公布的、新出土的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复原东汉内郡县的法官法吏结构,复原内郡县的司法机关结构。将地方司法程序与地方司法机关密切结合,可以清晰地再现东汉时期内郡县的司法流程。在此流程中,司法行为中的侦查逮捕、审问、判决行为彼此分离,贼曹、辞曹、决曹等分别负责以上司法行为,整体案件从前期侦查逮捕到最后的判决需要在不同的专职司法机关之间流转。这种基于出土文献复原后的结论,对长久以来将中国传统地方司法行为简单归纳为司法与行政合一的观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现有史料所见,东汉时期除了郡守县令等主守长官外,地方司法机关专职化,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分立是这一时期地方司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