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娟 《小康》2008,(11):38-39
13亿大国经济上去了,物质发达了,精神若何?信仰若何?值得中国后30年深思。物欲与需求不能划等号《小康》: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您觉得经济发展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有何关联?陈群:小康者,乃国祚之需,百姓之愿,天经地义。但"小康"是否单一  相似文献   

2.
《小康》2008,(12):16-18
2008年,《小康》杂志对关系中国百姓生活的全面小康11个关键词组成的小康指数,即:休闲指数、饮食指数、公共服务指数、居住指数、生命指数、生态指数、教育指数、消费指数、平安指数、信用指数和快乐指数进行了调查。其中,70分以上的有4项,快乐指数得分最高,为79.1分,70分以下的有7项,最低的是生态指数,只有56.9分。与上年相比,有9项增加,平安和快乐小康指数下降。《小康》的全面小康指数主要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五个大类。评价权重分别为:经济建设占30%,社会建设占20%,政治建设占15%,文化建设占20%、生态文明占15%。全面小康评估指数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2008年《小康》报道的11个相关指数;二是2008年10月~11月间,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新浪网及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专家共同组成的"中国小康指数"调查组,对我国"全面小康综合指数"进行调查;三是参照有关部门的测量数据,经调查组专家对收集数据进行加权综合处理,得出2008年中国全面小康综合指数为65.4分,比上一年增加0.7分。  相似文献   

3.
赵奕  白红义 《小康》2005,(1):47-49
我们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怎样的?又如何用科学的手段去形容、描述甚至衡量中国社会是否小康、如何进入全面小康?2004年日12月18日,《小康》杂志社在北京举办“中国小康社会与小康指数高层论坛”,相关官员和学者就以上专题进行了讨论。本次论坛亦获得了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以及凤凰卫视的强烈关注和报道。本刊截取论坛中精彩片段,以飨读者。正如会中一些专家指出,描述全面小康社会、制定可供测量的小康指数,不仅仅是学术界的事,更需要社会各界关注,包括政界和大众的参与。《小康》杂志亦将在随之而来的时间里,精心打造由社会各界参与的小康指数——其实,小康就在你身边。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比较研究——以武汉广州两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在全面小康建设的开局两年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和沿海城市比,差距非常明显,并且差距还在扩大。从对广州和武汉基本小康和全面小康指标的比较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两个城市的差距从根本上讲是经济实力方面的差距。由此武汉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追赶广州,首先要从经济上着手,发展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5.
郑新立 《小康》2007,(1):64-65
2005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28.2%,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提高速度最决的一年。西部全面农村小康实现程度首次出现正值根据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提出的农村全面小康18项评价指标的监测结果,从各地区情况看,2005年,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在东、中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思想。与“总体小康”不同的是 ,我们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将是一个更高水平的、全面发展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发展思路、新的改革突破、新的开放局面、新的工作举措扎扎实实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小康》2005,(12):3-3
小康指数系列调研经过一年的努力,小康综合指数终于在年终岁尾的一期公之于众。一年来,关于小康指数的调研和报道引发了媒体和业内外强烈的关注。关注的背后说明,人们对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抱有诸多的期待。这种期待,是对破解凸显的矛盾抓住战略的机遇的期待,是对告别“数字经济”追求全面小康的期待,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论的期待。但我们注意到,对于小康的追求与认定,因为评价体系仍不健全而评价结果容易政绩化,导致小康指标不仅不统一,而且被滥用,甚至出现另一种形式的“小康指标数字政绩”,从而使小康指标的设立完…  相似文献   

8.
数据     
《时事资料手册》2009,(1):109-109,111,113,115
国家统计局2008年12月18日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逐年加快,实现程度从2000年的59.3%提升到2007年的72.9%。按此发展趋势,2020年我国可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其中,东部地区有望2012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东北和中部地区有望2015年-2017年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8,(1)
正决胜全面小康进入倒计时,全面深化改革吹响了冲锋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全面小康。回望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启程之始,世界对于中国未来之目标充满好奇。这才有了日本首相大平正芳1979年12月6日来访时问邓小平:中国的现代化蓝图究竟是如何构想的?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邓小平回答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1,(12):56-57
2011年11月,《小康》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我国2011年度"全面小康综合指数"进行了调查。《小康》主要通过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五大方面的状况来反映中国的全面小康进程。评价参考了2011年度《小康》11个关键词组成的小康指数。2011年,《小康》杂志对关系中国百姓生活的全面小康11个关键词组成的小康指数,即:饮食指数、消费指数、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3,(4):63
《小康》创刊十周年系列活动记录中国全面小康进程分享科学发展成功经验权威解读全面小康政策强势谏言全面小康发展铭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成长与贡献  相似文献   

12.
小康,小康社会与小康盛世,是中国人的传统理念和基本价值追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实践的反思中,给予了小康和小康社会全新的诠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方略,使小康真正成为有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国家目标和我国人民富裕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张军 《今日浙江》2012,(10):10-14
从2007年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到即将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我们走过了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的5年。2011年我省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96.6%,比2006年提高13.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小康不小     
《小康》2006,(1):3-3
由《小康》杂志社主办的“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准备了长达半年启动了三个多月之后,终于在2005年12月8日~9日落下了帷幕。论坛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成功,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赞誉。《小康》杂志社凭什么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能够举办如此规格和如此规模的论坛,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一个重要的原因,莫过于大家对小康,对全面小康的一致认同,对《小康》所承载的“影响一个民族与时代”的使命产生了积极的呼应。一句话,是因为大家越来越发现,“小康”不是一件小事情,而是一个大事。小康不小,在于它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梦想。“小康”最早源出…  相似文献   

15.
罗一民 《群众》2007,(1):17-18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到2010年左右,苏中要总体全面达小康,力争大部分县(市)全面达小康。南通作为江苏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理应做全省江北全面达小康的先行者,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作出更多的贡献。咬定目标把握进程近几年来,我市以《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为导向,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开局良好,综合实现程度持续提升,截至2005年,全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88.42分,各县(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均达到80分以上,为“十一五”在江北率先全面达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十一五”,全市及各县(市)有条件也…  相似文献   

16.
李静 《小康》2006,(1):77-78
苏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现在因为全面小康又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作为城市的“掌门人”,市委书记王荣已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2005年12月8日,来京参加“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的王荣接受了《小康》的专访。苏州的崛起是开放的结果《小康》:苏州作为长三角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一直受到全国关注,苏州是如何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王荣:1983年,小平同志到苏州地区考察,并且充分肯定苏州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2003年,胡锦涛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分别与江苏代表团举行座谈,殷切希望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所以我们苏州坚定…  相似文献   

17.
嘉宾: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文兼武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市委书记王荣《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一套科学的标准来考量,那么,目前中国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进展如何?舒富民:全面小康的标准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教文卫、社会和谐等内容。目前,就这个标准国家有关部门、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以及媒体都进行了各自的研究。比如,国家统计局联合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早也有相关的小康体系版本。浙江、江苏和广东等地也提出了自己的全面小康标准,这些标准总…  相似文献   

18.
《人民论坛》2020,(2):10-11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这一年,我们既要攻克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完成既定的脱贫目标,也要补上全面小康在"三农"领域的突出短板。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这一年,我们要以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的姿态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3,(9):45
《小康》创刊十周年系列活动记录中国全面小康进程分享科学发展成功经验权威解读全面小康政策强势谏言全面小康发展铭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成长与贡献批准单位求是杂志社主办单位求是《小康》杂志社地方政府智力支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西南政法大学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研究院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国家和地区里,"中产阶级"是消费社会的主体、民主政治的支持者、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的拥护者,"中产"已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与中国"小康"社会发展的结果"异曲而同工"。今天需要放下"中产阶级"的概念,来考察职业分野下中国社会消除社会不平等、实现全面小康之路。中国依据职业和生活状态,可以分为富有阶层一精英阶层一知识服务阶层—直接生产者阶层—贫困阶层五个板块。在"权力"和"资本"两个维度中处于中间水平的中小企业主和知识服务阶层,是我国"小康阶层"的主要部分(或称"核心中产阶层")。中国能不能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关键在于核心中产阶层能否和数量更为广大的直接生产者群体联合,有效地实现其与资本和强权的对话,保证社会公平,从而建设一个有"中产"、没有"阶级"的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