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养老服务是一项应对老龄化的长期任务,虚拟养老院是养老服务社会化建设的经验探索。苏州市姑苏区(沧浪)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和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采用企业化运作和政府运作的方式,代表了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的两种不同的虚拟养老院模式,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两种虚拟养老院在职责定位、资金来源、队伍建设、加盟企业发展、存在问题、运作方式、标准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深入比较的基础上,阐明养老服务社会化建设的对策措施。养老服务社会化不是单纯依靠某一个部门或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应发挥好包括"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包括子女和老年人自身)"在内的各个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发展养老服务的合力。  相似文献   

2.
"智慧居家养老"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破解养老压力、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与效率、促进养老产业转型创新升级的突破口与重要途径。未来10年,我国养老服务将走出传统服务模式,迎来智慧居家养老产业的爆发期。西安市智慧养老发展有五种模式,这五种模式在西安市养老市场的发展还比较缓慢,智慧化水平还不够高,政府的推动力还不够强,智慧养老产品拓展市场还需努力。明确发展思路,提高智慧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加强规范化管理与政策激励,加强对线下养老服务机构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加大宣传倡导力度,提高老人对智慧养老服务的知晓率等是西安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养老的需求。智慧养老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传统养老模式进行拓展与创新,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新途径。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积极探索智慧养老云平台服务新模式,但云平台的建设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整合资源,从全局、系统、整体考虑构建智慧养老云平台,是我们的研究方向。在河南省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智慧云平台的价值,分析云平台的现状问题及实现路径,并结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提出从整体、系统出发构建河南省智慧养老云平台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智慧养老是养老服务领域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新思路.在对城市中高收入人群养老服务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现代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高层次的特点.而传统养老服务存在供需信息沟通机制缺乏、服务模式单一、市场化程度低等产业共性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养老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互联网+"背景下推行智慧养老模式有利于实现由"被动养老"向"主动享老"的转化,也是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提升养老服务产业的运营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对社会、政府、产业、老人及家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是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型与升级,能有效解决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新模式不是"互联网"和"养老"两者的简单相加,该模式的灵魂在于真正实现"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当前由于各主体之间的动因出现偏差,致使各方的行为合力很难形成,实际运作方向与政策目标之间出现偏差。应以融合、创新等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支撑,以跨界合作为基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分工,防范风险、在"融合"二字上下功夫,借助大数据和机器人等技术,打造"互联网+"智慧养老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社区养老"作为现代科技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既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传统养老服务困境的必要方式,也代表了未来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互联网垣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模式能够有效破解当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供给面临的"供需脱节"困境、资源困境和服务困境。构建"互联网垣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的关键在于构建起包括政策支持、技术支撑、经费保障和人力资源促进在内的保障体系和机制,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在模式构建中的角色分工问题。  相似文献   

7.
面对严峻的养老压力,基于"互联网"思维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是要打造全市场化、跨界互联、没有围墙的、具有特色的养老服务新模式。具有促进信息流通、实现供需平衡、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等优势。创立"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要从搭建养老服务互联网信息平台、加大财政投入、实施全方位养老服务网络化监管等方面入手解决。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东营市亲祥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着力打造的"嵌入式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模式是养老模式的创新,"嵌入式"即把养老院镶嵌在居民小区之内,或者在养老院大环境内设立小居家;"医养结合"就是发挥其医护技术和设施优势,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慢病指导、康复理疗等服务;"智慧养老"就是实现互联网+医疗+家政+旅居+超市配送+物业管理的精准居家养老服务;"医养一卡通""想家宝智能陪护机器人"、SOS无线定位手机(智能手环)等智能产品链接老人端,作为智慧平台的延伸和末端,为老人获得各种服务提供技术支持,让养老变成享老。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现有的养老模式仅满足了老年人的基本物质需求,但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文章从大文化的视角,结合传统"孝"文化与现代人文关怀的思想,提出文化型养老的内涵,分析了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模式在实现文化养老方面的不足,进而提出高校是实现文化型养老的有效途径,并试图构建评价"文化养老"的指标体系以促进文化养老的实现,进一步健全西安市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大规模城市化迁移对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及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深了农村老龄化及"未富先老"程度。年轻型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向城市,使得农村传统家庭养老资源大量流失,农村养老资源供求失衡。为此,需要积极应对农村老龄化及养老困境,加快推进我国农村养老制度改革,构建农村新型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元宇宙、人工智能等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智慧养老日趋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推进城乡智慧养老服务优化,有助于提高养老服务效率,优化养老服务体验感,激活市场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对丰富养老服务形式,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也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城乡智慧养老服务优化,要完善智慧养老的制度建设,构建智慧养老发展的法律体系;完善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智慧养老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多元主体协同发展,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共同体;提高智慧养老的接受度,产品服务设计更贴近老年人需求;培育专业化智慧养老服务人才,引导人才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2.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社区居家智慧养老必将成为积极老龄化的动力和支撑。社区居家智慧养老不仅是实现老年人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文章设计了一套包含智慧养老认知、智慧养老情感、智慧养老意向、智慧养老行为、智慧养老道德5个一级指标以及20个二级指标在内的智慧养老素养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展实测。结果显示,老年人智慧养老行为指标得分较低,智慧养老认知、智慧养老情感、智慧养老意向、智慧养老道德指标得分相对较高,智慧养老素养培育应更多地关注实践操作层面。因此,要以社区老年教育为切入口渐进式提升老年人智慧养老素养,构建学习型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模式。在提高社区老年教育质量、重视老年人价值、充分展示智慧生活优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学习型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新生活。  相似文献   

13.
论城市家庭养老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口的老龄化、高龄化趋势,独生子女家庭、老年家庭、空巢家庭的增多等,共同决定了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的必然转变.主要由社区或社会提供服务的"住家养老",将逐步取代主要由子方提供服务的"家庭养老"模式,通过"住家养老"模式实现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正在积极构筑之中.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托老服务“叫好不叫座”现象背后的原因,总结了“虚拟养老院”成功的经验、特点和优势,分析了专业养老社区的成败、利弊以及社区服务的类别、作用和方向。文章认为养老的服务职能社会化、服务地点社区化、服务机制市场化和服务联结网络化是打破我国养老困局的基本路向。社区养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主体属于社会企业,其发展不能离开“养老事业高于养老产业”“养老福祉高于养老利润”和“养老的社会效益高于养老的经济效益”三个前提。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中国要探索有本土特色的“低成本-高品质-广福祉”的依托社区、整合资源的现代化养老方式,即通过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实现多数老年人的“在地老化”之梦--安养、乐活和善终。  相似文献   

15.
关乎"老有所养"的养老保障与服务均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突出问题,而国家与家庭人口结构双重变化趋向又使我国面临"老有所依"的新形势。新时代要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必须坚持养老保障与服务双轮驱动,其中养老服务应成为政策着力点。积极借鉴名义账户制核心思想,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适当降低缴费费率,同时鼓励和支持多层次补充性养老保障发展。促进不同性质与类型的养老服务业分类协同发展与治理,在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下加强专业化、规模化养老服务供给,积极倡导与推广"机构养老"模式。必须直面发展障碍,深化养老服务领域的"放管服"改革。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变化着的养老服务形势。对此,建构"互联网+养老服务"体系,与时俱进解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成为必然。展望未来,推进"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多元多样、个性化定制型的养老服务需求,是打造养老服务业升级版的题中应有之义。借助"互联网+"构建信息化、智能化和全方位、多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正逐步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为应对由于老龄化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不断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其中,“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有效整合多种养老资源,可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社会目标。文中从社会工作的学科视角出发,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内涵特质、发展困境和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社会工作的角色功能,能够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链接,为“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提供有效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中发挥纽带作用,服务于老年人群体以更好地发挥其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传统养老方式受到挑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济南市洪家楼街道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根据洪家楼街道探索经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创新形式,实现灵活化、人性化、个人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特别帮扶困难老年人;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标准化运作;配备多样化、现代化、体系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9.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是满足老年人医疗养护和生活照护需求的制度创新,同时也是政府职能转型,创新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供给方式的新型产物。但是,在实地推进过程中,"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还存在着政府多头管理,政策扶持落实难;支付保障体系尚未系统规划;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专业技能人才匮乏;体制建设和配套措施跟不上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体制创新和对策措施去解决处理,增强PPP模式、"互联网+"、长期护理保险等在该领域的探索创新,消除"医养结合"推进过程中的政策壁垒,实现养老医疗服务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促进该模式效能最大化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近年来政府在法律与政策层面上为社区养老这条新路提供了依据,为老年群体权益带来了新的保障。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这种富有"第三条道路"意义的新养老模式的理念、内涵及发展现状与趋势在当代具有特殊现实意义,结合福建省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方面进行的创新与探索工作,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在多元性与群体整合、养老的投入差异性等方面进行检视并提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的运行机制及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