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玮 《学习月刊》2020,(1):26-2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彰显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深刻阐明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人社部门是重要的民生部门,人社工作全部工作对象涉及到人,大部分工作涉及民生,直接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做好新时代人社工作,必须把一切工作聚焦到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是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务必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难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连接着民心,民心凝聚着民力,努力保护和改善民生,切实把民生工作做好,不断创造人民群众的福祉和社会安定与和谐的新局面。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指导方针,侧重解决民生问题,采取和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方针和战略布局,促进了民生事业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也正在越来越多地惠及到了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3.
《奋斗》2020,(11)
正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生保障工作,没有止步和放松之时,哪里有民生需求,哪里就应该有民生保障。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人民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在这一特殊时期,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政府开展各项工作的旨归。社会事业是为确保社会团结、维护社会安全、促进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各种公益性支持与服务活动的总和。社会事业与民生工作息息相关。如果社会事业发展不足,就会制约民生的改善,为此,今年的报告提出:"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作为"现实的人"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以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本,即以"民生"为本。民生主要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和文化民生三个方面。民生是具体的历史的,因而把握以人为本的具体内涵要从一定的历史境遇出发做具体分析。民生的根本是利益,因而以人为本的根本内涵说到底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要将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发展、促发展的要求与当下条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民生系着民心,是党执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源。"十三五"时期,我国各项民生事业不断繁荣发展: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3.9亿人次获得资助……如今,"十四五"的大幕行将开启,要求我们不断打造民生事业新高地,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继续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6.
《学习导报》2013,(9):23-23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和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也是老百姓的殷切期盼,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些年来,"民生"成为社会关注的"高频词",其内涵与外延不断得到延伸。随着一系列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出台,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改革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7,(5)
<正>"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今年两会上,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谋划,到惠农兴农的部署,再到对困难群众冷暖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体现鲜明的人民立场,蕴含深厚人民情怀,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以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贵德县坚持把发展民生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的落脚点.牢固树立“小财政、大民生”的民生工作发展理念,狠抓工作创新、机制创新、措施创新,着力加强民生工作发展基础,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群众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省财政厅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大民生投入保障,不断提升财政工作"民生含量",有力支持了各项民生政策落实见效.2022年,省财政厅将紧盯增进民生福祉目标任务,"压一般"、保民生,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提升财政保障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  相似文献   

10.
正直面民生关切,践行民生承诺,贵州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三块短板",奋力书写民生改善新篇章。盘点过去五年,贵州省委、省政府聚焦民生事业,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2012年全省民生类支出2157.04亿元到2016年全省民生类支出3036.9亿元,贵州在民生领域的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维持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唐志萍 《新长征》2009,(4):14-15
税收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密切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国家将在财税政策上进一步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将更多财力投入到为人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落实到税务部门,就是要围绕做好“公平、公正、公开、公共”这篇大文章,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切实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强调,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实现良性循环,让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幸福更有质感。"十三五"开局之年,贵州脱贫攻坚首战告捷,易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2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保障关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蓝图,确定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多层次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新目标。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回应民众诉求,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对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以气象文化引路,促进气象事业进步,是朝阳气象发展的主题思想。"要将精神文明创建融入到整个气象工作中去,用文化引领现代化建设发展、在发展中体现气象文化内涵。"朝阳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云辉说。五年来,朝阳气象事业以"稳发展"为中心,秉承服务朝阳崛起和人民安康的理念,始终坚持公共气象发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鲜明时代内涵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和坚持改善民生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在新时期保障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不动摇;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只有坚持改善民生,才能解决人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落实到具体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20,(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也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把人民至上放在首位、落到实处。始终把人民至上放在首位、落到实处,要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奋斗。在当前国际关  相似文献   

17.
呼应民生需求新期盼 提升就业社保体系建设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颖 《唯实》2015,(1):10-12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视察江苏时强调,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这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担负着不断保障改善民生、提高百姓民生幸福的重任,今后工作中,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呼应民生需求新期盼,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特别是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两大体系"建设为抓手,更加注重政策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5,(4):10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3月27日至28日到河南省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内涵,真正做到"纪"在"法"前,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王岐山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上升为战略布局,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谋划。  相似文献   

19.
许明 《求是》2012,(7):61
近年来,杭州市拱墅区委、区政府坚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具体落实到民生建设中,抓难点、抓热点、抓重点,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全力夯实民生基础,努力满足广大群众需求,特别是通过采取"一岗解两难"的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普通群众的民生,体现了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侯为民 《前线》2015,(2):57-59
民生问题关乎民心,系乎党运国运,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阐发的民生思想,科学阐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设计和价值取向,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梦内涵中的民生改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生产力被全社会占有并造福于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