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20,(1)
正2018年初,兴安盟在全盟范围内启动新时代新型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为推动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2019年,兴安盟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有机结合,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建设队伍、精准服务,推动了广大农牧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
王爱明 《新长征》2021,(4):38-39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创新之举、战略之举。作为全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试点,梅河口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先行先试,探索创新,高标准建设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22个实践基地,坚持文明实践与文明城市创建、民生工作、新农村建设相融合。  相似文献   

3.
谢兵 《党建》2020,(2):45-45,47
安徽省蚌埠市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创新实施“456”工作模式,即突出“四力”、聚焦“五抓”、增强“六效”,建好用活文明实践新平台,全市已实现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已建成各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1261个,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556支,招募志愿者14.3万人,开展活动4万多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惠民、乐民中实现聚民、育民,文明蚌埠焕发出新气象。  相似文献   

4.
《实践》2020,(8)
正自2018年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以来,兴安盟科右中旗依托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和"民呼旗应、中心指挥、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运行机制,抓民生服务重点、破基层治理难点、寻文明实践亮点,逐步探索出一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中旗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新疆的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成为“文化润疆”的重要载体,在加强新疆基层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需要针对目前存在的资源整合不够、机制不畅、志愿者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进行改进和加强。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大意义,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建立协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要深刻认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政策要求,着力统筹工作内容、建立有效运行机制、科学调配力量资源,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深走实,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要深刻认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政策要求,着力统筹工作内容、建立有效运行机制、科学调配力量资源,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深走实,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8.
李彦力 《党建》2022,(2):55-56
河北省邯郸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探索形成"1533"工作机制,即通过"设立1个实践日、深化5项活动、建好3支队伍、融合3大平台"系统化实践路径,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引领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积极作用,有力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总结新时代10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建庭 《实践》2020,(3):57-57
按照自治区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工作要求,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导向,围绕"一学、两建、三带、五改、五提升"目标任务,持续推进提升农民素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十个一"行动,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阿荣大地铺展开来。  相似文献   

11.
陈旭升 《新长征》2021,(4):40-41
柳河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来,积极调动力量,充分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形成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常态长效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2.
农村移风易俗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既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积极介入,也需要社会力量和民众的参与。基于宁夏中卫市B村的调查发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运行模式是在乡村治理失效的情况下,基层社会发挥基层创造自主性的一种体现,也是国家权力嵌入乡村社会促进村民自治的体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需要以柔性嵌入机制、权责共生机制、治理互融机制助力推进移风易俗。  相似文献   

13.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党开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工程、开展学习榜样等一系列活动,推动了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新时代新征程,要进一步深刻认识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意义,并从实践入手,发动群众力量,坚持持久日常细微地开展活动,既要重视人民内在素质的提升,也要注重社会外在条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观是在深刻认识与把握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治国理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下世情国情党情并针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而阐发的战略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于生态文明的高度自觉,开创了生态文明思想认识与实践的新境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最新理论成果,开启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观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生态文明的全球命运共同体论、国家治理体系论、人民福祉论、制度保障论、系统建设论和"两山"协调论。  相似文献   

15.
黄承梁 《前线》2023,(11):37-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的五个重要关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刻变革。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经历了沼气陕北、环保正定、生态福建、绿色浙江和美丽中国等五个重要时期,它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生态价值观、绿色发展观、生态民生观、生态法治观、生态安全观和生态全球观等六个方面。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守正创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疆域和视野,为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作出了最为卓越的贡献。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同时也为推进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范例和中国方案,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创新是由生态治理实践决定和推动的,而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的出发点、落脚点就在于指导生态治理实践创新,正是在生态文明理念创新推动生态治理实践创新,生态治理实践创新又深化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的双向互动中,我们不断地加深对自然界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地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认识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创新指导生态治理实践创新的十大着力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自信,进一步激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的现代化建设步伐,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8.
朱绍龙,3分,可乐一瓶;冉从碧,5分,肥皂一块;谭家英,6分,面条一把……1月5日,奉节县石岗乡四方村,一场热火朝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院坝会正在举行。村党支部书记颜忠云作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将兑换物资交到村民手中,村民则在积分兑换台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19.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着眼更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全面加强而采取的一项战略举措。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县之一,镇赉县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伊始便开始了这项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工作成效逐步显现,2019年10月,镇赉县升级为国家级试点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不断深入拓展。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任务,必然要求推动具有深厚价值底蕴与明确价值需要的网络文明的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明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网络文明的价值意蕴,根植于中国文化的价值积淀之中,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之中,生成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判断之中。网络文明建设的价值主体是多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建设者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根本取向是整体的,覆盖整个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直至个人层面。实现社会主义网络文明的价值意蕴,要加强制度法规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高社会的整体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