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筱萍 《奋斗》2001,(9):48-49
权力和义务是什么关系?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还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可见权力和义务的关系具有统一性,两者是不可分离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我国宪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认识和把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切实做到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它们是相互关联、对立统一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610页)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一个重要特点。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保护…  相似文献   

3.
刘灵芝 《世纪桥》2011,(5):56-57
我国宪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后有生活保障权,并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因而政府负有以作为的形式履行对老年人生活保障的义务。公民养老权是指公民在年老时有权利要求家庭和子女提供赡养和扶助,并有权利要求国家和社会提供基本的养老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4.
宪法和普通法律,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制定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宪法和普通法律各自的特征又决定了它们有着严格的区别,这种区别使得宪法和普通法律产生了以下三种关系: (一)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在宪法中规定了国家的一些根本制度和人们必须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国家的结构形式;公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上作出批示强调,要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宪法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这一问题是重大的法学理论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1954年的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中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正确的。根据这一原则,凡属我国公民,一律平等地享受他们应该享受的权利,履行他们应该履行的义务。任何人不  相似文献   

7.
池强 《前线》2013,(3):9-10,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审判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方向和更高要求。法院落实十八大精神,最主要的是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审判职责,全力保障当事人在首都法院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  相似文献   

8.
劳动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建国以后制定的三部宪法,都有这个规定。但是,明确提出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所谓公民的劳动权,主要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工作,并按照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取得报酬的权利。与此相对应,国家则有义务采取各种措施来保障公民享受这种权利。为此,新宪法  相似文献   

9.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现行党章规定了党员的八项义务和八项权利,并把党员义务规定在先,权利规定在后.党章这种规定顺序,正好与宪法规定公民权利先于公民义务相反,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党员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和自愿性,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摆正了党员的义务规定先于权利规定的关系,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员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因而其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标准也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共产党员是公民,这是其法律身份,因而必须和其它公民一样遵守宪法和法律,这是共产党员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初级标准;另一方面,共产党员又不是普通公民,而是具有共产党员的政治身份,因而必须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这是共产党员遵守宪法和法律的高级标准。这样两个标准的划分,符合共性与个性、理想与现实、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对立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一、学习宪法的重要意义宪法学是研究宪法这一特殊现象的法律科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宪法处于核心地位,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因此,学习宪法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人人都要学习宪法。作为中国公民,都应学习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次,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再次,宪法作为一门学科,是法学的基础。最后,宪法课也是爱国主义教育课。二、学习《中国宪法概论》的方法2003级法律专业大专班学员,使用的…  相似文献   

12.
《前线》1993,(17)
什么是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同公民的义务和权利是什么关系?所谓公务员的义务,是指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即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公务员所应该履行的某种责任。其涵义是:第一,国家规定公务员的义务,是为了保证公务员在国家  相似文献   

13.
1、出生。人生伊始,就取得了相应的法律资格,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法律:一是国籍法。国籍法规定,父母双方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二是宪法。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三是民法。公民从出生到死亡,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相似文献   

14.
唐鸣  杨正喜 《学习论坛》2007,23(3):66-68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农民工理应享受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利,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文件和政策也为农民工享有平等权提供了保障。但由于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状况的存在,农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方面与城市居民有重大差别,大量的法律文件则体现、贯彻了这种二元结构,从立法上确定了这种基本阶层的差别对待。一方面是宪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是其法律主体地位的双重化导致的法律主体地位迷失,这就是农民工法律地位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家被称为“自由世界”,在某些人眼里似乎“自由世界”最自由,在那里每一个人都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决定自己的言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并非如此。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和其他法律在规定公民可以享受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民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又往往加以种种限制性的规定。这里,我们对这些规定作一些客观的介绍,使大家对西方的“民主自由”能有比较准确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张金梁 《世纪桥》2011,(3):61-62
本文从普遍人权保护的意义上研究并分析了隐私权的宪法保护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民隐私权利的宪法保护的几点建议。这不仅顺应了国际人权保护发展的潮流、履行我国签署的人权公约义务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宪政建设重要的内容。由此可见,探讨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休息权的权利主体是劳动者。但劳动者的外延小于公民。休息权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一项自然权利和应然权利。《世界宪法全书》中所载30部宪法将休息权确认为宪法权利的相关规定可以分为公民模式、劳动者模式和复合模式,其中公民模式和复合模式优于劳动者模式。《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将休息权主要规定为劳动者的权利,而《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享有休息权。建议我国在修改宪法时,休息权的权利主体的规定采取"公民+劳动者+儿童"的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瑾 《实事求是》2012,(3):85-87
微博等新兴媒体是目前国内言论自由的主要网络平台,微博作为信息传递平台,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有害信息的传播和不良舆论导向提供平台。微博等新媒体的言论自由该如何管控,是影响我国社会秩序的重大问题。我国必须在完善相关微博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制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公民对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权利行使的自觉性,从而,改善网络环境,让我国公民的宪法言论自由权利行使更加和谐自由。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的宪法是否应当规定经济制度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逻辑问题,而是由该国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宪法内容的合理性源于宪法满足社会现实需要的程度。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我国宪法规定经济制度有其历史必然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宪法规定经济制度的合理性正在减弱乃至消失。  相似文献   

20.
新宪法的这一规定明确表明,我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不是无限的,它是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的,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不可分离的原则。可是,有的人却把自由看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他们迷恋资产阶级的自由,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自由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