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颐养堂     
茶水是普通的日常饮料,如能巧妙地应用,可解除或防治许多常见疾病。——防治儿童龋齿:茶水中的氟可阻止牙齿在口腔酸性环境中脱磷、脱钙,故常用茶水漱口可防龋齿。——口臭或吸烟过度引起心慌、恶心,可用茶水漱口并饮用适量浓茶来解除。——刷牙时牙龈易出血者:可经常饮茶,因茶中富含维生素C、铁质及止血成分,可使牙龈坚韧,毛细血管弹性增加,防止出血。——晕车晕船:事先用一小杯温茶水,加2—3毫升酱油饮下。——腹泻:茶中的鞣酸有收敛止泻作用,喝浓绿茶,可止腹泻。——婴幼儿皮肤皱褶处发炎红肿时:可用茶叶熬水,放至适宜温度后给婴幼儿外…  相似文献   

2.
红茶防治流感:日本科学家用比一般红茶水浓度淡的红茶液在病毒感染区浸泡5秒.该病毒就会失去感染力。为此.研究人员提出.在流感高发季节.人们常饮红茶或坚持用红茶水漱口可以预防流感。  相似文献   

3.
正春季的养生保健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春季养生保健要记住六个字——春捂、养胃、护肝。1.春捂:捂好背、腹、脚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提前增添衣物。春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此外,有句俗语叫"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做好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相似文献   

4.
黄忠瑶 《传承》2010,(12):158-159
生存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对隔绝的彝族具有相对独立封闭的传统文化。其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祭司"腊摩"手中延续、散布和流传至今。但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彝族传统文化渐失,祭司"腊摩"呈现后继无人的局面。通过分析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引起广大学者对彝族传统文化的关注,意识到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生存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对隔绝的彝族具有相对独立封闭的传统文化.其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祭司"腊摩"手中延续、散布和流传至今.但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彝族传统文化渐失,祭司"腊摩"呈现后继无人的局面.通过分析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引起广大学者对彝族传统文化的关注,意识到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从法治角度审视声势浩大的“禁摩”运动,以政府令形式出台的“禁摩令”陷入法律困境:《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行政许可法》的相关条款并不能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而作为政府令这一形式的法律规范也无权创设禁止权利的规定。禁摩令的合法化进路只能在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框架内予以解决。即使如此,“禁摩令”的正当性仍然有待检视。  相似文献   

7.
海日  方征  冯正国 《前沿》2012,(9):151-153
摩苏昆是鄂伦春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已经被评审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狩猎文化是摩苏昆中的主要内容,记录着鄂伦春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且蕴含着独特的价值和特征。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探究了摩苏昆现状,分析了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学护齿     
江梅 《现代人事》2000,(7):42-42
牙齿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器官,它是构成咀嚼器官的主要部分,也与语言、容貌和健康有密切关系。古人云:“百物养生,莫先口齿”。洁牙固齿是牙齿保健的关键。牙病不仅靠治疗更重要的是重视牙齿的自我保健。保护牙齿除了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众所周知的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行之有效的自我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9.
生活小贴士     
《乡音》2011,(3)
感冒了,可用盐水漱口感冒和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用盐水漱口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病毒繁衍,其浓度应略高于生理盐水(0.9的食盐水溶液)。一般在500毫升的杯子中加入一平汤匙的盐,溶解后就可以漱  相似文献   

10.
政策过程理论的多维分析——以广州市“禁摩”政策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策过程理论作为一种中层理论或中观理论在整个政策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广州市的"禁摩"政策为个案,在厘清本土概念、掌握"禁摩"政策具体过程的基础上,是用这三种理论对该省会城市的"禁摩"政策过程进行逐一解读,并分别阐述三种理论的利与弊,并探讨我国政策过程理论的本土化特征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养生方法多种多样,选对时机可以事半功倍。早晨慢养生。早晨是最危险的时间。尽管此时筋骨已经舒展、头脑也愈发清醒,但体内的脏器和血管却仍处于半梦半醒之间,因此,早晨养生的诀窍就在于慢。首先慢起床。在平仰卧的状态下,睁大双眼,适应由  相似文献   

12.
《今日民族》2010,(3):60-60
刷牙的最佳时间:饭后3分钟是漱口、刷牙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口腔的细菌开始分解食物残渣,其产生的酸性物质易腐蚀、溶解牙釉质,使牙齿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3.
<正>众所周知,中医药学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的养生理论和技术方法,已成为独特的健康文化和预防保健手段。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目的的调整,中医的预防保健实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中医药  相似文献   

14.
本刊综合 《创造》2014,(1):86-86
正一日之计在于晨,传统的养生观念是十分重视清晨起床后的养生的,天人合一、遵循天时是传统养生观的一大特色。向来注重治病于未然的中医,在晨起养生方面又会给予我们什么样的意见呢?叩齿揉腹叩齿是"床上八段锦"中的第四段,揉腹为第七段。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所致。故牙齿同胃、肠、脾、肾、肝等内脏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叩齿是固齿健身之法。方法是每天早上醒来时,放松全身,仰卧,做咀嚼状,轻轻叩齿60~100次,多则不限(平时在工作、学习时也可随  相似文献   

15.
之下 《小康》2018,(20)
正中国古代流行的洁牙方式是揩齿、漱口,在宋代的许多医书中均对刷牙与牙齿保健做过全面详细的说明。19世纪末,牙粉、牙膏也进入中国,刷牙成了"文明人"的象征。在一本成书于晚唐时期(9-10世纪)的由阿拉伯人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可兹佐证,书中说:"印度人使用牙枝,他们如不用牙枝刷牙和不洗脸,是不吃饭的。中国人没有这一习惯……在中国刷牙是不礼貌的,中国人饭后漱口"。  相似文献   

16.
《山西政报》2012,(Z1):2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重视养生和保健的文明国度,有着辉煌而灿烂的几千年养生文化。战国时期著名医家扁鹊曾说过:最好的治疗是预防,最好的预防为养生。翅果油以其珍稀的价值和特殊的功效,被第17届世界营养大会的营养学家公认为保健养生良品。  相似文献   

1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摩尔多瓦共和国领事条约》(以下简称《中摩领事条约》),已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七日,由我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和摩尔多瓦共和国外交部长尼·安·奇乌分别代表本国在北京签署。《中摩领事条约》是在中摩双方提出的条约草案基础上,经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将中医养生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总结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和于术数”中的“和”即中和、适中.含有适当应用之意:“术数”,这里特指养生的方法和技巧。中医养生不仅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正>当下,养生正成为一种时尚。养生信息除了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中传播,也在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中备受追捧。然而,不少热衷分享养生帖的网友却往往忽略了对其科学性的考证。一项调查显示,70.2%的受访者关注网络社交媒体中的养生帖;47.4%的受访者曾在未求证真实性的情况下分享过转载过养生帖;51.5%的受访者曾在未求证真实性的情况下,照养生帖的指导实践过。受访者中,90后、80后、70后分别占13.5%、49.9%、26.5%。72%爱访者关注网络社交媒体中的养生帖龚小平是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20.
MOSO(摩沙)渊源于汉晋时期摩沙夷的族裔集团,20世纪50年代后归属于纳西族、藏族、蒙古族的"纳系族群"."纳系族群"是在国家行为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形成的,由于缺乏跨省区的协商知会机制,遗留下历史问题,即同一族群在不同省区被识别为截然不同的民族,现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族群的现实发展和诸多权利的实现,同时引发了对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误读和扭曲.解决这一历史问题,需要各方在平等友好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在尊重历史,尊重各族群之间的差异性的前提下,兼顾考虑各族群的文化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及其他实际利益,从国家、民族(族群)到个人平等的地位来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