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妄劳作     
胡劲松 《现代领导》2010,(12):42-42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儒家思想给予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智慧,老庄哲学则是养生命的智慧。养生一直是研究《老子》的一个重要思路,而更有人认为“养生”一词源自《庄子·养生主》。今天,老庄哲学和道家的养生理念正在为很多中国人所效法。尽管,关于中医仍然有很多争议,但是民间却有把中医奉为圭臬的趋势。这些传统的养生理念能够解决当下中国人的健康问题吗?  相似文献   

3.
养生先养胃     
中医认为“胃乃后天之本”,故有“养生先养胃”之说。胃部养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忌食生冷辛辣 因为这样的食物多具有强刺激性,大量食用容易导致急性胃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之一是“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古人就曾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此可见,“治未病”是内经理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甚至贯穿于《黄帝内经》始终。所谓“治未病”,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有没有最省事的养生方式?不吃不动,闭上眼睛,一觉醒来就能达到养生效果,相信这对于怕麻烦的都市人非常吸引。 其实,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正确的睡眠方式与良好的睡眠状态,与养生关系密切。传统中医以“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认为睡眠有“养阴培元”之效,对于养生健身、延年益寿非常重要;清代学者李渔也指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我国民间则有“不觅仙方觅睡方”、“吃人参不如睡五更”的养生经验。  相似文献   

6.
“法则天地,象似日月”——《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关于养生我们讲了不少,其实养生要说简单也简单,最主要的四个字,就是“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7.
胡劲松 《现代领导》2010,(11):42-42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生就是保养性命,这包括两个方面——养性和养命,即平常说的修身养性。很多疾病都是身心疾病,但是许多人更注重身体的保养,忽略了心灵的保养。中医和西医有许多不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注重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中无论哪种情绪过激、时间过长都会致病。中医把病因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8.
吕庆建 《前沿》2014,(15):75-76
易太极思维最充分地体现了易之道,可以说它体现了自然、社会和人运动变化的大规律,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大法则,包含着对待和流转两个方面,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对中医养生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在“整体性”思维与“顺天应时”,“阴阳中和”思维与“阴阳调和”,“忧患”思维与“未病先防”,“取象比类”思维与“象义药食”等几个重要关联。还需要进一步运用易太极思维指导人类的养生实践活动,创新中医养生理念,以佑天下人之安康。  相似文献   

9.
今日中国:您的医馆为什么叫养生医馆呢?能给“养生”下个定义吗? 孔令谦:养生与中医分不开,三分药七分养。孙仲藐写过《大医精诚》,中医不完全是看病,医惠之间是一种互相尊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非常重视“起居有常”对人体的保健作用。“起居有常”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时下正在热议的张悟本事件如同一个罗生门 张悟本事件不管结果如何,受伤最深的都是中医的声誉与养生的口碑。张悟本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是行医,但最终站出来澄清的却是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你提到的这个人(张悟本),把他和中医和养生联系起来是个错误,中医养生理论没有错误,但是现在有人借着行骗,而且有人模糊了这个界限。”(新京报,2010.6.5)  相似文献   

12.
中医养生大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人类医学的发展曾经起过和继续起着重大的作用。在中医养生方面,有着自己独到之处。上世纪80年代本刊曾开辟了一个“中医养生”的栏目,连发两年多,事后还辑录成书,用英法两种文字出版。此举深得读者好评。现在又过去了十几年,中医养生的理论又有所发展,现应读者的要求,本刊重开“中医养生”专栏,虽是重开,但内容全部更新,补充进新的中医研究和教学成果和实践。广大读者阅读后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来信或来电、发传真、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号和电子信箱见本刊版权页)。  相似文献   

13.
胡劲松 《现代领导》2009,(11):42-42
注重养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以前,说到保养身体的理论,大多是服用维生素、矿物质之类的西洋“科学”理论.而中医的天人合一的养生理论并没有真正受到重视。近些年来,随着文化的复兴,养生的话题也日渐火热起来。  相似文献   

14.
苦瓜命苦?     
“吃苦瓜会让你命苦”,这不是算命先生的呓语,而是公开出版的一本养生书籍上所说。目前,所谓健康,养生类书籍风靡书市,这类图书鱼龙混杂,有的内容荒诞不经,有的观点缺乏科学的论证,如:“吃生泥鳅能祛虚火,治肝病”之类……一些名中医指出,如盲目尝试,不但会延误病情,而且会染上寄生虫等新的毛病。  相似文献   

15.
12月有两个节气,即“大雪”和“冬至”。 7日是大雪节气。在这个节气里,人们希望看见雪花飞舞,那预示着来年吉祥。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这一时期应当适度地综合调养。饮食强调营养,食补为主,药补为辅;起居强调安逸,静养。  相似文献   

16.
在《黄帝内经》中,“顺应四时”是养生的重要原则,一年之中,气候呈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性变化。所以,人类必须顺应四时的变化规律,“顺四时而适寒暑”(《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才能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当然这里的顺应四时不是冷了穿衣、热了脱衣这么简单,而是在起居、情绪、饮食、锻炼等全方位地切合自然.与人体机能四季相适应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有时候真觉得生在中国是件幸福的事,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宝藏着实丰富。11期封面故事《中国式养生》,就让人管窥了百宝箱的一角。从道家到中医,再到太极,中国的养生文化意蕴深厚,其中可供发掘来为现代人服务的很多,更何况,“我们具有强大的解构古人智慧的能力,把先人的精神财富变成我们随时顺手拈来的小偏方、小秘诀”。如今,又一轮中医热潮在民间兴起,介绍中医的书和电视节目颇为流行,而老庄哲学和道家的养生理念也正在被很多中国人所效法。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13,(11)
如今,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都在谈论养生,社会上充斥着各种打着“养生”旗号的保健品和机构.其实,养生既不神秘,也不复杂.中医养生只需记住8个字“童心、蚁性、龟柔、猴行”,既简单易行,又诠释了养生的基本原则,即“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  相似文献   

19.
刘伟 《今日海南》2011,(2):21-21
过年了,“养生”二字在中国大地上又火了一把,人们走亲访友送的是“养生”、团圆聚餐吃的是“养生”,无论何事何物粘上“养生”就备受欢迎、遇上“养生”就身价百倍。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奇怪,其实中国自古就有“责生”的传统,“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文化对中国人影响甚大。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群众物质生活得以极大提升,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健康的重视和对养生的需求。加之现阶段看病难、看病责的问题仍然严峻,养生祛病、健体强身成为百姓典识。  相似文献   

20.
邀请外国留学生体验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评选民间“养生达人”;带百姓参观中医百草园……日前,闸北区的各个社区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节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