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峰 《长江论坛》2021,(4):19-27
对武汉与上海高校科研系统、中科院系统及部属和地方科研系统创新资源的比较表明,武汉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总体力量较弱,表现为一流科研机构数量少、一流创新人才数量少、一流科研基础设施数量少、面向国际前沿科技的创新力量弱.对标上海,武汉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关键是要夯实创新实力,补齐创新短板,优化创新资源空间布局,完善区域创新生态,正确处理行政主体与创新主体的关系,加强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提升各城市间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程度,对于实现该区域的协同创新和经济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选取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4—2016年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明显,网络密度呈现下降的趋势,网络等级、网络效率呈现上升的趋势;(2)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网络结构由"一核(武汉)多次(襄阳、宜昌、荆州、鄂州)"逐渐向"一主(武汉)两副(襄阳、宜昌)"的特征发展,武汉、宜昌、襄阳、鄂州、荆州的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值处于上游水平;(3)板块一(仙桃、神农架、潜江、荆门、襄阳、十堰)属于"净溢出"板块,板块二(天门、宜昌、荆州、恩施)属于"经纪人"板块,板块三(咸宁、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板块四(孝感、随州)属于"净受益"板块。应从多途径构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关联"通道"、增强"一主两副"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和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合作平台的构建等三个方面进行政策引导,提升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3.
抗击新冠肺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总体战、遭遇战和阻击战,我们面临的困难、问题和挑战前所未有。武汉作为我国乃至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是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考”的关键考点,也是检验我国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能力的主战场。在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背景下,新冠疫情对武汉科技创新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后疫情时代”科技创新发展问题,重点研究新冠肺炎对武汉科技创新发展的长远影响和积极影响,并提出“十四五”时期加快武汉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整体部署。湖北省作为全国的科教大省,虽然有充足的科技资源储备,也发展起来了"武汉光谷"等战略型新兴产业,但是整体而言,湖北科技资源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驱动发展方面还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和潜力。  相似文献   

5.
把创新作为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引擎,要求我们倡导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将以往彼此割裂的创新要素串联起来,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要素的融合。大连作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排头兵,应率先走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之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增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更好地服务东北经济圈,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跨越式发展与科技创新--浅谈武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十六大所确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跨越式发展的理论渊源,并指出武汉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只能通过全面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才有可能达到,武汉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结合武汉既有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新型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文章着重分析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新重庆》2007,(6):40-43
充满活力.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活而不同、竞争有序”是充满活力的内在要求。要建设充满生机、活力进发的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把增强科技创新活力作为关键和核心.带动全社会创新要素资源集聚和创造财富源泉涌流。当前。重庆已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武汉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路 1.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武汉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开发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工程”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培养和使用提升到事关武汉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掘人才的潜力,用人才优势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着眼于武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人才结构和布局,促进人才  相似文献   

9.
余新华  刘红峰 《求索》2012,(6):24-26
本文试图论证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科学特征,作为脱胎于传统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在概念上、价值上具有生态环境与自然自然资源的要素性。将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纳入创新系统中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多元与协调性、风险与高效性、公共与外部性等特征,为以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科学地融摄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由此,可进一步为建立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结构模型,描述要素因子的内容构成、空间结构与动力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蒋泰维 《今日浙江》2007,(10):12-13
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要坚持项目、平台、人才、环境四位一体,深化科技管理工作5个转变,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突出企业创新主体,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突出大企业、大工程、大项目,全面实施科技强省建设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利华  刘曙辉 《前沿》2012,(18):48-50
科技创新需要宽容.宽容是行为主体在差异情境中对于敌对的他者有能力干涉却不干涉的一种有原则的克制.其中,差异是宽容的前提,否定反应是起码要素,能力是辅助要素,克制是决定性要素.通过对宽容理念四要素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科技创新需要尊重差异、关注科技创新、理智对待权威与合理运用权力、坚持原则.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建设和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各国提升和保持国家综合竞争优势的主要依托。武汉市具备建设国家乃至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条件。对标硅谷、纽约、新加坡以及北京、上海等国内外成功典范,当前武汉市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首要之务在于:激活高校院所潜力,释放其知识技术创新活力;完善"学—研—产"接力机制,构建创新产业价值链;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打造梯次集团军;加强招才引智,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借力长江新城,打造"武汉科学城";借助"一局一团",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完善科技投入体系,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强孵化体系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3.
当前,科技创新成为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扫清科技创新障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变得越发紧迫。近年来,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大大增加。较之以往,科技创新资源更为丰厚,科技创新土壤更趋肥沃,我国多项科技实现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4,(1):30-3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战略地位,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一个导向",强调发挥"两种作用",健全"四大机制"。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让一切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一切创新能量竞相迸发。中央和省委这一系列重大论断,为科技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做好科技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5.
蒲清平 《人民论坛》2023,(21):34-37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科技创新驱动实现的高质量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注重围绕创新主线任务、产业载体功能、人才主体资源,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开放合作,从而形成系统布局、多管齐下、合力攻关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戴元湖 《群众》2020,(3):44-45
当今时代,创新是主题词,人才是不可替代的关键字。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和创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创新驱动发展,人才驱动创新”。高校院所是创新要素集聚高地,拥有最高端的人才科技创新资源。长期以来,江苏与全国各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紧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创办各类创新平台载体,探索了校地合作、协同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子,为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武汉城市圈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方式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城市圈科技资源丰富,但是分布极不均衡,存在着研发投入不足、结构失衡,条块分割、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不够等问题。原因在于传统计划配置的体制影响、现实经济与产业结构低下,市场环境欠缺以及创新主体、共享机制缺失所致。为此应着力推进城市圈科技创新环境的建设,构建有效的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平台和新型的科技成果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6,(2):98-98
区域创新体系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新要素,或者实现要素的新组合而形成的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网络体系。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涵:1.区域创新体系包括主体性要素、资源性要素和环境性要素。主体性要素是指地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等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某些主体性要素可以缺失;资源性要素是指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人力和知识资源:环境性要素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是指科技基础设施,软环境包括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9.
赵超 《岭南学刊》2020,(2):99-104
通过联手港澳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殷殷重托,是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抓手。但是粤港澳科技创新协同力度仍然存在顶层设计缺乏,科技创新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技术扩散效应不突出,创新要素、创新资源信息流动不够高效有序等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机制,推动湾区科技资源的深度整合,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就科技创新做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他指出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他强调 ,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技术创新 ;他认为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先导和源泉 ,非常重要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他还论述了推动科技创新必须实现自主创新与必要引进的有机结合 ,必须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论述 ,对于全面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