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莉 《学习月刊》2014,(10):58-5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农村改革发展方面明确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基本前提是继续发挥家庭承包经营的优越性,而家庭承包经营必须以商品化作为其运行基础,才能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新步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演进的社会经济转型中.提高农业的技术效率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王忠林 《奋斗》2014,(1):41-4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随着全省现代化大农业加快发展,农村改革逐步深化,传统的家庭经营不再是唯一的经营方式,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合作经营包括专业性合作社和综合经营性现代农机合作社等经营形式,在不同地域、不同生产领域加快涌现。特别是我省2008年开始大力发展投资千万元的现代农机合  相似文献   

3.
黄晓平 《唯实》2015,(1):23-2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江苏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然选择,是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难题的关键举措,对于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  相似文献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标志。在我国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后,虽然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但由于我国的家庭经营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存在着生产经营规模过小、统一经营层次薄弱、土地制度设计混乱等一系列弊端。必须在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合作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使其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化思想,在实践中突出表现为通过劳动互助社到人民公社的农业经营组织的创新发展。以农业经济组织为中心,通过土地公有代替私有,集体经营代替个体家庭经营,实行农村工业化,培育农民集体协作精神,使农民共同富裕,最终完成对传统农业和农民的改造,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承包制为代表的家庭经营,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但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家庭经营也暴露出某些局限性。于是有人认为家庭经营“潜力已尽”,应当另找出路;或者把家庭经营与小农经营等同起来,认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障碍。家庭经营究竟要不要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一、家庭经营是农村合作经济的基础,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有效形式家庭经营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形式,又是一个弹性很大的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一段曲折、不平凡的历程,农户家庭重新获得独立的土地经营权利是这一阶段改革的最大成果。改革以来的实践证明,家庭承包经营是最受生产者欢迎、最适合我国现有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土地经营方式,而且从世界农业发展史和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农户家庭经营并不构成农业现代化的障碍。未来的政策取向,当是在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在加速推进城市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背景下,通过产业化和土地使用权流转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8.
钟勉 《求是》2014,(8):28-29
<正>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应该是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这为我们构建新型农村生产关系指明了方向。一、大量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双重影响近年,随着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部分农畜产品效益明显提升,城市工商资本进入蔬菜、水果、生猪等领域的数量增多、规模逐步扩大。从  相似文献   

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都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走农业经济市场化的道路就是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经济体制,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完善的农业市场经济体制,其基本框架应有以下内容。   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市场化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市场化指根据市场原则改革与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使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第一个重大举措,取得了巨大成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业的基…  相似文献   

10.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应当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法治底线、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市场经济的基本发展方向和经营主体的农业经营属性。在法治轨道上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要对其财产基础、法律地位、内部组织治理与外部合作机制作出清晰表达,并在法治框架内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体系、农业保险制度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家庭农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各有侧重,其内涵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完善和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对家庭农场进行不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家庭农场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是传统家庭经营的延续和升级,也是我国未来农业经营的方向,将极大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目前,在政策引导和各地实践中,家庭农场已绽放出吸引力,但也出现了各种新问题。为保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必须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政府的配套支持。  相似文献   

12.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在实践中存在着农户承包地产权不明晰、村集体统的功能薄弱和家庭经营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等弊端。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发展适应了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家庭经营分的弊端,增强了集体经济的服务功能,在理清集体土地产权的基础上实现了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许多国家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也是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和经营制度的整体创新。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面临着发展的难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必须加速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和组织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尝试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出其产生、发展的内在机理,并给出推进这一制度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村第一轮土地家庭承包经营15年到期,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地实行第二轮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并且提出30年不变,30年以后也没有必要变.针对新一轮30年承包,一些人怀有疑虑,担心农户家庭经营能否适应农业进一步发展及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不是在"适当"的时候重新考虑采用集体经营方式?中国加入WTO后,也有许多人担心,农户家庭经营能否托起中国农业明天的太阳?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实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科技创新。只有实现了这三个创新,农业产业化才能很好地继承和巩固前两个阶段的改革成  相似文献   

17.
对农业产业化的理解,因考察的角度、强调的重点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它最基本的含义则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组织范围内,在农产品的生产联系上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实现各生产环节间的一体化,即形成生产、利益共同体,把农户与市场联系起来。如果用一个模式来形容它,即市场 中介组织 农户。 根据此含义理解,农业产业化首先是种经营体制,即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为解决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矛盾而进行的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是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其次,农业产业化又是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在社会生产进一步分工的基础上,使农业和其它产业部门中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按一种新的,更适合于农业发展的方式进合理配置与组合。再次,农业产业化还是种过程,即通过对传统的自给半自给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改造,使之与市场接轨,实现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最后,农业生产是我国当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8.
李静  宋阳 《世纪桥》2013,(7):89-90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等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各项优势,针对生态环境恶化,发展资金短缺,农民综合素质较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对耕地的整治与保护,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科技培训,加快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针对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提出新的改革措施。政策的指引与实践经验的积累,使得《物权法》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重新规制成为必然:一方面,应确立以家庭经营为主、多种农地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应重点确立农户农地经营权与其承包权及农村集体农地所有权相分离的可自由流转的具体经营制度,同时应重新规范和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地所有者身份及其所有者权能。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农业家庭经营组织形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原 《求是》2000,(12)
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我国农村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由集体农业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转向家庭农业的经营组织形式。80年代中期前,家庭农业带来了我国农业的超常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家庭土地承包制制度优势的释放,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有所放慢,同时随着对土地规模经营的探索,有人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造成了规模经营的困难,农业规模经营与家庭经营体制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