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齐爱民 《法学评论》2004,22(4):155-160
电子商务的兴起 ,引发了大量的法律问题 ,尤其是在国际贸易领域。联合国贸法会电子商务工作组起草电子订约公约的目的就是消除国际贸易领域中发生的当事人使用电子方式订立合同的法律障碍。为了不干扰各主权国家的国内立法 ,拟订中的电子订约公约的适用范围明确限定在国际合同。拟订中的公约坚持了传统国际商事法律中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在当事人营业地的确定上采取了主观的“指明”标准 ,在要约和承诺的生效时间上采取了到达主义原则 ,并规定了电子错误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电子订约主要是指通过数据电文手段订立或证明合同的方式。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订约越来越普遍。虽然“电子合同”并不被认为“与书面合同有根本上的差别”,不过,电子商务在缔约方式上却与传统手段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虽然通过消除使用现代通信手段的法律障碍而做出的努力可能并不主要涉及实质性法律问题,但仍可能需要对订立合同的传统规则进行修改,以适应电子商务的需要。本文结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规定,旨在通过对电子订约的分析,尝试性地审查电子订约是否要求发展新的法律规则,或者传统合…  相似文献   

3.
上期,我们解读和探讨了关于合同效力的新规则。本期聊一聊关于合同订立的新规则。合同订立的不同形式《民法典》合同编第469条各款分别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席卷整个世界时,与其伴随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传统的法律制度如何去规范新兴的事物?法律如何为电子商务创造一个稳定可靠的法律体系?面对这些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尝试电子商务立法。在电子商务立法领域值得高度注意的是联合国贸法会电子商务工作组的活动。联合国贸法会作为联合国的专门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障碍,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EDI)在国际商业领域的广泛使用,贸法会开始研究电子商务方面的立法问题,其通过的有影响的法律文件有…  相似文献   

5.
电子合同订立中的若干法律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合同的订立,是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的,当事人通过数据输入进行要约、承诺,以网络传输进行送达。合同的订立过程是数据电文交换,用计算机之间的"对话"来完成订约过程。这种以互联网为平台,以信息交换为手段的交易方式的兴起和繁荣,对传统交易方式带来了冲击。作为信息时代产物和电子商务活动的重要工具的电子合同,其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提高了商业交易的效率,但由于相关立法的相对滞后,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合同通常被认为是数据电子合同,或简称电子合同,是指所有通过电子网络形成的合同,包括通过电子邮件等传输手段订立的合同和通过电子数据交换 (即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系统形成的合同。同传统合同相比,电子合同具有下列特点:第一,合同的要约与承诺通过网络进行,订立合同的双方或多方在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流和沟  相似文献   

7.
[文(令)号]法释〔2006〕7号[公布日期]2006·8·23[类别]程序法·民事诉讼[施行日期]2006·9·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对人民法院审理涉及仲裁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第一条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书面形式”的仲裁协议,包括以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第二条当事人概括约定仲裁事项为合同争议的,基于合同成立、效力、变更、转让、履行、违约责任、解释、解除等产生的纠纷都可以认定为仲裁事项。…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合同成立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采用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订立合同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与传统商务合同的订立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应对电子商务合同成立中的法律问题,如要约与承诺、合同主要条款、合同生效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合同对当事人的约束力等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为我国这方面的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注要点1:打电报发电传就可以申办公司《条例》规定,申请公司、分公司登记,申请人可以到公司登记机关提交申请,也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第51条)公司登记机关对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的,应当自收到申请文件、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第52条)关注要点2:资产评估机构提供虚假材料要被重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提供虚假材料的,由公司登记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  相似文献   

10.
电子合同本质上是以无纸化信息来表达当事人意思而订立的合同。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推动下,电子合同正以无可比拟的优势迅速应用到各种商务活动中。与此同时,电子合同的大量应用也给现有的法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需要新的法律规范与之协调和配合。电子合同的证据效力是电子合同应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案件事实需要当事人用证据来证明,如果数据电文不能被仲裁或司法机构接受为证据,那么电子商务交易就没有基本的法律保障,成为一种颇具风险的交易形式。《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规定了电…  相似文献   

11.
齐爱民 《现代法学》2003,25(5):190-193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工作组第四十届大会有两个议题:一是如何消除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国际文书中存在的妨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障碍;二是讨论审议《电子订约:一项公约草案的条文》。  相似文献   

12.
书证研究     
书证,是在诉讼或相关争议纠纷发生前,当事人以文字、图形、符号等可视形式表达的,并可用书而形式固定的思想或记载的内容.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书证应该包含数据电文,即电报、电信、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在内。  相似文献   

13.
一、电子合同的概念合同,亦称契约。它反映了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在电子技术引进前,传统的合同形式主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即使是后来产生的包含电子脉冲应用的电报、电传和传真,接收方也能凭借从接收机中得到的一张通讯记录纸。来形成书面的证据。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合同得以出现,虽然它也通过电子脉冲来传递信息,但却不再以纸张为原始凭证,而只是一组电子信息。鉴于我国目前对电子合同尚未作出明确的法律定义,但结合国际通行观念,可暂将其概念理解为:在网络条件下当事人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目的,通过电子…  相似文献   

14.
作为电子商务立法的第三个阶段,联合国从2001年起开始了电子订约的立法工作。本文在介绍联合国关于电子订约立法背景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联合国电子订约立法的基本思路,详细讨论了电子订约的概念、适用范围、相关定义、当事人所在地等综合性问题和合同订立中要约与邀请要约、接受要约、发出和收到合同、自动交易、形式要求等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预约合同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重要方式并在实践中广泛采用。预约合同是一种独立的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条首次在法律上正式承认了预约合同,具有重要意义。预约合同在是否具有订立本约合同的意图、包含订立本约合同及一定期限内订立合同的内容、受意思表示拘束、交付定金等方面有别于订立合同的意向。只有具备预约合同条件的订约意向书才能认定为预约合同。预约合同和本约合同在是否具有设定具体法律关系的意图及合同内容上有所不同。违反预约合同构成独立的违约责任,不能涵括到缔约过失责任中,一般有定金责任、实际履行责任、损害赔偿责任及合同解除责任。  相似文献   

16.
曾冠 《政法论丛》2007,(1):81-86
作为第一个电子商务领域的全球性国际公约,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为程序模本,以《电子商务示范法》为实体模本,解决了如何确定一方当事人在电子环境中的所在地、电子通信的收发时间和地点、使用自动信息系统订立合同、确立电子通信和纸面文件以及电子认证方法和手写签名功能等同的标准与条件等重要问题,增强了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情形的法律确定性和商业可预见性,弥补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不足,体现了国际贸易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运输领域中,各当事人之间所采用的联络方式,不外乎口头、信件、电报、电传以及传真等可以用纸面来表示其内容的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在国际商贸界逐渐普及,如EDI(电子数据交换)的使用,电子提单的出现,现在甚至出现了NETWORK BANK(电子网络银行)、NETWORK COMPANY(同上公司)。然而就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来说,  相似文献   

18.
由于电子格式合同的内容采用数据形式,订立过程虚拟化,合同条款单方拟定,因此带来诸多法律问题。电子格式合同形式的无纸化导致取证的困难,电子签名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合同成立时间不确定,以及电子错误的责任承担需要进一步明确。本文指出加强对在线交易企业资格的审查,可以保证交易的安全;扩大接受合同条款的一方审查合同内容的范围,有助于双方意思表示的真实。同时,建议接受合同条款的一方在合同订立后获得一个合理的犹豫期保证合同订立的公平。  相似文献   

19.
一、电子商务合同成立的法律问题   电子商务合同是以电子信息形式,通过网络订立的商品、服务交易合同。实践中,电子商务合同多通过电子数据交换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方式达成,其内容是以可读形式存储于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一组数据信息。由于用户使用的计算机具有自动审单功能,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完全是在计算机模拟智能操作下完成的,因此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缔约磋商过程,电子商务合同的缔约主体、要约与承诺、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均与传统意义上的合同有着显著的区别。   (一 )关于计算机能否作为缔约主体的问题 …  相似文献   

20.
周洪政 《清华法学》2012,6(4):162-176
如果电子意思表示发出后能够即时被相对人受领并能即时被回应,则为对话式意思表示;否则,便是非对话式意思表示.在判断网上商品信息是电子要约还是电子要约邀请时,可以参酌法律规定、当事人的意思以及客观外在的情形来判断.应区分收件人是否指定接收数据电文的特定系统而定数据电文的到达时间.对于电子要约的撤回和撤销问题、电子承诺的撤回问题,不存在法律适用上的障碍,关键在于客观上能不能满足撤回和撤销的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