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对“铁灭克”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出了气相色谱分析“铁灭克”的色谱条件和定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对“密达杀螺”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出了 “密达杀螺” 的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和定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24种常见安眠镇静药的气相色谱定性分析方法,比较了GC/ FID和GC/NPD两种检测器对这24种安眠药的分析效果,得出了用毛细管柱分析常见安眠镇静药的气相色谱定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GC/MS/MS定性分析人体血液中的吗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人体血液中吗啡定性分析方法。方法经过混合溶剂提取,利用气相色谱—二级质谱联用对吗啡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确定了人体血液中吗啡的气相色谱—二级质谱联用的质谱条件。结论该方法定性结果准确、可靠,可满足实际办案需要,为吸食吗啡类毒品人群血液中吗啡的定性分析提供了分析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恋 《群众》2022,(9):70-70
“反向扫码”已在江苏落地。2022年4月2日南京江宁发布消息:部分老年人没有手机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扫码,南京禄口街道推出“禄畅行”反向扫码系统,变“你扫我”为“我扫你”,解决了扫码难题。4月23日有报道称:盐城市亭湖区五星街道上线启用“关爱随行码”小程序,群众出示个人专属“关爱随行码”,场所工作人员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显示疫苗接种、行程记录、健康码等情况。“反向扫码”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刚出现就上了热搜,且赢得全网点赞。  相似文献   

6.
义利之辩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已持续了两千多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一贯主张重义轻利。从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提出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到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从汉代大儒董冲舒提出的“正其谊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到宋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众多的思想家们对义的颇多褒扬,对利的颇多贬斥,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这样一种现实,那就是义和利的绝对对立。“言义者不言利.言利者不言义”.“言义者皆君子,言利者皆小人”。尽管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诸如墨家门人提出的“义者,利也”等…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美拾零“扫一屋”的“扫天下”东汉时有个陈蕃、十五岁那年。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一室而庭院荒芜,龌龊不堪。薛勤批评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不料薛勤针锋相对。反问一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扫天下”之志固然可佳,但更要有“扫一屋”的实际行动。清洁、整齐、有条不紊的环境,是人的高尚志趣,美好情操的反映。胡石塘应召元代名士胡石塘应聘入京,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时,他的帽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于建立氯硝安定的检验方法。该方法用气相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此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 ,效果好。结论是该方法适用于同类案件的检验。  相似文献   

9.
楚国灭巴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史书关于“楚国灭巴”的有关记载及学术界对“楚国灭巴”的四种主要观点作了考证、置疑,认为:所谓“楚国灭巴”是不存在的,史书中一些貌似可以说明楚国灭巴的史料其实均别有所指,巴人之最终亡国灭族是在前316年秦灭巴蜀,史有明载。  相似文献   

10.
扫黄 ,虽非月月扫 ,天天扫 ,但起码是年年扫 ,而且通常每逢五一节、国庆节前后 ,会大张旗鼓地整顿发廊、桑拿浴室之类公共场所 ,打击卖淫嫖娼 ,严厉惩处走私及非法生产黄碟者。效果如何 ?有目共睹 ,毋庸笔者饶舌。我要饶舌的是另一种扫“黄”。扫什么 ?答曰 :扫除皇帝意识。窃以为 ,扫这种“黄” ,比扫前一种“黄” ,更艰巨 ,但更重要。何以故 ?因为后一种“黄”比前一种“黄”对国民性的腐蚀更大 ,是民主、法制的大敌 ,四化的樊篱。我国的封建社会特别漫长。正式登基 ,有国号、年号的皇帝不下300多位 ,可谓多矣。而占据一隅之地 ,或一座…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生物检材中速灭威、灭多威、呋喃丹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溶剂提取和GC/MS的定性检验方法;应用氯仿对在血液检材中的速灭威、灭多威、呋喃丹进行提取,空白标准添加作为质量控制,GC/MS定性检验,得出中毒案件中速灭威、灭多威、呋喃丹农药GC/MS检验条件,血液中三种农药的检出限均低于1μg/mL,为实际案件中这类农药的定性分析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套有机溶剂浸取,中性层析氧化铝小柱净化,利用GC-MS方法,DB-5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0m×0.25mm×0.25μm),以氦气为载气,对肝组织中甲拌磷和对硫磷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涅是梵文的音译。旧译“泥日”、“泥洹”等,意译“灭”、“灭度”、“寂灭”、“无为”等;可称“般涅”、“般泥洹”,意译“圆寂”等。是佛教名词。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而后获得的一种精神境界。据认为,人们处于“生死”,原因在有烦恼和各种思想行为(业),特别是世俗欲望和分别是非之观念。涅即对“生死”诸苦及其根源“烦恼”的最彻底的断灭。《大乘起信论》:“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无起故,境界随灭;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梁”。但大小乘的具体解释,差别颇大。据《肇论·涅…  相似文献   

14.
周克林 《求索》2010,(2):214-216
文物是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重要见证。“五利后”是东汉时期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的特殊随葬品上的一种铭文,研究该铭文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价值。到目前为止,具有“五利后”铭文的文物已出土四例。对于“五利后”铭文的含义,鲜明先生在《再论早期道教遗物摇钱树》一文中认为“五利后”三字应分为“五利”和“后”两个组合,分别意指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方仙道代表人物栾大及其后人。然而,经我们考据,这种解译尚为不妥。我们以为,“五利后”铭文中的“五”字应该是指“五铢”;“利后”者,即利于后之意也,希望子孙绵延、昌隆也。正确解读“五利后”铭文对研究汉代乃至我国诸朝代的社会文化和民族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上篇《“正其义”与“谋其利”如何一致》一文谈到的那场辩论中,主张“正其义不谋其利”的一方被另一方提出来的问题难住了,这便是如何按照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回答关于“利”的问题。主张“正其义而谋其利”的一方振振有词地问:你们口口声声地说正其义不谋其利,那么,你们为社会做了好事以后,有关方面给你们发奖金,你们拿不拿?主张“正其义不谋其利”的一方不无勉强地答:你们所说的现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谋利,一是得利。做好事并不是为了谋利,而得利是做好事的结果。为了谋利而去做好事是不对的,这就是“正其义不谋其利”…  相似文献   

16.
东汉一少年陈蕃,其庭院鲤龊不堪。一位长辈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针锋相对,反驳有力而精彩。  相似文献   

17.
“义”和“利”的关系,是个十分古老的话题。改革开放15年,要求党员在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也差不多讲了15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认为共产党员在党性修养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考验,其中突出的一个问题仍是如何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除草剂“杜邦巨星”的检验方法。薄层色谱法快速、简便、易行、气相色谱法精确、可靠,是检验“杜邦巨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原成成 《求索》2013,(10):116-118
功利主义是近代西方社会最主要的伦理思想流派之一。其对“利”的强调正好与我国春秋时期的墨家思想颇为相似,很多学者因此将二者视为同一种理论。然而它们对于“利”概念的理解并非完全一致,在关于“利”的判断依据、“利”的内涵、公利与私利的选择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功利主义与墨家强调“公利”的主张,在现代这种只重视自身私利而忽视公共利益的时代,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红苹果”点点利商贸集团是一家采用股份制的民营商业连锁企业。1996年中旬,新开张的“红苹果”及其所宣称的“五点利”在北京城里曾经轰动一时,并且在商家与经济学家中掀起一场“五点利可行不可行”的论战。仅在一年以后,“红苹果”就被迫歇业,留下高达3000万元的债务,被传媒炒得沸沸扬扬。“红苹果”如何从“红极一时”到“债台高筑”?从它的兴亡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教训? 发展历程 一、“红苹果”开业,红极一时 1995年11月,“红苹果点点利商贸集团”在北京西城区工商局注册登记,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企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