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承》2016,(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在于坚持以学生为本,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很大程度上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此为背景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必要性,探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大学生主体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教育和塑造成为构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新理念,并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的一条重要理论路径。"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应成为对大学生进行主体性道德人格塑造和教育的两条基本教育理念和原则。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逐步增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呈现多元化、自主性和自发性相互胶着的状态。基于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必须改变其原有旧的教学实践和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塑造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性发展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加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是历史的回归,时代的呼唤,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大力实施主体性教育,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积极培养道德情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不断塑造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主题,也是高等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突破口。高校德育工作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增强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改革高校德育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注重道德教育过程的知行合一,开展网上道德教育,用科学的道德评价帮助大学生建立内心的“道德法庭”,激励大学生成为高等学校的道德教育主体。  相似文献   

5.
康丽勇 《前沿》2014,(5):26-27
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课题,高校一直积极探索如何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怎样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如何增强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怎样切实营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有效机制,在探索中注重把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构建完整的教育、监督、保障、激励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主体性教育视阈下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本体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注重政治性忽视人的针对性、注重群体性忽视人的个体性、注重灌输性忽视人的主动性、注重规范性忽视人的创造性。提高主体性教育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可以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等四个方面来着手实现。  相似文献   

7.
居峰 《前沿》2013,(3):160-161
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主体间性理论为理念,立足于社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通过师师、师生、生生主体间平等、互动和交往,将其放之于主体一主体的关系中来,培养大学生具有主体间性思想政治品德的理论”。该教育理念的建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保证,也是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该理论的运用,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教育主体和对象主体的双向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郭展新 《前沿》2014,(5):76-77
文章主论述了主体间性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含义,从主体问性的角度分析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思维方式和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思维、师生主体性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发提出关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仰决定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人的精神面貌。在网络信息时代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呈现出信仰冷漠化风险,突出表现为政治信仰缺失、道德信仰冷漠、法治信仰淡薄等。大学生信仰冷漠既与个体认知、情感与意志等内部因素有关,也与国家、社会、高校等外部因素息息相关。应对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冷漠风险,既要强化理论武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又要紧扣时代发展,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还要尊重青年主体,激发大学生坚定信仰的内生动力。研究探讨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信仰冷漠化问题,既是当下重要的现实问题,也关乎国家未来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孟凤英 《传承》2009,(4):76-7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主体性人格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内化性、个性化的原则,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性人格意识,进行人的价值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1.
轩欣 《青年论坛》2011,(2):71-74
手机短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对此,要充分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增强青年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短信文化侵蚀的能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培养适应形势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对象;充分发挥手机短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利作用,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2.
刘戈 《湖北社会科学》2006,3(8):152-154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尚未形成,缺乏主动追求道德人格的力量,在网络迅猛发展的技术时代易出现主体性自失、异化、客体反主体化等问题。认清当前主体和主体性的困境,加强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教育,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建构自觉、自为、自强、自由的主体性人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芳  王莉萍 《青年论坛》2011,27(1):91-9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八大众化教育,高校的精英意识开始淡化。然而大学生从业指向和人才培养目标都昭示出精英教育不仅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大学生自身竞争力的优势所在。因此,高校要从强化认识、廓清思路、注重养成等环节入手,通过校园精英文化的培育,提升学校和学生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主体性人格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内化性、个性化的原则,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性人格意识,进行人的价值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5.
浅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承》2016,(1)
目前,网络言论自由开放但思潮芜杂,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主体意识增强与主体缺失并存,一定程度上引发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我们应坚持教育内容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构建立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张兴海 《长白学刊》2008,(6):149-149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大学生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教育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仰,是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目前形势下,推动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要突出抓好工面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赵万祥 《青年论坛》2011,27(1):51-55
“抗挫意识”的培养是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高校生活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存在却制约了高等教育的最终成效,因而有必要对大学生主体所依存的道德伦理境遇以及大学生主体所面对的生存现状进行分析,以便探寻能对大学生主体生成性条件予以改善的各种可能性途径,力求经过哲学的基础性的反思,最终给大学生“抗挫意识”的确立提供科学的理由与根据。  相似文献   

18.
大学教育必须回归其最根本的功能——文化功能,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培育文化自觉的关键。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使其能够对我国文化合理的审视和反思,同时以开放的姿态融会他国文化,并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文化自觉的实现渠道,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强化文化认知与认同;优化大学生主体意识,加强文化整合与实践;提升大学生批判意识,引发文化自省与创新;培养大学生全局意识,促进文化自信与自强。  相似文献   

19.
陈昌兴 《前沿》2014,(5):165-16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人感恩教育是当今不少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实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完成教学使命与增强时效性的求。感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把感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科课程的教学教材中,需积极探索有效融入的方式方法,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融人大学生感恩意识形成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利益意识、选择意识都在不断增强,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重要方法,同时也能衍生出有力推动社会进步的新时代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