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虞维华 《公共管理学报》2005,2(2):32-39,93-94
从"公共组织间关系"的角度研究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对传统"政府间关系"视角的一种部分超越,因此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但是,绝大多数研究者都将非政府组织作为同质性的整体进行研究,忽视了非政府组织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因此,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从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资源上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不同的政府-非政府组织关系类型,认为非政府组织在获得资源的途径方面具有结构性的差异;因此,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具有结构性的差异;非政府组织对于政府资金支持的依赖关系并不必然导致其自主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2.
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仅从数量上丰富了公共物品的多样化,而且从质量上提高和改善了公共物品的公众满意度,其意义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公共物品领域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存在,为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提供了客观必要性;公共物品的复杂多样性特征,使得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不仅必要而且可能;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非政府、自治志愿性特征,为公共物品的“非市场、非政府”供给提供了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李晓军  刘峰 《学理论》2008,(6):60-62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与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产品,如农村的供水、供电、道路、通信、文化设施、养老设施以及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笔者调研得知,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不健全,主要反映在农业技术服务滞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备、医疗卫生供给匮乏以及农村养老保障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为此,要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和农村社会需求为主体,以农民满意为标准的原则,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构建政府、非政府组织、农民相互合作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4.
非政府组织的乐观主义者在强调该类组织对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有益补充时,也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两个误区即忽视了其组织具有的政治性特性,并对其组织效率给予了过高的期望.试图从现实主义的视角,来阐述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相对独立并拥有一定社会基础的民间组织所具有的政治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组织效率方面可能存在的缺失.并认为,非政府组织对双重失灵的补充性,以及其政治特性和效率缺失,共同构成了其组织与政府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这种复杂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非政府组织发展空间的限度.  相似文献   

5.
非政府组织参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物品供给对于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以及推动社会政治文明的实现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非政府组织必须克服法律环境的困惑、合作机制的缺陷、以及自身因素不足等问题,通过建立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加强自身建设、密切与其他非政府组织的联系、制定具体的行为方案等路径参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物品供给.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关系着重体现在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与规制、双方的合作与竞争以及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监督和批评等三个方面.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应当遵循下述基本原则,即,政府主导原则、职责明确原则以及循序渐进原则.具体途径选择则主要包括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项目合作力度、政府部门给予非政府组织以平等的地位、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互信建设以及改变中国非政府组织领域中存在的行政化倾向等.  相似文献   

7.
政府改革的成功和政府治理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元因素的支持 ,“非政府领域”的成长是其中重要的支持因素之一。“非政府领域”包括非政府组织 (NGO)、家庭及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及市场中介组织等 ;特别是其中作为战后大规模兴起的组织类型的非政府组织 (NGO) ,它对政府改革和政府治理的重要性不但体现在它本身作为公共组织的一种类型所具有的公共管理属性上 ,而且更体现在政府组织和“非政府领域”之间应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机制上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由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单一化模式,不再能够满足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因此,当前在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中,不仅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还要发挥其他主体如民营经济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应改变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完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体制,调整绩效考核标准;发挥民营经济组织的作用,应打破垄断行业准入限制,转变政府干预调控方式,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应完善监督管理体制,提高非政府组织的人员素质,组建区域性非政府组织。  相似文献   

9.
政府组织和公民行动的角色源自对有限政府和个人取利重要性的强调以及对市场在满足人类需求方面局限性的认识。非政府组织体现着社会"民主"、"自由"和"多元化"价值,是公民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基础元素。作为以服务为导向的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培育着公共服务的精神,使公共行政不再是政府单方面行使权力的治理,而是整合包括非政府组织和民间资源,实现社会善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非政府组织开始活跃在我国环保领域,尤其自下而上的草根环境非政府组织受到了关注.虽然西方学者主要以敌对、中性和合作三大关系讨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的关系,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的情况.根据分类控制策略的理论,以草根环境非政府组织为主,提出我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存在着不对等的合作关系.最后,提出良性的合作关系是我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周文龙 《学理论》2011,(23):73-74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输出呈现出规模化趋势,劳动力在输出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视角分析可知,对农村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和管理属于一种农村公共产品,它的供给应该是由政府主导为主体的供给。通过制度支持和保障、对劳动力的培训和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供给等方面为劳动力输出服务,为促进劳动力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16,(3):54-57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人人不可或缺,谁也无法避免。在现实中,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公、医疗服务供给效率不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医改"直接关系到政府与市场边界的重新定位,医疗卫生市场服务主体追逐正当利益是市场逻辑的一般内涵。政府坚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市场逻辑的本质内涵。"医改"旨在实现三大转变,由政府主宰转为政府主导、由服务主体单元转为多元、医疗卫生市场竞争由无序转为有序。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与市场间的桥梁,对于和谐二者关系、保障公民权利和抑制政府权力滥用均有一定的作用.然而这一切均需要一个前提,即非政府组织的自治权能够得以保障,但我国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从非政府组织权利性质分析入手,以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论述非政府组织权利的自治品格,并在此基础上论证对非政府组织自治权保障的最佳路径,提出了相对于非政府组织的自治权,国家行政权力彻底退出、国家立法权力有限进入和国家司法权力适当介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赵平安  高猛 《行政论坛》2009,16(3):57-61
从建构主义出发,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关系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双向建构中生成的.逻辑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总是不断地从对抗走向统一,趋向由不良的结构螺旋上升为良性结构.由于现代社会需求的多元化,政府公共事务"不可治理性"的增强,以及资源的"外部限制"与"外部依赖",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只能改变原有认知,在合作中寻求发展.现实中,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主要有非对称依赖模式、符号工具模式和合作伙伴模式三种.虽然目前双方的合作关系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只要双方在公共利益的指引下坚持双向沟通、反思抽象、内外协调、积极行动,就能够在"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的螺旋发展中不断接近构建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张建 《理论导刊》2012,(1):110-112
非政府组织近20年来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承担起了在政府、市场双重失灵的公共领域里的部分公共职能,推动了社会民生、民主政治发展,引导着企业负起更多社会责任。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其自身组织发展存在若干为人诟病之处。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经验教训,可为引导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NGO的合法性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效的合法性有助于组织间关系的良性互动。非政府组织处于国家—社会—市场关系框架内 ,与国家(政府 )、市场 (企业 )、社会 (公众 )分别存在着不同性质与内容的合法性关系。要推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必须理顺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性关系 ,以政策合法性、社会合法性和市场合法性三个方向为突破口 ,从制度、文化、组织三个层次对其进行重新建构 ,实现制度完善、文化支持与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7.
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信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的信任非常重要,政府声誉和政府能力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揭示政府声誉和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作者以非政府组织的项目负责人和志愿者为抽样对象,以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为背景,通过对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信任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了政府声誉、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声誉、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产生正向影响,政府能力比政府声誉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能否树立良好的声誉、培养较高的能力对政府部门获得非政府组织的信任与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信任的因素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特征、制度特征等;研究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更全面地考察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间的信任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非政府组织作为宏观社会资本的主要载体,其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非政府组织利用其广泛的公民参与网络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传递;非政府组织利用其广泛的信任基础有助干实现对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筹集和分配,对政府和民众关系的协调沟通;非政府组织的普遍化互惠规范有助于实现对社会成员行为的有效约束和调节,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试论公共产品的特征、类型及其提供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以及“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公共产品供给的难题。根据公共产品的不同类型,必须有区别地提供公共产品,包括政府在内的多中心安排,如政府与私人企业、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NPO)等共同供给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从而增进人们的福利。  相似文献   

20.
在实践中,我国农村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取得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调研发现,其主要途径为:在合作供给中精准把握乡村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恰当地处理与基层政府、村委会的关系,成为服务农民的重要力量;在服务内涵中凸显民间组织服务的本土化、多样性、差异性特色,在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比政府更有力;在整合乡村现有资源中获得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条件,及时准确地为农户提供公共需求的种类、数量等市场信息,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在吸纳乡村社区区域外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中扩大合作供给的主体,不断与外部民间组织、高校、专家团队等交流学习,通过项目合作方式,为社区农户提供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