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代绝大多数的法治国家,人权保障都被视为是刑事诉讼的首要目的和灵魂。人权保障即国家设置相应的制度和程序来保障被告人的权利。通过对中美刑事诉讼制度的初探,可以发现两国刑事被告人的权利存在诸多的差异。本文旨在分析两者差异的基础上,揭示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诉讼中,刑事被告人处在被追诉的地位,是权利最容易受到损害的群体,加强对他们的权利保护,体现了现代刑事诉讼的客观要求,而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权利多少及其受保障的程度,也被视为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民主化、科学化的标志。但是,在审判  相似文献   

3.
刑事被告人人权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被告人人权的法律保障罗本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伴随着国际人权运动高涨,刑事被告人人权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权利的多少及其受到保障的强度,被视为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民主化、科学化的标志。本文主要对刑事被告人人在概念,刑事被...  相似文献   

4.
现代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赋予诉讼当事人尤其是刑事被告人以充分的诉讼权利的基础上,以独立的私权对抗强大的公权体系,表现出对民主、科学、人权的理想诉讼模式的追求。作为诉讼价值正义性、合理性的体现,刑事被告人握有的最后陈述权对于防止刑事诉讼程序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可能损害,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世界各国大多在刑事诉讼法中确定了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也在第118条规定“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1996年新刑事诉…  相似文献   

5.
就关于人权的理论而言,有自然权利、法律权利和实有权利之分。这种对人权的界定和分类,同样适用于刑事诉讼中的人权。即刑事诉讼中的人权,同样可以表现为自然权利、法律权利和实有权利三种形式。而无罪推定作为现代刑事诉讼中的基本法律原则,已经被世界各国的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典规定为被追诉人所享有的一项基本的法律权利。作为被迫诉人的这一基本权利,也已被国际立法所确认,并向整个国际社会推广,其趋势越来越盛。无罪推定业已成为国际刑事司法公认的一项基本原则.成为现代国际整个刑事司法程序必须遵守的精神内核。作为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应该享有法律上规定的基本权利,无罪推定的确立与否,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刑事诉讼中人权保护的态度,说明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所处的法律地位,也预示着一个国家对刑事诉讼中对人权保护的范围和程度。如果说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所享有的自然权利是在刑事诉讼中能够被当作人来看待,其人格和尊严能够得到尊重,在刑事诉讼中能被平等、公正地对待,它为刑事诉讼的立法提供了一个人权的道德和理性的参考标准.那么,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这项法律权利,就是对这种自然的、道德的和理性的权利的法律形式的正式宣布。从这一角度来说,我国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作为其法律权利的无罪推定的权利,在法律上规定得不够到位,在刑事诉讼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状况更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6.
一、在我国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个不合时宜的话题在西方国家,对现代刑事诉讼制度不满的人们常常指责其过于强调被告人的利益而忽略被害人和社会的利益。在现代刑事诉讼结构中,被告人的权利有:不被强迫自证有罪的权利;享受公正审判的权利;如果侦查人员以违法方式获取证据,则有请求法院排除这些证据适用的权利;被告知任何犯罪指控的性质和基本内容以及刑事诉讼的状况的权利;聘请称职的、独立的律师,对刑事指控提出充分的、公平的辩护的权利;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不遭到任意逮捕、拘留、搜查或没收的权利;加快诉讼过程的权利;上诉的权利等等。凡是了解现代抗辩式刑事诉讼制度实际运作的人,都很清楚为了保障被告人的权利而做出的上述种种制度设计,经常是和有效地证明和打击犯罪的目标相冲突的,在很多情况下,对正当程序原则的维护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程序权利的尊重,是以放弃对犯罪的打击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7.
很久以来,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一直是以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的核心,与维护被告人的权利所作出的努力相比,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显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没有过错相反还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一个社会实现法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被害人权利得到妥善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刑事审判的古老规则中,从被告人没有辩护人在人,甚至没有机会为自己申辩的时代起,社会长期以来就注重在作出判决前保护被告人。中世纪以后,在“革命’的旗帜下,被告人的权利通过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刑法原则,更为广泛地被纳入权利法案或宪法和法律之中。历史推移至今天,国际社会从人权保护的最高目标出发,形成诸多对被告人权利保护的国际惯例和国际公约,作为对被告人的最低限度的权利保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立法的普遍趋势。在对被告人人权保护的措施中,辩护权是被告人最基本的诉讼权利,也是其人权和政治权利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美国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积极抗辩作为保障被告人权益的重要方式在刑事诉讼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积极抗辩作为美国刑事诉讼中对被告人权利的有力保障,要求在法定情况下承担实质性的、具有风险分配机能的证明责任。这种责任的合理性在于它是建立在刑法和刑诉法双重层面上的。我国刑事诉讼中不存在"积极抗辩",但应承认被告人在特殊情况下承担证明责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加强证人保护有助于鼓励证人出庭作证,促使刑事诉讼良性运转。然而,对证人保护的加强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被告人的基本权利,尤其是被告人所享有的保释权、知悉权、在场权和对质权。应当在被告人、证人权利平衡的视角下加强刑事诉讼证人保护。  相似文献   

11.
马传贝 《法制与社会》2011,(34):118-119
在刑事诉讼法中,对于被告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问题,并未涉及,影响了刑事诉讼的公正、顺利进行。刑事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应享有广泛的权利。无论从保护人权、保障被告人充分行使辩护权.正确适用法律,还是为追求司法公正等角度,被告人都应该享有管辖异议权,这既是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刑事被告人的审判管辖异议权对于刑事放告人的量刑、刑事诉讼的经济效益和民主精神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必要建立我国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  相似文献   

12.
崔金鹏 《研究生法学》2010,25(2):125-134
近年来,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围绕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护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改革,如律师的提前介入、侦查讯问中的同步录音录像等。本文从小处着手,通过对刑事诉讼中普遍存在的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剃“光头”和穿“黄马甲”现象的分析来揭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本文首先从历史、法律依据和目的等方面研究了此现象的形成原因,然后从依法行政、审前羁押的目的、无罪推定原则、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法律地位、首因效应和“尊严理论”七个方面分析了剃“光头”和穿“黄马甲”的诸多弊端,并由此进一步剖析了我国目前刑事诉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结合现实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完善公诉案件被害人诉讼权利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公诉案件被害人诉讼权利的讨论钟良生,王晓峰,陈加元自现行刑事诉讼法施行以来,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其诉讼权利、合法权益有了程序上的保障,说明我国法律制度正朝着规范和完备的方向发展,但从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角度来讲,通过多年的司法实践,其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4.
高巍 《中国司法》2012,(6):52-58
辩护律师制度是刑事辩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为充分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各项诉讼权利,保障人权而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住这么多年来的司法实践中.我国刑事辩护步履维艰:辩护律师权利不能得到保汪,使得其为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均未禁止被告人在侦查阶段委托辩护人,但几十年来的律师虚无主义观念加之法律未对审判阶段之前的律师工作作出操作性规定,在实践中律师不能介入刑事诉讼全过程,严重妨碍被告人辩护权的有效行使。按目前实际,律师介入刑事诉讼全过程是严格执法的需要。一、律师的辩护职能依附于法律赋予被告人的辩护权利,被告辩护权利的保障有赖于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全程介入。被告人辩护权包括自行辩解权和委托他人辩护权。其中自行辩解权是委托他人辩护权的基础,即没有自行辩护权,必然没有委托辩护权。而取消了委托辩护…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罪犯与被害人的和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贯以来,我们都重视了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强调刑事诉讼是未成年人案件最后的付诸手段。即使启动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主流的思想也是认为应当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尽量不适用刑罚措施,让他们能够尽快地回归社会。笔者认为,这些思想具有正当性的基础。但是,未成年人犯罪并不仅仅是未成年人罪犯单方面的行为,而往往具有相对方,也就是被害人,或者是未成年人被害人,也可能是成年被害人。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对未成年人罪犯的保护,那么势必会冷落被害人。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在强调对未成年被告人保护的同时,同样也应当强调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鉴于此,应当确立未成年被告人与被害人的和解制度,以使得未成年被告人与被害人的权利同时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政治文明也随之不断得以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下简称《刑诉法》)的修改一方面为司法机关更有效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同时也为刑事诉讼各个环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障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参加刑事诉讼时  相似文献   

18.
长久以来,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一直是以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的核心。与维护被告人的权利所作出的努力相比,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显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没有过错相反还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一个社会实现法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被害人权利得到妥善的保障。本文就当今我国法律实践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部分问题展开讨论,从当今存在的被害人保护缺陷出发提出相应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9.
被告人是刑事诉讼中的中心人物。刑事诉讼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查清他们有罪或者无罪、罪重或者罪轻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被告人就没有刑事诉讼。认真研究刑事被告人及其权利和义务,对于教育刑事被告人懂得可以享受哪些法定的权利和促使他们自觉地履行哪些法定的义务;对于帮助公安司法人员正确地行使职权,依法允许刑事被告人享受法定的权利和教育他们履行法定的义务;对于全面地查清案情,使案件得到正确的处理,准确、合法、及时地打击敌人,有力地惩罚犯罪,有效地保障无罪的公民不受刑事追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郑瑞琨 《政法学刊》2001,18(2):56-58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刑事司法正当程序的一项重要保障。沉默权在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中尚无明确规定,但无论是从权利的自身属性,还是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本意,或者是从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等方面,都有充分理由证明沉默权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客观存在。因此,如何确实有效地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杜绝刑讯逼供现象发生,应是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急需研究和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