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实现城中村农民的市民化是十分重要而关键的一环。从村民到市民的嬗变过程,文化、经济以及制度等社会因素构成了重重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是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问题。在“城中村”,当地村民、城市居民及外来流动人口的文化呈多元发展,并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诸方面产生冲突和融合。基于文化的角度看“城中村”的发展,制度文化的整合、经济体制的链接、精神文化的整合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各大城市出现了很多城中村。它们就像漂浮于城市汪洋大海中的孤岛一样,呈现出景观孤岛、经济孤岛、社会孤岛和文化孤岛的特征。城中村之所以会呈现出孤岛形态,除了城乡二元体制的因素外,与市场机制对城中村村民的驱动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只有将政府、开发商和城中村村民的利益统一起来,将对村落景观的改造与对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的改造结合起来,才能彻底消解城中村表现出的孤岛现象。  相似文献   

4.
转眼间,我担任冠山村党支部书记已经10年了。冠山村是龙里县五个城中村之一,随着龙里县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变成了现在的城中村,村支两委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知道无论怎么变,只有实实在在为村民办事,才能获得村民的支持,各项工作才能开展好。  相似文献   

5.
以杭州市拱墅区X村为例,分析了城中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和原因,认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比较缺乏、集体文化活动十分稀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业余文化生活尤其贫乏构成了城中村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中村边缘性的地理位置、封闭性的集体经济体制和部分村干部的片面思想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出现并不断壮大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包含了经济利益、社会权益、政治权利及文化融洽、社会和谐等内容的综合性问题。失地农民无论是作为一种职业的"农民"还是作为一种社会身份的"农民",要真正把角色转型为"市民",必须通过外部赋能与自身增能,既获得外在资格的市民化,又获得内在素质的市民化,实现自身在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身份认同等方面的市民化转型,才可能适应城市,成为合格的新市民。笔者主要对影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加强城中村文化建设是实现城中村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构建城中村和谐社区的需要和保障城中村居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的数量急剧增多,与城中村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的现状相比,城中村文化建设则明显滞后。鉴于城中村文化建设存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协调、主体综合素质偏低和"文化自觉"意识淡薄等问题,应通过加强城中村文化队伍与文化设施建设、培养城中村居民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及其他有效路径来确保城中村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稳步前行。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系统工程、难点工程。要使广大群众在"城中村"改造中得到切实的利益。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改造中,坚持为民服务、依法办事、民主公开、高效办事的原则,在改造的全过程特别是拆迁补偿安置、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和村民身份转变后的社会保障等重点环节,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好群众的正当权益,顺利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治理城中村燃煤污染,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中,由于城中村管理常常游离于法律的边缘,燃煤污染治理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相关针对性法律法规缺失,燃煤污染的环境监管体制存在缺陷,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公众依法参与程度较低等,因此,治理我国城中村燃煤污染,必须完善城中村燃煤污染防治立法,健全执法机制,保障高效执法,建立健全地方绿色环境标准制度。强化城中村燃煤污染治理的公众依法参与程度,努力寻求政府政策的支撑,从而使城中村燃煤污染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的那些居住地被规划建设为城市而不再从事农业的"离土不离乡"农民的市民化,和从农村来到城市就业的"离土又离乡"农民工的市民化一样需要引起重视。农民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空间的城市化、社会身份和职业类型  相似文献   

11.
生活质量是人们对生活的全面评价和总结。对其进行评价时 ,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构建有关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城市化低下是影响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所在 ,因此 ,大力发展经济 ,促进城市化建设将成为提高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学术界围绕着中国城镇化的基本理论发表了许多不同的见解 ,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了解城镇化理论研究的轨迹 ,分析城镇化理论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 ,找出城镇化理论研究存在的种种不足 ,对于深化城镇化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村民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但由于受到利益、村民的民主权利意识、法制意识和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村民作用并未能充分发挥。因此,要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村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和法制观念,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配套规章制度,从而为村民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太原市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依托,是实现太原市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实践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人们观念陈旧、产业意识淡薄、多元投资体制尚未建立,加之人才结构不舍理等,使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运作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仍处于初级水平。要加快发展太原市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必须创新文化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打响文化品牌,把更多的文化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民心涣散、风气不正等问题,成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山东省荣成市通过“机构、政策、氛围”三位一体、“村居、干部、村民”三位一体、“信息采集、考核、公示”三位一体、“奖励守信、惩戒失信、信用修复”三位一体、“信用+工作、信用+奖励、信用+服务”三位一体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找到了提高群众道德水平、增强村居凝聚力、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的有效抓手,其经验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始终盯住产业链的延伸。桂林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均衡发展的一二三产业和以高新技术支撑的创意产业为桂林文化产业链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构建桂林文化完整产业链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过程,必须以改革为动力,以特色为灵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坚持创新路线,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抗战文化遗存是城市不该忘却的记忆,也是城市最有价值的文化资源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抗日战争时期城市原有的文化遗存正面临着被毁坏甚至消失的问题,抗战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滞后的现状,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亟待出台文化遗存保护利用规划以及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桂林确立"文化立市"战略是正确决策,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发展是实现这个战略的必然选择,它既能使桂林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得以展现,更是桂林突破经济围城困局的破解良策。只要坚定方向,科学规划,立足自身优势,扶持好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的发展,突破发展中的障碍,巧借外力实现区域合作,桂林一定会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9.
旅游企业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自愿、平等、互利的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确立合作、共赢的价值取向;必须创新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模式,让村民也能分享旅游资源开发成果;且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旅游企业与村民合作共赢的有效组织载体;政府部门要做好规划管理、组织领导、协调服务工作,促进企业与村民的互谅互助、合作共赢;农家乐旅游要突出农村特色,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要强化对村民的培训,全面提高旅游区的村民素质。  相似文献   

20.
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城镇化建设中文化个性、地域特征不明显,县域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在推进中普遍缺乏文化元素。只有赋予地方特色文化涵养,才能推动城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